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将——国民党的末代军长们(四十五)



四十五、整编第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




第42军是第一支奉命入驻新疆的政府军队。在1944年新疆闹三区革命的时候,这个军是镇压的主力之一,可堂堂正规军却被民族军打的落花流水,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城失地,实在丢人。总算是由张治中牵头和民族军签定了和平协议,42军才免遭覆灭的命运,并在全国军队整编的时候改称为整编第42师,补充了损失。此后整42师就在南疆住了下来,这一住,就住到了新疆解放的那一天,再也没有经过阵仗。

赵锡光,字重华,云南保山人,生于1901年7月10日。赵锡光出身于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二期步科,毕业后入赣军服务。曾经参加过第二次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也算是位老革命了。可在中央军的眼中,杂牌就是杂牌。虽然赵锡光的部队在几经改编后成了归属中央军指挥的第5师,可在待遇上始终要低嫡系一级,就连打红军,也是冲在最前面充当炮灰的那一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锡光虽然升官至第36军中将军长,可始终无缘与日军交锋。具体来说,在抗战的前五年中,赵锡光是一直在被迫依附的胡宗南部队里,为维持自己的地位而苦苦挣扎着。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他的军长位置还是没能保住,被胡宗南明升暗降的任命为第38集团军的副总司令。赵锡光一气之下提请辞职,在辞职不被批准的情况下滞留兰州,称病不出。

赵锡光得知当时主管政治工作的张治中正巧在兰州视察,他从那些同样出身杂牌的同僚口中得知,张为人正直,而且不歧视杂牌军将领,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找张治中帮忙了。而当时兰州的八战区长官部正好缺少一个政治部主任,张治中于是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让赵锡光去试试。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负责整顿新疆军务,并开始与民族军进行停战谈判。在这个时候,张治中调整了新疆的人事,安插了大量的杂牌军将领为他服务。其中赵锡光被任命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担任总司令的是同样出身杂牌并在胡宗南那里不得志的陶峙岳。赵、陶两人是相见恨晚,同样是杂牌,同样受到排挤,同样没有兵权,要不是张治中的提拔,两人估计都要沦落到南京去哭陵了。于是在几次交往之后,赵锡光和陶峙岳是越聊越投机,逐渐成为了知心好友。而在张治中返回南京之后,两人间的互助就更加的默契了。

内战的战火没有燃烧到新疆,赵锡光就在新疆相对太平的度过了内战的大部分时光。在此期间,陶峙岳还利用自己的职权,让赵锡光当上了南疆警备司令和整编第42师师长。这南疆虽然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可**份子的势力是一直都存在的,再加上还得防备民族军的武力,赵锡光这位没有经历过内战的将军仍旧是得不到丝毫放松。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赵锡光支持到了1949年。在他驻防期间,南疆总的来说,还是做到了“稳定”的目标。

可赵锡光刚刚摆平地方势力,这南京丢失的消息也随之传到了他的耳中。首都丢了,看来这解放军打跨国民党政权已经不远了。而新疆战火的燃烧,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时局的发展,赵锡光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的出路。他首先想到了陶峙岳,在经过与陶的互相交流之后,两人都认为摆脱国府控制,投靠共产党,是唯一的出路。可要率部起义并不容易,因为新疆的中央军将领不在少书,尤其是和整42师势均力敌的整78师师长叶成、整骑1师师长马呈祥都主张与解放军死战到底。这就给整42师的起义制造了不少麻烦。

那么整42师内部是否支持自己呢?于是赵锡光在军部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军官的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试探自己的这些部下是不是愿意跟随他。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的顺利,因为除了整编骑兵第4旅旅长唐井然一人拒绝外,其他军官要么支持,要么表示服从。这就对赵锡光率部起义增加了信心。到了1949年9月20日,唐井然因为克扣军饷,导致部下发动兵变将唐赶走,这就更给整42师走向起义的道路,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25日,赵锡光在疏勒通电宣布起义,南疆和平解放。同一天,新疆各地驻军也都宣布起义,新疆就这样未经战火的和平解放了。

赵锡光在起义后被任命为解放军第22兵团副司令员兼第9军军长。1951年11月率部开赴石河子筹建新城。1954年12月改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为新疆的建设继续出力。1955年10月9日,赵锡光因胃癌在石河子去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