再为朗朗辩几句吧,算是回答“野性”的商榷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时我听了“庄”转来的录像,确实感到很震撼的,所以有感而发“伟哉。。。”不过,我的耳朵也尖,听出来里面有一段“英雄儿女”插曲,尤其震撼。别人我不知道,但我看见“回首坛”的“继开”也听出来了。这些曲子真是太熟悉了!


 


但回过头来一想,朗朗想博得胡锦涛欢心这是肯定的,但他肯定也不可能得罪美国,这是他生活工作的地方呀。


 


所以,后来我胡乱写了三篇帖子,第一篇是指因为中国政府的缘故,几乎好的曲子都带有“政治标签”,所以朗朗可以选择的也不多(见“朗朗国宴演奏上甘岭 志愿军打进美国白宫?”);第二篇则是说,美国没生气,而且也是接受朗朗的说辞的(具体真的生气不生气还要待习近平李克强来访才知道)(见“【随笔】魏京生揭发朗朗为啥在白宫碰了一鼻子的灰?”);第三篇是针对很多华人纠缠着朗朗不放,所以我提出“Benefit of the doubt”,字典的解释就是:“A favorable judgment granted in the absence of full evidence”,大意就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再犯)就应该相信别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就是指舆论。(见“介绍一个常用词汇:Benefit Of The Doubt”


 


如果你们还不愿意放弃纠缠,那就容我再写几句吧。


 


1)“知道背景”和“非常清楚的知道背景”还是有差别的,我们这里有很多人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曲子的)背景”,但朗朗知道真有那么多吗?


2)朗朗受了很多美国教育,他眼中的“朝鲜战争”跟我们理解的“朝鲜战争(抗美援朝)”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3)有的人对政治很敏感,有的人则不敏感,朗朗很可能属于后者,否则我想他不会去弹这个曲子。


 


所以,不要想当然的给别人“定罪”,或者定为“英雄”也一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