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集注之 二十八: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家问题的精彩回答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大家问题的精彩回答!!(

转自正见www.almostbuddhist.com网站)


1、什么是密秘障呀?不太懂!
仁波切回答:
    让你分心的事物(Distraction)

2、佛法关于出世间法和入世间法应当如何分辨呢?  
仁波切回答:
    端看是否和你的我执、自尊(ego) 背道而驰
    WHETHER IT IS AGAINST THE EGO OR NOT

3、生命终结后有灵魂存在吗?或又以什么形态存在?
仁波切回答:
    当然,直到你证悟为止,你一直都会以灵魂的形态存在。

4、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过美国的chogyam trungpa邱阳创巴仁波切,但是在读过仁波切的开示后视之为佛,将他视为根本上师,所以想要请教仁波切,请宣说创巴仁波切的功德还有这些弟子应该如何依止创巴仁波切?
仁波切回答:
    读他的着作。也许试着将他的著作翻译成中文。

5、当我产生恶念时,该如何处理?是在它升起的同时修自他相换,还是不干扰的直视它?
仁波切回答:
    两者都做,抑或是念佛念咒来让它自然消灭(仁波切说:这个方法也很好)。

6、修自他相换,头脑中就出现了念头,这和保持清净正念有冲突吗?
仁波切回答:
    你有这样的经验很好,这表示你的确在禅定中。你能认知到脑中出现了各种念头而过去的你是没有这样的认知的。

7、我是想好好思维四法印,以求证悟和救度一切有情众生。请问您这样可以吗?
仁波切回答:
    可以!就去做吧!( Yes, do it!)

8、记得您说过天葬与佛教无关,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天葬的精神不正是佛教利他、施舍的精神吗?
仁波切回答:
    现在文化与佛教已如此地混杂交融,我的意思是并没有所谓“佛教的葬礼" 这回事。

9、医生说我是抑郁症,另外一些长辈说是我个人恶的业力导致的,说是一些非人的灵体附在我身上。我去看一些信息,有的说这样的灵体很固执非要迫得人自杀,或者生大病。我因为这件事心里起了很大的恐怖,有些惶惶不可终日。请问要怎样可以让内心平静一些,并得到它们稍微的谅解呢?
仁波切回答:
    修“山净烟供"

10、关于密宗在末法之流传时限有多长?有什么佛经记载或是哪位上师大德讲过?
仁波切回答:
    一般来说,密宗永远不会消失。但一旦世间对密宗的虔诚心与向往不复存在,密宗就会消失。

11、非常想知道您对于目前社会上比较严重、普遍的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听话,沉迷网络,厌学这样的问题的看法。作为父母应怎样对待这样的孩子?
仁波切回答:
    很不幸的,我们可能需要去学习如何用他们的语言表达。

12、学佛应该首先从哪里开始,怎样入手呢?
仁波切回答:
    从学习、听闻、静思开始。

13、百思不得其解三界唯心。科学界所说的“宇宙在膨胀”。以佛家的妙悟是怎样的呢?
仁波切回答:
    宇宙的膨胀只有在我们心里。(Only in the mind it is expanding.)

14、在我们修学的不同传承的教法里各自的护法之间会不会有冲突?
仁波切回答:
    没有这回事。(There is no such thing.)

15、什么是自我?人们常说:做真正的自己。如果自我是空性的,那么,那个所谓的真正的自己,也是空性的,都不具本质。而且放弃对自我的执着是修行者修行的主要内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是不是那些标签,从“自私、邪恶”到“善良、仁慈”这些都要抛掉?我们放弃的对自我的执着,所指的自我,也即无明,具体可以指哪些呢?这个强调自我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诸如“自我迷失”(我猜,这个问题是由过分的我执引起的)而又寻回“自我”的问题呢?
仁波切回答:
    当人们说: “做你自己”,通常他们指的是世间的事情。而你所指的空性则是佛法的范畴。
    你必须了解根本没有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是你必须放弃的
(You have to learn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elf to even give up…)
    但要了解这个道理,你应该读,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16、Would you please help to explain how to practice to go beyond
good and bad merits?
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超越累积功德与恶业的心呢?
仁波切回答:
    修空性 
    Practice Emptiness…

17、我想问的这个问题也许已经很老套了,作为一个敬仰佛陀的在家人,我曾经想过像很多佛陀的追随者一样,当一个出家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也逐渐认识到,人生的幸福在于修行佛法,家庭生活完全不能让我觉得满足。我期待着过一种独身生活,或者是出家。但是,因为觉得离开妻子是对她莫大的伤害,我又暂时没有勇气离开现在的家庭。
    现在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的妻子很希望生一个小孩,而我觉得,现实生活并不幸福,如果有了小孩,情况可能会更糟,所以我非常犹豫。我想知道,作为一个当今世界的在家人,我觉得修行佛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可能在有家庭的情况下很好的修习佛法,并能成就吗?我觉得和妻子之间没有爱情了,我是否还应该继续维持目前的婚姻呢?  我是否应该要一个小孩呢?
仁波切回答:
    问你太太,你们有了小孩后,你还可以出家吗?

18、您好,我是一名佛教初学者,然而面对如海的理论和师父,现在的自己疲惫而茫然,心里有很多困惑无法解答,因为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修习方法,所以不敢轻易加入某一派别(请原谅我这么说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也不敢轻易的拜某个上师为老师(请原谅我的表达不力),以致自己越来越累越来越茫然,周围又没有人可以提供帮助,所以冒昧的打扰您冥顽不灵的我固执的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修行,如果只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修习,岂不是建立在一种很自私的目的?而自己却没有那么广阔的心胸为了万物众生而修行,又不愿意为了自己一时的幸福或是金钱而去学习,所以很累,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希望。冒昧打扰您了。
仁波切的建议是: 先修习南传佛教。

19、我看了师父的《正见》以后有个问题,既然无我,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什么关系?他和我的佛性又是什么关系?
仁波切回答:
    在究竟的层次根本没有“昨日",而这个究竟的空性就是佛性。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yesterday at the ultimate level and
this emptiness is no other than Buddha nature…)

20、我这一次又来麻烦您,是关于禅修的问题,希望您的开示能清净我的心,让我回归禅修的正途。
我目前修习《楞严经》耳根圆通的法门,可以做到第一层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后面就进展不下去了。最令我有收获的一次打坐是入座1小时30分钟后突然心中浮现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字句,于是内心突然感觉世间一切现象如同转轮一样都收摄到自己内心中,突然高兴得睁开了眼睛。从那天开始真正感受到所有世间一切相皆为虚幻,是我自心的分别错觉而已,不再轻易动怒、忧伤;也是从那天开始,我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句话时刻提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自己的心欺骗了”于是渐渐扫除了之前的不开心和烦恼,我想我初步体验到了喜乐。
    但是,我最近每次打坐,总是克服不了昏沉,从来没有如此艰难地和昏沉对抗,并且几乎每次对抗都失败,入坐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眼前出现各种事情,自己知道不要分别,一旦分别之后我的意识就会追随现象而流转,每次追随进去一个念头我就会打瞌睡,导致我没办法在进入清明、安静的状态。
    而且,越是安静的地方打坐我就越容易感受到安静而昏沉。
    我感觉,必须克服这种状态。
    所以,再次来信,请导师给予帮助,再拜!
    修行的道路受到阻碍,特求恩师批评与开示。弟子惭愧之至。

仁波切对您打坐昏沈的问题给予的建议是: 缩短打坐的时间。
    仁波切还说,不要担心,别让现在遇到的问题让你失去修行的心。

21、我每次尝试做些改变,就会被不好的想法止步,怕自己过去的错挡住自己现在的道路,怕这些东西爆发出来。
仁波切回答:
    只有透过犯错我们才能进步。这是你所养成的一个荒谬的习惯。别让这个习惯控制主导你了!
    我想皈依,但父母的意见是让我先好好学习。也有人让我撒谎,不告诉父母自己皈依的事,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没有皈依。
仁波切回答:
    如果你皈依是为了比较崇高的目的,那你就不是欺骗。你也不会因此而让别人受苦。

22、请问仁波切,作为弟子应该怎么对待上师的显现?怎么对待上师对我或者对别人“不符合我理解的慈悲”的显现?我为此困扰了好几年,因为某些因缘的错乱,导致我几年了还没有在修行上给自己一个对于上师给我的这种显现的正确理解,请上师仁波切开示。
仁波切回答:
    只要想这完全是我自己主观的想法,不论在我眼里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对的或错的,都只是我主观的认知而已。

23、何为净观?如何修持?怎样尽量保持净观?
仁波切回答:
    在谈净观之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净与不净,这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光是能这么想,百分之九十的不净观就解决了。
   您说的“时时的闭关”,与顶果钦哲仁波切说的“每天的大圆满修持”是不是一个道理?
仁波切回答:是。
   闭关是不是在“闭”中学着顶果钦哲仁波切说的“开放”。
仁波切回答:是,修习“不分心(non-distraction)"。

24、网上看到了您今年5月在香港的演讲,其中的主题是只管打坐,just seating.其中,提到关于如何只管打坐的有“身体坐好,尽量不要去做抓痒等平时很随意做的事。”我自己的经验是在只管打坐以后会出现各种念头,您以前开示中提到过对于念头要觉知,我自己理解的觉知是出现各种念头的时候能够意识到这些念头,然后让自己的心不跟着这些念头跑,也不去压制。就好像路上车子来来往往,而我只是站在路边看而已,并不站到路中间去拦车,也不跟着车跑。这样理解觉知对吗?在“只管打坐”中这样看着自己的念头对吗?“只管打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念头该如何面对?什么都不管,只管打坐会不会变成一种发呆?禅修路上歧路多,只管打坐危险吗?会不会走入禅修的歧路?您关于如何禅修的开示网上有很多,我们很多没亲见过您的人可以根据这些开示去做吗,会不会走上歧路?有师兄说,她理解的只管打坐是实际坐到一种行为,而不是去想到底要如何只管打坐,这种说法对吗?
    仁波切说您将念头比喻成来往的车子的比喻很好。
1) 问:在“只管打坐”中这样看着自己的念头对吗?
    答:对。
2) “只管打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念头该如何面对?
    答: 只管打坐就是只管打坐,(对于念头)只管看着。
3) 问:什么都不管,只管打坐会不会变成一种发呆?
   :不要担心结果。Don’t worry about the result
4) 禅修路上歧路多,只管打坐危险吗?会不会走入禅修的歧路?
    答:有可能。偶尔向懂得禅坐的人请教比较好。

25、如何“不执结果而做广大利他行
仁波切回答:
    不断地思索这个问题。

26、有位佛弟子发了美赫巴巴大师的《god speaks》里的《爱》,《烦恼》,《两类自我》这三篇文章,有位同修认为里面类似“本基”与“基现”的论述,如果是“偏执汉人佛教徒”你绝对绝对看不懂而且还认为错误百出!因为我没有了解上面这位大师,据他们说是为了不起的大师,是吗?
仁波切回答是他不知道。

27、据我听到的,禅修就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当念头来的时候,就让它来。当念头走的时候,就让它走。那么,禅修和我们平时的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平时生活里,也是先有一个想法,然后下一个,一直这样下去。如果是这样,到底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呢?
仁波切回答:
    在我们平时的思考中,当念头升起的时候,你并不知道。

28、我正在从网站上听您的课程。非常感谢您和那些为这些视频工作的人!在您的课里,您提到在声闻乘的传统里,禅修者可能会有色界或者无色界的经历。对想证悟的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必须要经历的经历吗?
仁波切回答:
    不一定。

29、禅修中经历色界的经历是和证悟相关的吗?
仁波切回答:
    有可能但并非一定相关。

30、我是否需要特别的修行来提升我的动机发心呢?或者,我只是需要基于我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来修行,而不试图提升呢?我是否需要等到建立了正确的见地之后再禅修呢?请您是否可以给些建议呢?
仁波切回答:
    不一定要等到建立了正确的动机、见地才能修行。没有正确的见地而去修行对你不会有害,说不定还能提升你的动机。但因为你的修行目标不是朝向成佛证悟,那要成佛有如缘木求鱼,永远不会发生。

31、如果,我们不是寻求坏的,我们也不是寻求好的,那么我们到底在寻求什么呢?
仁波切回答:
    超越两者。

32、另外一个关于禅修的问题:禅修的时候我观察呼吸。这里我们在说两个东西,我和呼吸。这听起来像是:这是我,内在有个我;那是呼吸,那是外在的目标物。但是,呼吸是我的呼吸,它是我的一部分,不是吗?这两者之间有个界线吗?
仁波切回答:
    你的问题有如“我的头”和“我”到底相同吗?这两者既相同又不同。

33、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困惑。打个比方,大家都喜欢抢苹果吃,可是我不喜欢,并且不抢。我不抢的行为让大家很吃惊,因为如果我去抢,有极大的可能性可以抢到。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劝我:你有实力,应该去抢。我感受到了压力,并且同时意识到,我产生了不抢苹果的执着,我觉得要超越它。我于是说服自己,对于抢苹果这件事不应该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因此我也可以去抢苹果。我参加了抢苹果,我发现我的行为和思想失控了,我好像一心变成了希望得到苹果。结果出来了,这次我没抢到苹果,我居然痛苦万分,不能自拔!我感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非常混乱,并且采用与某种执着对立的方式来对治这种执着,就陷入了轮回!不过有一点好的体验就是,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太自私,现在终于知道自己自私的要命!不管怎么说,看到真相总是好的。我不知道怎么办。
仁波切回答:
    下次你应该试试橘子!

34、我想问的是我该怎么做呢?是看你的书来修持吗?听说跟随上师修行,只有接受灌顶才能成就,那么像我这样的人很难能见到你,是不是就不能成就了?
仁波切回答:
    你可以先从看书开始。下次我们见面时,我们可以看看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35、放生如果放鲨鱼,想到它会到海里会猎杀很多小鱼,放生造成杀生,应该如何抉择?
仁波切回答:
    你们应该放生鲨鱼。

36、我喜欢学习佛教的见地,但在具体修行方法上我喜欢采用印度教
“巴克提--krishna”的修行方法,比如:对神像的崇拜,消除物质的欲望。不知道这样是否可以,或者要做哪些调整?这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希望能得到仁波切的指教。
仁波切回答:
    如果你的修行方法没有违反佛教的见地,那就没有关系。

37、我在中国看到的佛教和您所认为的佛教有怎样的差异。
仁波切回答:
    这我无法回答。但我相信在中国这样物大地广的地方,什么样的事情都有。有些可能美好极了,有些可能有如废物(junk)。

38、那我看那些因果轮回的书应该如何思维?
仁波切回答:
    只透过思惟和阅读而希望能深刻地理解因果是很困难的,所以你应该向诸佛菩萨祈请,请他们加持你,让你能了解因果。

39、如何理解“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如何作到“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
仁波切回答:
    先多花些精神在"愿菩提心"的修行。

40、1) 发了愿行菩提心后,人应该快乐还是痛苦,还是平淡?
仁波切回答:
    我们不应该抱着任何的期待。我们修习菩提心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不是为了快乐或是痛苦。
    One should not have any expectation… We practice Bodhichitta for the sake of practicing… no pain no happiness.
   2) 有时候觉得无论痛苦、快乐、执着都是一种显现,同样犹如梦境一般,这样对万事万物应该随顺而不执着,但也有一种担心:是否这种相似的不执着是“我执”所造作,最后会变成一种冷漠
仁波切回答:
    能将所有的事物看作一场梦境只会提升增强你的菩提心。
    It will only enhance the Bodhicitta. 
   3) 发起世俗的愿行菩提心后,应该如何摄持?
仁波切回答:
    要持续一整天都能摄持愿行菩提心,得花上一段时间(的修行)。
It will take some time to maintain the Bodhicitta through out the day


41、1) 我能了解涅槃就是去除幻象之后的“幻象”,每当我想起涅槃灭寂,内心就好像平静到一种仿佛是死亡之后的感觉。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仁波切回答:
你不需要知道答案。
no need to know the answer
    2) 如果我的生活很难接触到优秀的上师,我仍能通过自我的修行证悟吗?
仁波切回答:
恩,(透过自我的修行)又有何妨呢?不过如果你持续不断地修行,你会遇到你的上师。
yeah, why not but if you keep on practicing, you will meet your master
    3) 现在汉化的佛教给我的感觉都是一直在修炼佛法的容器,而非佛法本身。很多优秀的上师也很少真正能与外界沟通,如何才能寻找到适合我的上师呢?
仁波切回答:
    发愿,向佛陀发愿,让你的上师能找到你。
    pray, pray to the Buddha so that the teacher will find you.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