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京去宜兴,现在是6个同学的小组活动了。主要是一个同学对紫砂壶特别有兴趣,我们就都跟着他作一次紫砂科普之旅。出发前在网上做了功课,宜兴的名胜有善卷洞、张公洞、竹海等,宜兴出的名人则有徐悲鸿、蒋碧微和著名右派后来失踪了的储安平。还有最近正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曾藏在宜兴,就是康熙年间在此地被烧成两段的。
我们精简行程,除了紫砂,只看了善卷洞。我的同学们都见多识广,去过广西、贵州的很多著名溶洞,相比起来,觉得善卷洞实在是乏“善”可陈。缺点是规模小,又人工加工太过。它所以也很著名,是因为地处江苏发达地区,交通便利,开发得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就开发修葺了,又是靠当地名流储南强(储安平之叔)一己之力。那时不发达地区的西南诸洞还没有开发,那时的条件和观念也与后来不同,所以在洞里加了很多人工的斧凿痕迹,让现代人不满意。
入口处的人造瀑布。
下洞出口。
为了扩大景区,吸引游客,80年代又修了所谓的祝英台读书处,只因为相传祝是宜兴人。这就完全是假古董了,一处现代仿古园林而已。
还修了登山缆车。我们没有出吊篮,直接又下山了。倒是可以看出平原上几座小山的地形。
我们赶到宜兴紫砂博物馆,当地文联主席、专写紫砂的作家徐风先生亲自带我们参观,他的讲解当然权威了。一聊起来,他的三本书,一本是在同学甲当领导的出版社出的,一本是同学乙做他的责任编辑,一本是同学丙为他作序。他说:怎么我掉到你们同学堆里了?
徐先生带我们到当代紫砂大师顾绍培的展厅参观,大师亲临讲解。右边是他的代表作,巨型紫砂《高风亮节壶》。
再到青年才俊吴俊峰的工作室做客,他为我们表演制壶工艺。现在的紫砂工艺厂已名存实亡,制壶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工作室,在家族内部传授。我们获赠了他夫人制作的壶,是意外之喜。
看后我们才明白了一点,为什么市场上有的壶卖几十元,有的值几十万?一方面是是否名家所制,造型独特;二是完全手工精制,还是灌浆成型。这里面学问大了,水太深了。
看完紫砂,我们慕名去看东坡书院。这是一般旅游者不感兴趣的,我们不是号称学文学的吗?苏轼曾旅行到此,买地建屋。后人在此建东坡书院,近代改成了小学。现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80年代以后才恢复的。
书院已经锁门,我们不得其门而入。在门前遇到祖孙两人,奶奶也是从这小学毕业的。我们得知,此镇上几乎所有人都毕业于这个学校,包括那些紫砂大师。顾大师就是1958年13岁小学毕业后,进厂学徒的。
在东坡书院的右后侧,我们发现了现在迁建的新学校。虽然空无一人,却从校园内极具匠心、极富创意的标语布置上,看出此校的不凡。进门有光荣的校史,环绕操场有东坡诗词,楼道里有格言和教师寄语,都制作精良,言之有物。但是,完全找不到一句政治正确的时髦套话。
我们都对这句话感触良深,“就行”!这不是比什么接班人或升学率实在多了?这是一个镇级的普通小学,我刚刚在北京去过全国著名的小学母校,却觉得名校该向这个小学取经。看到这个小学校园,是我们此行的意外收获。
我们住的旅馆大堂,也是以紫砂壶为装饰的亮点,可惜的是百壶只有两样,变化不够。
晚上我们出去看商业步行街,这是河边灯影。小城建设得不错。
步行街旁,显示地方特色的铜塑人像。这个是炸油条卖早点。
这个是制作紫砂壶。在宜兴,处处离不开紫砂呀!
其实在看过东坡书院之后,我们还信步走到蜀山镇老街,发现许多不常见的陈迹。那够另开一辑了,下次再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