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和作家的写作基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到文人相轻,人们往往会回到这个词语的源头上去,就是三国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写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理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 曹丕以文才不分上下的班固和傅毅二人为例,阐述了人常常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忘了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好以一己之长攻人所短的毛病。

赞曹丕,短短百字,深刻揭示了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 也正因为他揭示的是真实的人性,所以文人历史的轨迹准确地印证了曹丕的话,或者说,照着他的论述去走。文人劣根,从春秋到魏晋再到近代,难以逃脱地一脉相承了下来,成了文人的一种宿命。文人之间互相攻扞讥讽,文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恨,从各个角度例解了“文人相轻”的内涵。鲁迅写了七论文人相轻,其实正如有人指出来的,“鲁迅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从事文人相轻,在我们今天看来鲁迅最优秀的杂文几乎都是在回击别人写出来的”(林之源)。当代学术界、文学界和影视界,乃至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说到人性,“文人相轻”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性?我不认为它是一个简单的症状,我认为它是一种人性综合症。有时候它是自傲的表现,自傲和轻视他人有着必然的连带关系;有时候它是嫉妒和缺乏自信的表现。缺乏自信本身又是找不到自己生命支撑点的表现。真诚的文学是作家生命的外化,但是并不等于生命本身,也不能决定作家作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就象钱不能决定生命的价值一样。生命的价值,归根结底来自造物主,存在于造物主和祂的大爱里。

文人相轻,有时也牵涉到物质利益,就是你必须得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才能获得自己作品的销售地位。一引进物质利益,便是最无奈的,也是对人性最严峻的挑战。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文人的另一个相关“职业”陋习:就是都想兜售自己的作品,出版啊,发表啊,拍电影啊;都想听好话,想让别人承认自己的作品,如此等等。我不想过分非议这些文人习性,因为我自己也有过这些毛病,现在淡化了,也不能说就全然没有。我只庆幸自己不是专职文人,不靠写作吃饭,近来,还下定了决心不作商业写作或赞美写作、认可写作的奴隶。我的文字和我的人格一样,我就是我,天文行空独来往——就是按着我的良心和价值观,我的信仰和追求来行文,通过文字来赞美感恩,来浪漫地或现实地揭示世界的真,来交流来表达爱和关怀,也通过文字让自己和他人有种纯净的和真善美的升华,甚至通过文字来教育鞭策自己,使自己长进。这些是我个人写作的基底。有了这基底,我就很欢愉喜乐。假如我的文字能进入出版、传播、影视等等,那简直就是锦上添花,大吉大利了。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心态的。我是通过和许多文友的交流,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灵魂,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感谢这些“文人”朋友们。当然,这些认知也是我自己生命成长过程的结果。

再回到文人相轻的话题,有人也许会说,文人相轻是批判的过程中很难避免的。不让人轻视他人,会扼杀文人应有的独立和批判的精神。希望这个也许真的是也许;希望文人们不至于混淆轻视他人、自高自大和人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之间的差别。一个最谦卑的人,也可以同时是最有批判精神的人……难度大一点,但是没有必然的矛盾。

 
  《一天就够》九十八 你还会娶她吗?

虔谦 发表评论于
回复方觉的评论:

谢谢朋友关注关心。其实人生就两个字:爱和信,其他都可以一边去。问候方觉!春安~~
方觉 发表评论于
知道QQ有很好的心态,甚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