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很快,现在的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的一贯传统是“穷人靠喂猪,富人靠读书”,因此近几年来有不少同学和朋友都把自己的子女送来美国读书。来美读书,有钱是必要条件,还有就是得通过正常途径去联系大学,准备那些烦锁的一大堆申请材料,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视同仁,没有捷径可走。
在国内,由于文化习惯的不同,写的东西大多与西方的不一样。例如,申请人通常都会在“简历”和“个人陈述”的文件中,大肆标榜和宣扬自己是如何任何的能干和厉害,得到多少多少的大奖,就是没有一点具体的内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吹牛。其实,在申请外国的学校时,应该实事求是的写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你确实得过有分量的奖励,是应该写进去的,但大多美国大学的教授在录取研究生时,既没有打算要招一个名人,也没有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得过什么大奖,因为教授招学生有两个目的:一是提供学生一个培训的机会,也就是说,他(她)设置的硕士或博士课程的一部分是用来培训自己的学生的;二是找到一个廉价的助手,来帮助自己完成研究课题,证实自己的一些设想。下面,我就列举两例亲历的事情来说明这一点。
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位从华中工学院(如今的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留校任教数年,移民出国前在华工已经当上了副教授的朋友L君,连续两年申请系里一著名的R教授和其他教授的研究生,无论是资历,经历,还是考试成绩,与其他人比,他都是一个相当强的候选人。那时候,我们系里的教授每年都要招几十名学生,可L君偏偏就没有被录取,气得他最后弃学从商。
与此同时,我老婆也在计划申请读研究生。老婆是在国内一个倒数几位的大学毕业的,在大学的时候没有读什么书,大学毕业后的10多年里,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跟着我混日子。读书的时候成绩平平,工作的时候是平平淡淡,既无研究课题,又无科研成果。当时她的英文是既不会听,更不会说,考了四五次托福,都没有过,好在第六次的时候,刚刚达到了550分的要求。一天,老婆来我办公室玩,吃饭的时候,我俩在办公室外面的过道上,面对面的碰上了著名的R教授,我提示老婆,想读研究生,这是一个好机会问问R教授了。由于自己的英文不好,加之想到朋友L君几年来都没有被他接收,老婆有点心惊胆颤,不敢开口,最后只得由我代劳了。我对R教授说,“这是我老婆小草,她想读你的研究生,她是一个新移民,英文不太好,希望你能给她一个机会”。R教授停下脚步,对我老婆说,“英文考过了吗?”“过了,研究生院有成绩”,我赶紧替老婆回答。“那好,到研究生院去交申请吧,不过我每年只能资助你1万5千元”(那时硕士生的资助一般是每年1万2千元)。哈哈,老婆运气真好,就这么简单。当我告诉老婆她被录取了时,她就是不敢相信(可想而知她当时的英文了)。两星期后,R教授告诉我老婆,“你现在可以去上课了,由于研究生院还没有收到你的推荐信,学校就不能发给你奖学金,不过我会等到你的材料齐全了后,再把钱补给你的”。从这件亲身经历的事中可以看出,教授招的是学生,不是名人或是有大成就的人。
还有一例,我的另一朋友F君,国内一著名大学毕业,后在美国一个不错的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专业文章。由于有东西,他的简历写得特别好,于是经常接到面试电话,有时也有公司寄来机票去公司里面试。只可惜的是,朋友F君都把机会给浪费掉了,几年来都没能找到一个工作,反而专业水平比他差得多的同学都有工作了。究其原因,F君就是没有多少面试的经验,当面试者问他,“你能干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你有什么技能?”。此时,朋友总是回答一句话,“我什么都能干”,就是没有涉及到具体能做的东西,其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了。这是因为,在面试者看来,如果没有事例作证,“我什么都能干”就是“你什么都不能干”了。
上面胡扯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讲明白了没有。总的说来,联系美国的大学时,应该把着重点放在体现自己是一个认真,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和技能,聪明而又勤奋,做事踏踏实实的人上面。如果所写的材料大话连篇,空洞无凭证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教授们都很有经验,相当清楚一个本科生或一个硕士生在几年之内能做多少事情,当然,如果你不是凡人,就得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