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抢占先机 1
———————————————————————————————————
四通故事(78)远藤滋
远藤滋(1987年5月,北京)
追本溯源,纪录片《四通人》的拍摄,是因为当时国家科委推行的“星火计划”。所谓“星火计划”,就是科学技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四通成立时,曾经是四季青乡的乡镇企业 ,所以和“星火计划”沾上了亲;后来四通改制了,是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了,又和“火炬计划”挂上了钩。当然,这是后话了。
1986 年 11 月,“全国星火计划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大家介绍了两家明星企业:一家是刘永好的希望集团,另一家就是我们四通集团。曹务奇代表我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四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我之所以不能到会,是因为当时我去了日本,正在和三井谈一项非常重要的合作。
1986 年 8 月,三井北京事务所的老所长离任。新所长远藤滋上任。据小郗介绍, 远藤当年 54 岁,哈佛毕业,曾驻美 20 年。在中国市场历练之后,可能会出任公司的常务取缔役,并且是三井社长的接班候选人之一。远藤刚到北京,便率员拜访了四通。从外表看,他不像一个商人,更像一位大学教授。远藤这次来访,表达了他个人的一些想法:“三井历来扶持风险企业,四通具有风险企业的基础,相信四通会成为中国的 IBM 。无论是硬件生产还是软件开发,三井都愿意提供合作,也可以考虑合资。”
如果你读过白益民的《三井帝国在行动》,你就会明白,远藤的这番表态对四通意味着什么。
在 1986 年 10 月 14 的经理办公会议上,关于四通下一步的发展,我表达了六点意见:
第一,四通一定要有自己的实业,在没有条件时就上,是盲动。在具备条件时还不搞,就是贻误战机。中国的 IBM 没有自己的实业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一个企业长期依靠进口整机,在政策上站不住脚,有关部门早晚有一天会限制;
第三,我们面临着同行的竞争,现在我们暂时领先了一步,但这个领先不是永远的,我们必须抢占先机,抓紧机会迈出下一步,才能步步领先;
第四,我们自身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四通打字机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我们既有销售能力、也有持续的技术开发能力,关键的两头,我们都抓住了;
第五,作为合作者,三井有浓厚的兴趣,现在搞合资生产,最符合三井的利益,也最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
第六,最近国务院公布了鼓励外资的相关政策,高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可免税 8 年,政府的政策从来都是开始时一阵风,后来是一刀切。我们要赶头不赶尾,赶上了头,就是抓住了机会;赶上了尾,就会被切掉脑袋。
多田和郗建民带来了新消息,三井的社长 11 月到北京,希望我们事前准备好合作方案。
但这一次,我们没有机会见到三井的社长。远藤滋的想法超前了,他在东京踢到了铁板,阻力来自物资部。但北京事务所不放弃努力,安排我们去东京直接面对持异议的三井本部。
1986 月 11 月 25 日, 我和沈国均、王安时、王缉志、段永基一行五人,应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邀请,由北京飞往东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在北京机场候机楼外的登机坪上,随行的郗建民把我拉到一边,悄声向我交代了三井的底牌:公司本部在中国市场现阶段的政策是只做贸易,不搞投资。所以这次东京行,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以免对此行的结果太失望。而且,他说到了远藤的难处,物资部给他们的回话是:让北京事务所做梦去吧!
第二天上午九点,我们在三井总部大楼里和物资部会谈,部长石田、副部长岸田、中村、土屋等物质部所有重要干部,都出席了。小会议室里挤得满满的。所谓会谈,本来应该是双方的互动,但那天,因为我从小郗那里知道了对方的底牌,所以先发制人,不让他们把那个“不”字说出来。结果,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报告会,我几乎讲了整整一个上午。
最后,他们只是提了一个问题,说了一个字。
这是我一生参与的商业谈判中,最辉煌的一次演出。如果司马迁在世,《史记》里的《商贾列传》一定会记述我那天的滔滔雄辩,其精彩程度,应该不亚于《范雎蔡泽列传》。那天我讲了些什么,他们问了一个什么问题,说了哪一个字,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