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出现的。除了“1949年开始的中国红色政权统治中国”,并且“近30年内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与突破”这两个根本原因之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中国高层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将过去一个保守、向内、消极、被动的旧中国,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开放、外向、积极、主动的新中国。这使得美国的高层开始感到来自古老东方的巨大压力。这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替代美国的霸主地位。
虽然中国大陆在人权问题上与西方社会不和群,但中国的人权改善的进程也是一直在进步。尤其是最近胡温也明确表态:中国在人权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而,这“人权”是与“经济”相关联的。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在人权问题上都做得比较好(但并非所有方面都做得好)。在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都比战乱的欧洲强,很多年都一直是世界首富。另一方面,中世纪的中国(尤其是唐宋时期),虽然中国的人权状况并不佳,但远比欧洲强;美国在发展早期,人权状况也不咋地,更不用说当今美国的人权状况也不是十全十美。这也就是2011年初奥巴马面对胡锦涛不敢重提人权问题的主要原因。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外向,重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寻求外部世界一切对美国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甚至可以动用军队或间谍;美国人富于想象,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整个思维方式比较开放。向外开放性思维导致美国人求变的心理和好动的性格,“好动”、“好变”、“好强”、“好争”,成为美国人思维和性格的特征。当今世界,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策”和“平演变政策”等都是美国人向外开放性思维的真实写照。美国人之所以可以将他们拟定的“普世价值观”强加于世界一些国家(比如伊拉克、阿富汗等),这与美国强大的美元经济和军事力量是分不开的。
相比之下,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的确是比较保守的,将思维对象指向自身而不是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重视社会治理,探究“治世之道”,不注重探求、改造和征服外部世界。儒家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反省人的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这种返回到人自身的本位倾向是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哥伦布向外探险充满了殖民味和征服欲,体现了个人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彰显大明威风。
邓小平在制定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个“晦光养韬”的复兴策略。这是中国人转变思维方式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晦光养韬”,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懦弱”的政策,但实际上隐藏着杀机。因为“革命尚未成功”,中国并不强大;一旦中国强大了,美国必定要被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这一点,美国人是十分清楚的。如果说美国人可以占领印地安部落的领土而获得世界的认可,那么,中国人也可以削弱美国统治世界的势力而获得世界的认可。国际法是人为制定的,这个世界依靠实力说话!
中国近30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全方位开始影响或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让美国人明显感觉到“这一危急时刻”来临的时间已经是迫在眉睫。“一山不容二虎”,美国过去几十年对中国的“围追堵截”,让美国人忧心忡忡,一直就担心:总会有那么一天,中国人会回来算总帐!从中国人收购世界开始,中国巨龙的雄心已经展示出来。虽然中国人仍旧表示“晦光养韬”,但美国人已经开始不信任中国人了。所以,现在的美国人总是认为中国是个威胁,但也黔驴技穷。
再过30年,那时候的美国人以及欧洲人必定会说:中国伟大,我们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