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神面前 zt∶ 路加六章 五 存乎一心

存乎一心

在这样的认知下,耶稣下面的结论也自不言而喻了ˉ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饶恕原文作释放》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 」 (路 6 ∶ 37 ˉ 38 )

之所以不论断人、不定人的罪、饶恕人乃是因为神凌驾在这一切之上( 不被 神 论断;不被 神 定罪;必蒙 神 饶恕 );这和「登山宝训」里的不论断是不同的角度。不这样做的动机是怕神也会这样的待我们;换言之,这就是敬畏神的观念。当我们看到「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 」时,可能还不清楚是被谁论断;然而,当我们接著往下看时,就知道所指的是神;因为,从第五章里耶稣治瘫子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权柄,只有 才能定人的罪、真正地饶恕人。所以,在卅七节的教导里,是以神为背景;在心中有神的心态下,才能不论断人、不定人的罪、饶恕人。在卅八节, 又从正面的角度来鼓励门徒ˉ神的祝福是加倍的,且丰盛满溢( 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 )!同样的,当我们以严厉的尺度来待人时,若思想到神对我们的宽容,自然,尺寸就会放宽些了吧!那麽,是真的有满盈的回报吗?耶稣说:「 因为你们用甚麽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给你们 」,这就是告诉我们神是公平的,必有赏赐的。这不同於世上的观念,需要去证明的;而是建立在神的应许、神的信实上。所以,若是心中常有神的同在,在一切的事上能尊主为大的话,还有什麽过不去的事呢?更何况,当我们将信心摆上愿意如此行时,神的祝福是确实存在的,且超过我们所求所想!

回到前面有关真先知、假先知的教导,就不难将其间的关系推敲出来了;人之所以要作假先知乃是因为心中无神,也就是说,神在他身上没有实体的。我们是会软弱(当我们忘了神时),但若思想到神的心意,知道 要我们如此做是为了我们的好处(箴 3 ∶ 1 ˉ 2 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因为它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 );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愿意的心来到神面前, 是要赐福给你、给我的。我们这样行,不是为了守律法(出於惧怕);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得奖赏)。那麽,我们做不做得到呢?可能多半的时候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因为 的儿子已为我们成就了一切。神要的只是我们一颗愿意的心而已!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 「 瞎子岂能领瞎子 ? 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 ?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 为甚麽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 『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 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 !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路 6 ∶ 39 ˉ 42 )

卅九节的连接词「又」字,告诉我们这个比喻是接续了前面的教导;瞎子领瞎子 的後果一定是 两个人都掉在坑里;这不就像四十节里,老师(先生)带学生一样吗?这里 的 「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 」的道理和我们今日师生的观念可能有所不同;这是当时「口传心授」的师生关系,所以说,一个学生的成就是很难超越过他的老师的。若是先生是瞎的(假先知),活在世上的道理里;那麽,他所领的学生又怎麽可能体会到神的道理呢?而世上的道理,是不能带你到那里去的;就像瞎子领瞎子,其结果是注定的一样。所以,这就综合了 前面的教导,是要在世上得荣耀呢?还是要在天国里得赏赐? 的道理(要爱你们的仇敌、要待恨你们的好、要为咒诅你们的祝福、要为凌辱你们的祷告、由那打你这边脸的人打你那边的脸、连里衣也由那夺你外衣的人拿去┅等等)不同於世上的观念;若仍旧选择去随从世上的道理,就必然 掉在坑里 了。

那麽,是什麽让我们瞎了眼呢?若是 眼中有梁木 ,不就像瞎子一般吗?所以,卅九节就好比四十一节的光景;若是自己都没看清楚( 自己眼中有梁木 ),怎麽能论断人、带领人、教导人、告诉人怎样行呢?当我们说:「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时,虽是善意的;但若不能确定自己的立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 )是绝对没有任何偏见或主观的成见在内的话,最好也不要好为人师(作 先生 ),随便给人「忠告」( 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这样,四十二节就和四十节相呼应,也自和卅七节里ˉ「 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 」的教导环环相扣了。

当我们看到「论断」一词时,以现在我们对论断的观念来看,不是什麽好事;然而,既然四十一节是形容卅七节的话,这里所指的「论断」就是善意的忠告了(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这也让我们看到我们对字、词的解释也要客观,不要被我们今日的认知所限制住;总要在上下文里解析清楚。所以,不是根本不要去论断,而是带怎麽样的心态去指正人、帮人忙(去掉眼中的刺);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真正晓得别人的需要後才能帮助人;也就是说,一个明白道理的先生才是好先生,才能带领人。

那麽,什麽是我们眼中的「梁木」呢?是任何让我们看不清楚的东西,可能是我们的成见、误会、缺点、骄傲、顽梗┅等等;既然,在这段经文里没有告诉我们什麽是我们的梁木,我们就不需要再去轻率、随意地乱下定义,只要把握住梁木的作用ˉ使我们看不清楚,即可。到底「梁木」是外在的东西吗?还是在我们里面的呢?耶稣说:

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 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 里摘葡萄。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路 6 ∶ 43 ˉ 45 )

这就让我们再一次地看到这是里面所产生出的;你若是棵好树自然就结出好果子(所带的人)来。而从所结的果子,也能判断出是棵什麽样的树来;所以说,一个人所做的事就忠实地反映出他内心的光景。所以,「梁木」就是任何在我们心里,妨碍我们结好果子的东西。那麽,是谁在看(果子)、辨认呢?是「人」吗?四十四节里的「 人 」,不是前面那看果子的主词;而是说没有人会 从荆棘上摘无花果, 或 是从蒺 里摘葡萄 ;这只是告诉我们什麽样的树,结什麽样的果子(荆棘上不结无花果,蒺 里也摘不到葡萄;只有无花果树才结无花果,葡萄树才会长葡萄)。而当我们去帮助人时(结果子),就反映我们自己是好树、还是坏树来。所以,当我们去论断时,要先反省自己,是否有梁木;若有,就当先清除自己的梁木,否则是瞒不过神的( 看果子,就可以认出他来 ),是结不出好果子来的; 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我们口中所出的话语正反映出我们心里的光景(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 );虽是善意的忠告,若心存梁木,是不可能造就人的。那麽,怎麽样才是棵好树呢?就只要遵行神的话ˉ

不论断人, 是因为论断本身常常是带着偏见和歧视的。因为一个人做错一件事就判断说这个人是坏人,这是幼稚的。因为如果同样标准用在自己身上, 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件别的自己做错了的事, 来定自己为坏人。 以圣经说的为准, 我们都是罪人, 一个也不例外。 那个结论已经有了, 不用我们再强调特别指出某个人为坏人, 似乎自己就不是他或她的同类。

但即使犯罪, 仁慈的神仍然给我们悔改的机会, 我们也该给人机会,忍耐和等待人的慢慢成熟。

不论断人不是说不批评人, 因为圣经里还有句话是:以爱心说诚实话。诚实话有时得指出你这样做是错的。但我说这个话并不是为了评估你的人, 而是为了帮助你看到前面的道路在哪里。先知常常说话都是警醒世人的,但这是怀着爱心,有时是惨痛之心对人的忠告, 希望人们敬畏神, 得到永生的生命。

另外, 因为人的罪性, 容易滥用权利与自由,这种无度的滥用可能导致别人受害,这时候需要有人坦诚地向犯错的人指出错处,便于他或她改正。


最关键还是无论批评,还是感谢赞扬,我们所怀的心态是什么。

批评,如果是指出错误与正道, 为了让人成长就会尽量采取直接诚恳的态度,不会回避本人, 却背后乱说。 也会很注意不诋毁对方的人格。  这样的批评就会造就人。

赞扬, 如果我的心态不是为了给自己拉帮结伙, 为自己利益服务,而是鼓励对方做符合真理的事,有助于人因认识神而建立起对神的信心, 和对自己生命前途的信心, 就是美好的,

比会批评会表扬别人更重要的, 是对自我思想行为的批评, 亦是反省。 还有对自己的肯定: 虽然我有毛病, 但爱我的神看我的生命有重要意义,他愿意在我悔改时赦免我一切的罪, 让我得释放, 得心灵的自由。 所以我愿意悔改犯过的错误,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成为一个神所喜悦的人, 去追求得到那天上 的奖赏。


I Have Decided To Follow Jes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5eESzdyPoY

A more passinate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UwpfId1Zr0&NR=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