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Angkor)建筑群极富盛名,是一个非常值得前往游览的地方。吴哥文明给我的震撼,完全不亚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的文明给我的震撼。毫无疑问,吴哥是我们这个星球最美丽和最令人遐想联翩的地方之一,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网站遴选“世界上最值得去的五十个地方”,吴哥必在其内。吴哥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我建议没有游过吴哥而又对古代文明有兴趣的朋友,只要有可能,还是去看看。绝对不会后悔的。
先插一段题外话。记得以前在游记中提起过,去开罗要带清凉油作礼物,以备不时之需,索要这玩意儿的埃及人很多。到吴哥呢,带些糖果比较好。吴哥的每个景点都有一群至数群2、3岁到7、8岁的小孩子,追着黄皮肤黑头发的游客要糖吃,而且韧性十足,一追追好远,甚至追全程,伸出小手,说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糖果,糖果”,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据说这毛病是当年台湾游客惯出来的,柬埔寨小孩个个面黄肌瘦,看上去相当可怜,于是他们大发慈悲心,大撒糖果。说实在的,游完全程我也没有看到一个又白又胖的柬埔寨小胖墩儿,都是黑瘦黑瘦的。我问导游,那些大点的孩子不上学吗?导游说,所有柬埔寨公立小学都是半日制,所以他们是课余来乞讨的。导游还说,柬埔寨小学教师的工资很低,教师经常在课堂里向学生推销自制的或代销的商品,以贴补家用。在柬埔寨,人人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事。自然,小孩乞讨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吴哥建筑群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Khmer”)的东南亚民族所建。“吴哥”,词源于梵语,意为“都市”,曾是吴哥王国的都城。公元802年,吴哥帝国横空出世,在此地繁荣昌盛达600年之久。那时吴哥王朝统治着中南半岛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北临中国,东达越南,西至孟加拉湾,远远超过今天柬埔寨的领土。强大的王国需要宏伟的首都,历代吴哥国王的首都建设工作就—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十二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巅峰。当时建造的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般说来,世界各国所有的城池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通王城大门朝西,这使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在1432年,暹罗(我国古称泰国为“暹罗”)入侵,吴哥所有臣民弃城逃往森林,从此吴哥人去城空,在世上消失了五百年,吴哥地区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座曾经辉煌的古城残迹隐藏在其中。
吴哥城湮没,连柬埔寨当地居民都—无所知。至于吴哥的发现,当地导游的说法是:元朝外交官周达观出使柬埔寨,回国后著作游记《真腊风土记(我国古称柬埔寨为“真腊”)》。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在旅游途中读到该书的法文译本,便决定去柬埔寨探险,寻找吴哥城。穆奥发现吴哥、两次前往吴哥并病死在吴哥以及被世人承认吴哥的过程,被导游讲得曲折离奇,哀婉动人(当然一定有爱情故事),还有一个烂桥段,和哥伦布的故事一模一样:探险过程艰难困苦,在死亡的威胁下,穆奥雇佣的当地人员停止前进,意欲返回。穆奥应许再走三天便回,终于在第三天发现了高出原始热带雨林的巴肯山神庙。我因此而怀疑他的故事的真实性。另一种说法是: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元朝外交官周达观、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外交官尹绶都曾在著作中或详或简地介绍过吴哥。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马格达连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历吴哥,写出有关吴哥的报告:“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却被世人视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1857年,法国传教士布意孚神父(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过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发现散布在约40平方公里的原始热带雨林中约600座宏伟惊人的吴哥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法国摄影师基瑟尔(Emile 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
我们在吴哥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便是吴哥通王城,以下简称“吴哥城”。吴哥城通常被称为“大吴哥”,由1181年登基虔诚信奉佛教的吴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所建。它是吴哥王朝的首都,是一个由高8米、每边长3公里的城墙和护城河包围的9平方公里的正方形皇城。
1 清晨,雾霭中的吴哥城护城河。2 2 吴哥城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50米长的堤路,直通吴哥城的大门。这是吴哥城的南大门“凯旋门”。3 3 堤路的两边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the Snake Shesha)像,柬埔寨人管它叫“那伽龙”。4 4 堤路两边均有龙形护栏,右侧的龙形护栏上有五十四位“阿修罗神(asuras,即“妖神”,demon gods)”。他们在后方拉住那伽蛇神的尾巴。5 5 左侧的龙形护栏上有五十四位“天神(devas,即“守护神”,guardian gods)”。他们在后方拉住那伽蛇神的尾巴。6 6 吴哥城23米高的城门。城门上的四面佛雕像,佛像面部形象可能是吴哥国王阇耶跋摩七世本人,可能是观世音菩萨,可能是帝国摄政王(guardians of the empire's cardinal points)。城门两旁,一边各有两个大象。7 骑7 在大象身上是手持“闪电”武器的因陀罗神(the god Indra)8 用8 红土堆积而成的厚重的吴哥城城墙。9 9 城门洞内摄得。城门洞处特别厚,两次有小通道,由此拾阶而上,便到城墙顶部。10 10 残败的皇城花园,古树深深。
吴哥城的主要建筑便是巴戎寺(Bayon Temple)。巴戎寺坐落于吴哥城的中心点。巴戎寺是一个装饰华丽的著名的红色寺庙(巴戎寺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红土),对游客而言,它完全是一场毫无遮挡的视觉盛宴,着实令人从心底里惊叹。巴戎寺的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巴戎寺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众多浮雕,叙述着一个个故事;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
11 巴戎寺全景(北向)。巴戎寺的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建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12 12 最外层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只剩残垣断壁。13 13 巴戎寺的一面寺墙及该面的大门。14 14 直面巴戎寺。由此我进入巴戎寺内部,登上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顺便提一下,我觉得巴戎寺里每间房间都很小,不到10平方米吧,非常奇怪,就问导游,宫里的人住哪儿?皇帝和皇族成员不成住这么小的房间?导游答道,他们不住这里,他们房屋在寺外的草地上,现在都没有了。纵观40多平方公里内整个吴哥建筑,所有房间的面积都很小,恍惚如在小人国,放上家具,真正人转身都难。如何在内进行政治和宗教活动?对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15 15 巴戎寺的每间临寺墙房屋,均在寺墙上开了一个门,可以从外进入巴戎寺。16 16 巴戎寺以四面佛面塔和回廊壁画而闻名于世。巴戎寺有49座佛塔,加上城门的五座佛塔,每座佛塔都有一个巨大的四面佛雕像,整个吴哥城共有216面巨大的人面佛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17 17 佛塔群,细部。由于人面形象相似,许多学者认为是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也有学者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面容。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这些吴哥国王认为自己就是神,是佛。巴戎寺内所有巨大的人面微笑雕像,没有一张笑脸是相同的,反映出艺术家对生活点滴品味之透彻,对人性喜怒哀乐的理解深刻,因而将这位高棉最高统治者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18 18 游客穿行在众多佛塔间,无论身处那个角落,都会发现人面佛像带笑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19 19 佛塔。20 20 佛塔。21 21 巴戎寺边缘地带的佛塔。巴戎
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和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各种图景应有尽有,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情景,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
22 精美的浮雕。23 23 精美的浮雕。24 24 精美的浮雕。25 25 精美的浮雕。26
26 巴戎寺,寺院。27 27 巴戎寺,最高层。28 28 巴戎寺建筑,细部。29 29 巴戎寺建筑,细部。30 30 巴戎寺建筑,回廊。31 颠31 王台(Leper King Terrace)。据说吴哥王朝的一位国王得了麻风病,被称“颠王”。他的坐像曾放于此(现由金边博物馆保存),故名“颠王台”。32 32 巴戎寺,东寺门。
斗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在巴戎寺北面,是阇耶跋摩七世用来检阅凯旋归来的军队的一个平台,也用作为进行其它公众仪式。斗象台长350米,地基高2.5米,由红土夯成,外面砖围成一圈,墙面上有许多雕刻,绝大部分是象,故名“斗象台”。斗象台现在是一片废墟,原址大部分建筑结构已经消失,只留下小部分残迹。
33 斗象台残迹。34 34 斗象台残迹,近景。35 35 斗象台残迹,侧面。
十二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位于巴戎寺东侧,由于它正好有十二座塔,中国人便称它为“十二生肖塔”了。为什么在这儿建造十二座塔,说法不一。根据柬埔寨的传说,此处用作在节日表演某些杂技节目如从一个塔到另一个塔抛扔绳索及走绳索表演等等。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述,法官用十二生肖塔解决法律争端的方法:将争端双方单独关入不同塔内,数日后,患病(如溃疡性粘膜炎或发高烧)的人则为有罪,健康的人则胜诉。也有说这些塔用于保存皇室珠宝。也有说各省官员在这些塔里向皇室宣誓效忠。
36 十二生肖塔全景。373737 37 十二生肖塔,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