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林彪传》第一章(4)

中国人不是天生的“东亚病夫”,一旦国家政治安稳,民众生活稳定,很多人也有自由自在活很长久的机会。身为帝王的乾隆如此(活到89岁,是中国古代帝王里活到最长的一位),身为一个家族之主的林光矩也是如此。

事业顺心,日子自然就过的顺畅和滋润。在经营有道之余,他还能养生有道,心平气和地过日子:一辈子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他1859年去世时,已经享年88岁,在那个年代是个非常难得的大数字。

他去世时,已经是四代“同堂”,其足下已经有八个儿子、三十个孙子孙,外加曾孙近百人。就阵势,也不弱于一个小帝国了的皇宫了。得以创下这样的伟业,既得益于自己的智慧,也得益于“乾隆盛世”给予的良好大环境,他即使是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开怀大笑了。

光矩公的八儿子分别是:长子林大精、次子林大盛、三子林大隆、四子林大静、五子林大厚、六子林大丰、七子林大贵、八子林大享。其中,四子林大静就是林彪的曾祖父,他爷爷的父亲。也是林光矩八个儿子之中最聪慧,最有经营头脑的一位。

后来在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林氏三杰——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都是林光矩的后代,后者是前三者的高祖父。其中,林育英是次子林大盛的曾孙,而林育南和林彪则是四子林大静的曾孙。

林彪后来得以走上红色革命的道路,是育英和育南引导的结果,而育南又是育英的领路人和革命的榜样。在林大静时代,他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大家做实业发家致富,让自己的家族壮大,让自己的后人生活的更好。而在林彪这个时代,育南担当起榜样的重任,将家族带向颠覆现有政权,打破现有政治和经济资产的拥有格局,建立一个以自己所崇尚的理念为主导的新中国。

 

林大静是林彪的曾祖父,也是林光矩八个儿子中最精明强干的一位。在兄弟八人之中,就数他对老爷子的经商之道领悟的最透彻。

从小生性顽皮,喜欢琢磨事情,善于思考,林彪的个性在林大静身上都能找到痕迹。兄弟几个都加入了纺织行业,其他几位靠勤劳养家糊口,而林大静则靠聪明和智慧,以少得多的付出,获得了大得多的收益。

搞织布生意,也有个市场行情变动,棉花价格时高时低的问题,普通的人,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要素,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而林大静却特别喜爱这种变化无常的刺激:只有变化,才有机会!这又成为后来林彪让自己时刻牢记的一点:战机是在变化之中产生的!

林光矩五十岁时,家中八个儿子在他的主持下分家,独立成家立业了。子承父业,每个儿子都以纺织业为主,同时拥有一定的地产。对于地产部分,有的选择自己雇人耕种,有的,则直接将田地出租给他人,收取一定的租金——来自收获季节的粮食。

林大静选择以工业为主,集中优势兵力,主打在汉口的市场营销。那时候的政府政策已经开始鼓励商业的发展了。家中的田地,则委托给林家其他人来打理,条件是对方提供自己一家人一年生活所需的粮食。这一模式,也被他的后人所一再复制。

精明过人的林大静将一个小家族经营的有声有色,颇有点目前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势头:布匹的生产以“出口”汉口,并且通过汉口这个难得的对外平台,销往各地。一家两代人,吃的实际上还是地利的饭,同时又碰上了天时和人和。

 

当林大静开始闯世界的时候,中国先是内乱,其后就是开始被外人所凌弱了,后者又是乾隆帝夜郎自大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西方已经开始的工业革命,还被中国保守的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经济所排挤和忽视。

对内,长期的独裁和集权,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腐败。官商勾结,徇私舞弊,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和习惯。乾隆在位后期重用大贪官和珅的主政,上梁不正下梁歪,最终将一个活生生的清朝帝国给毁掉了。几十年政治的相对稳定,使整个国家的人丁得以兴旺。国内人口的大幅度上升,人均耕地不足的问题就出现了。政治腐败,外加好面子的乾隆还花大把的银子搞极为奢侈的六下江南。结果,就是国富民穷,政治腐败,和民怨越来越深。

已经有些经济基础的林家,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也还玩的得心应手。只是,至此,国家安定的大环境已经快寿终正寝了。

1796年,刚刚接手来自乾隆皇位的嘉庆,就不得不面对“川楚白莲教起义”的挑战,一场持续九年的农民起义,在湖北、四川、陕西三省,像一把烈火,将整个清政府给烧的浑身冒烟。

有人统计说,1786年清政府的在册人口是3亿9110万人。九年之后,当起义失败时,在册人口只有2亿7566万人。在这九年之间,国家人口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由于相互之间的屠杀和由此带来的饥荒,而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之巨。

这场发生在中原腹部的白莲教起义军,历时九年多的对清政府的反抗战争,一度占据或攻破的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清政府不仅为此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被歼灭,为数众多的军事将领因此而横尸疆场,而且,也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据初步估计,因为评定这场起义而消耗了二亿两白银的军费,相当于当时政府四年的财政收入之和。

就是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开启了清王朝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中国的积弱,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启动的。

 

在这之前,林氏家族在福建的远房亲戚林爽文,则于1787116日,也就是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了震撼中央政府的台湾起义。在这之前,清政府在台湾已经经营百年有余,可是,政治的腐败和中央政府对于腐败的漠视,曾经一次次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大大小小的起义已经发生了几十次。最终,政府都是以高压来解决,而似乎丝毫都没有在自身的管理和政治制度的清廉上,好好下点功夫做自我检讨,搞自我改善。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好像还没有被自视伟大的清王朝当政者所领悟到。

面对这波澜起伏的政治风云,林大静选择以捞钱为主,保护和发扬光大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清政府对外的闭关锁国,让他得以保持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国内人口的不断增加,也增加了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坏事在他手里都变成了好事。

虽然大量的国家财富在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但是,那又增加了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其后内战的扩大和持续,战争产生的大量需求,也通过他而成为自己经营业绩的一部分。

林大静主政林家事务时期,最值得写一笔的,恐怕就是和林则徐的交往了。林则徐出生于乾隆政绩效果“顶峰”的1785年。183045岁时,他被乾隆的继任者嘉庆任命为湖北省布政使,1837年又被提拔为湖广总督。

作为一个躬亲为民的地方大员,林则徐对当时已经在汉口小有名气的,来自黄冈的林家发生兴趣。首先发生兴趣的,恐怕还是希望能够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林大静。有了一位来自“老家”的大官,套点近乎,对于他,似乎也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不久之后,在他的操作之下,林则徐还亲自考证了黄冈林氏的渊源。

能够和如此等级的地方官员搭上关系,甚至是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友谊,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当时,林大静的能耐和地位。

林则徐曾经专门去林家大湾,并且还为黄冈林氏族谱写了《闽楚同源序》:余遍阅宗图,深悉公等本循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

可别小看这一篇短文,它所意味的,远不仅仅只是亲戚和同源,而是一种肯定和暗示:这林家人就是我湖广总督的家人!诸位今后自己应该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有了这层关系之后,林家在当地和汉口的生意做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林大静开始接手很多送上门来的官方业务。在这基础上,他还经营起了其他的生意,而且,每一样都很赚钱。

林家在林大静的手上得以继续发扬光大,而且还是以他老爷子不可想象的威力!

 

[节选自《战神林彪传》(汪翔 著),2011年8月初稿。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转载和出版,请事先征得作者书面授权同意。作者联系地址:

XiangWangBooks@GMail.Com.]

清清泉源 发表评论于
历史背景铺垫得好,看到了深度。但个人认为中国的积弱远早于清王朝衰落,那时洋枪洋炮早已指向了还在幻想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符咒的慈禧的鼻尖。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里,清朝的衰亡拉开了中国尚武图强的序幕。小站练兵到军阀混战再到两弹惊爆不过百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