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誉的《社交网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奥斯卡在即,《社交网络》无疑是最大热门之一,但是俺感觉,作为一部之前已获奖无数的电影,它并不特别出色。

影片一开始 Mark 和女孩对话, Mark 如同机关枪一般的语速,是整部影片第一个抓住俺感官的刺激点。之后直到影片结束, Mark 的语速一直没慢下来,但是俺被调起来的胃口却一直在逐渐冷却中。

影片的情节有一条完整的时间链,被大卫 . 芬奇一截两段,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讲述了 Facebook 创始过程中的一系列有关奋斗,竞争,友谊和背叛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商业世界应该说并不罕见,但是作为一部电影的题材,它有些先天不足。

首先,整个故事的情节张力和情绪张力都不够,即使导演有“文火煲浓汤”的本领,也煲不出一锅香喷喷的汤来,因为能出味的调料太少。影片前本部分主要讲述 Facebook 的创立过程 , 虽然有情场失意,涉及侵权等情节,但在总体上显得平淡,缺少戏剧冲突,如同看开场第一个小时的春晚,有唱有闹,但没味道。等到张力开始紧绷起来的时候,影片已经快结束了。

其次,影片中有关友谊和背叛的一些表达,并没有超过其它类似电影的深度,比如《华尔街》,因此在人文层面给全片带来的提升十分有限。俺的看法,为《社交网络》赢得众多赞誉的,其实不是电影本身,而是 Facebook 。试想一下,如果本片情节不变,只把 Facebook 换成一个虚构的网站名,再把人物名字全部换掉,这部影片的影响力恐怕不会比《 21 点》大多少。

说白了,有两点决定了《社交网络》受到热捧:一是 Facebook 的火爆;二是除了必要的艺术处理,从人物到情节全部真实。

大卫 . 芬奇应该是意识到了影片故事性偏弱这一点,大量节奏感和时代感很强的对话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弱点而作的努力,公平地说,效果不错。情节中 Mark 和 Eduardo 闹翻,寻求法律解决那一大段内容,基本上是在会议室里发生,大卫 . 芬奇以此为断点将情节的时间链一截两半,用交叉叙事的手段展开故事,是为了避免让这一大段缺少变化的室内戏不至于显得过于令人厌倦。这两点,俺认为是影片在导演上的仅有的出彩之处。

并不是俺对大卫.芬奇有偏见,正相反,他是俺最喜欢的几位好莱坞导演之一。但是《社交网络》这样的题材,对任何导演来讲都缺少可发挥的空间,基本上是靠剧本和表演在挑大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盗梦空间》。作为一部科幻片,《盗梦》票房大赢,但是它在人文内涵上,没能达到《黑客帝国》和《蝙幅侠:黑骑士》的水准。尽管如此,诺兰把具有如此复杂结构的一个故事,交代得条理清晰,张弛有度,着实不易。如果单从导演难度和发挥水平来看,俺认为《盗梦》要超过《社交网络》。也正因为这点,俺始终无法理解诺兰竟然未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没办法,只能说评委们对纯粹娱乐性质的影片多少存在偏见。

 

前面说过,《社交网络》之前获奖无数,但是,越临近奥斯卡,《社交网络》的领先优势却越来越小,《国王的演讲》正在快速赶上,而且大有超越之势。前不久,美国导演工会的年度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都给了《国王的演讲》,这对《社交网络》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导演工会的每位成员都有评选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投票资格(除非自己放弃),虽然他们并不是该奖唯一的投票群体,但是显然,他们的选票投给汤姆.霍普(《国王的演讲》)的可能性更大。

 

《社交网络》是部纯粹的美国电影,而《国王的演讲》则是英国风味,在奥斯卡评选中英国风味战胜美国风味,不仅出现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太远就不说了,《火的战车》是俺能想到的最近的一次。不知道这次能否重演。

 

扯得有点远,说回《社交网络》。几位主角的表现可以用合格来概括,倒是Justin Timberlake 演的配角吸引了观众不少注意。他在摄影机前的表现十分轻松自如,外形帅气,却在举手投足间有股坏孩子的邪气。如果他将来有一天继承了肖恩.潘的衣钵,俺一点不会吃惊。

 

顺便说点花絮。影片里演比尔.盖茨的那位老兄虽然没露正面,但是实在是很像比尔.盖茨本人,俺差点以为制片方请来了比尔.盖茨演自己。之所以提这点,是因为俺之前看过的所有好莱坞出品的传记片或历史片,凡是其中有历史人物或者仍在世的名人,没有一个是使用我们常说的“特型演员”来演,找的都是外形大致符合要求,并且相对出名的演员,巴顿,林肯,华盛顿,拳王阿里,伊利莎白女王,拿破伦等等,都是如此。找一个外貌如此相似的演员来出演名人,在俺的观影范围内《社交网络》是第一部。这位酷似盖茨的老兄名叫Steve Sires,目前演过两部电影,扮演的都是比尔.盖茨,他算是到目前为止,俺知道的第一位好莱坞特型演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