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师傅(上)

让思绪自由地飞翔是一种美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圣诞夜,师傅的Email,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讶。她说:徒弟,我突然间记起了Email账户的密码, 终于可以赶在圣诞之前给你发一个新年的祝福了。我已经记不清楚我们上次的Email联系是2004年还是2005年。

即使那么多年没有音讯,师傅,在我心里还是非常的熟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的教诲历历在目。

 

与师傅相识是在1993年,那时候我走出大学参加工作没有多久,被派驻到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做外汇交易员。由于师傅所在的分行和我曾经所在的信托公司是同属于一个银行管束下的,理所当然的她就成了我的师傅。


师傅比我大六七岁,是柳州人,长得娇小玲珑,眉目清秀。师傅生性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我很喜欢她。师傅也喜欢我,夸我机灵幽默。我们就这样成了工作之外的好朋友。


   初识师傅的时候,她正在与她的大饼热恋,大饼是她的师兄,从校内一直追到校外。大饼那时候在海南下海,他们俩的感情靠一根电话线牵着。


师傅是个打牌狂,90年代上海中资银行出来的人都知道,午休打扑克牌是一天的精彩点。大饼在海南做的是股票,也是中午休盘。大饼中午打电话过来,总是我先接到,我告诉他油条在打牌。有时候大饼会坚持要我去把他的油条找来。师傅愤愤地从牌局中站起来,让我继续她的牌。我很聪明但是就是打不好牌,师傅回来后会用咬字不清走调的上海话骂我:

 

侬只缺西,这么好的牌都给你打坏了,木瓜脑袋教也教不会,以后大饼打电话来就说我不在。

那个时候大众桑塔纳汽车新起,企业要凭外汇购买,我们每天都要接待些不愿意去银行的柜台而直接奔外汇调剂中心来的客户。师傅打牌的时候我就成了接待员。我尽心尽力,可是年级大一点的客户们还是要向师傅抱怨:你这个徒弟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上海话,与她交流真累。

老一代上海人以自己是上海人为荣,不愿意好好地去学普通话,希望所有的人跟他们都说上海话。对他们的抱怨,我不以为然,师傅却教训我说:

咱们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在人家上海人的地盘上打工,好歹也得学会说些上海话,以后要想在这里出人头地,得先融入当地的社会。

 

师傅的话简单易懂,听起来也有道理,于是两年后我就学会了上海话,只要自己不声明,一般没有人会怀疑我不是个上海人。师傅的这句话我铭记在心,当我踏上加拿大之后,我最用心做的事情就是学说英语。虽然乡音难改,但是开会演讲做报告还是没有问题的。看着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因为英语的熟练一路过来没有多少的障碍,对师傅当初的教诲感激不尽。

 

1994年中国实行汇率并轨,取消人民币官方汇率。人民银行说:

从今天起,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只在必要时予以干预和调控。

北京东路的外汇调剂中心顿时炸开了锅,美元对人民币的价格从官方价8元左右一下子冲到了当时的黑市价11元。中国的黑市价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价,1990年我们大学里的教授就是这么在课堂上说的,大家心照不宣。

这一战人民银行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轻估了自由市场那双无影的手。亡羊补牢,人民银行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硬是把外汇调剂中心的价格压到了8元左右这个他们所希望的价格,于是黑市和调剂中心的价格差价就成了某些外汇交易员手中的油水。

 

那个时候有个专门术语叫做手拉手,就是交易员把上家和下家的手拉起来,找个中间价私下成交,交易员以成交价收取佣金。好象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做,我年纪轻轻见的世面不多,以为大家都在做的事就是对的事。毕竟钱这东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去问师傅为什么我们不做。

 

当时大饼和油条刚结婚,婚后还是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海南。师傅在钱上面是个易于满足的人,她盯梢大饼用的精力要比花在赚钱上的精力多得多。我一问起手拉手的事,她就没有耐心,严厉地数落我:

 

这种不是工资单上的钱是不好赚的,在监狱里赔上个青春不值得。

不知道是老天特意让她在那个时候牵挂她的丈夫无心去赚钱,还是她确实不在乎钱,我就这样跟着师傅走在河边,却没有湿鞋。几个月后,43个席位,只有13个席位的交易员自始至终地稳坐在那里,其他的都被警察带走了去问话。那时候的情景很吓人,在我幼小的从事金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个阴影,至今我记忆犹新。

总是中午我们在打牌的时候,警察就进来了,问谁谁谁在吗,然后把谁谁谁从牌桌上拷起来带走了。牌席散了,大家都胆战心惊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那个时候师傅就自豪地对我说:徒弟,你看看,听我的你就睡得着觉。


后来被带走的人越来越多,剩下能打牌的人越来越少,大家也麻木了,做过的总是会被发现的,没做的不怕鬼敲门。一个正在打牌的交易员被带走了,四缺一,再找人顶上,也没有人再大惊小怪。那个时候我老是作为那个四缺一顶上的,从此真正学会了打牌,师傅有时候还夸我打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