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结果公布。获奖者是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理由是对“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所作的贡献。诺贝尔奖委员表示,“缩小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而三位获奖者则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有关国家的发展主要是哪些因素决定的,我们以前有过一篇文章讨论,大体上,分为地理决定论,人口决定论,种族决定论,资源决定论,先发优势,后发优势等等,我们通常会把纯粹由于自然资源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国家单独区别出来,因为那种发展很多时候都缺乏可持续性,而且一些小的经济体也不足以作为广义的个体分析,来代表更大规模的经济体(比如新加坡就不太容易作为一个参照系,同样的巴拿马也不太可能作为中南美洲的代表)。那有没有一个国际通认的标准来区分发达国家和经济体,而且是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是可以作为其它国家的参照标准的。还真的有,那就是经济学界用的一个20/20标准,就是人口超过两千万(20百万),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20千美元),这样是一个基本平衡了经济体规模,比较容易有代表性的标准。
以下是人口超过 2000 万,而且人均GDP超过 20,000 美元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地区 人口(2023 年) 人均 GDP(美元)
美国 3.35 亿 84,029 美元
加拿大 3900 万 52,146 美元
德国 8400 万 54,707 美元
英国 6800 万 46,298 美元
法国 6700 万 46,101 美元
日本 1.25 亿 42,510 美元
意大利 6000 万 40,063 美元
韩国 5200 万 35,338 美元
澳大利亚 2600 万 70,370 美元
西班牙 4700 万 38,582 美元
台湾 2300 万 39,709 美元
荷兰 1800 万 61,288 美元
此列表包括人口超过 2000 万的国家和人均 GDP 超过 20,000 美元。人均 GDP 值反映出经济发达。数据来源于 CIA 世界概况?
那这些国家的具体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下面是所列国家和地区的详细概述,涵盖其主要行业、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历史和未来经济前景:
1. 美国
主要行业:技术(硅谷)、金融(华尔街)、航空航天、娱乐(好莱坞)、医疗保健、制造业(汽车、化学品、电子产品)、农业(大豆、玉米、牲畜)。
人口结构:人口多元化,移民比例很高。随着婴儿潮一代退休,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减少,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动化和移民劳动力。
经济发展历史:美国经济从 18 世纪的农业根基发展成为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工业强国,二战后出现了重大技术创新。近几十年来,它已转向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
未来展望:尽管面临收入不平等、政治两极分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等挑战,但预计美国仍将保持其在科技和金融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
2. 加拿大
主要产业: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木材、矿产)、技术(渥太华、多伦多)、汽车、航空航天(庞巴迪)、医疗保健、农业。
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亚洲和欧洲移民比例很高。劳动力参与率很高,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
经济发展历史:加拿大经济历史上依赖于其自然资源,但在 20 世纪已实现多元化,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和技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现为 USMCA)及其与美国的邻近关系一直是其贸易关系的核心。
未来展望: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不断发展的技术部门,地理位置优越,但挑战包括住房负担能力和气候变化。
3. 德国
主要产业:汽车(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等)、化学品、机械、工程、制药、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
人口结构:欧洲最老龄人口之一,出生率低,老年人口比例高。来自土耳其和其他国家的移民有助于维持人口水平。
经济发展历史:德国从19世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在20世纪迅速实现工业化。1990年的统一给经济带来了推动力,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
未来展望:德国正致力于向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转型。人口老龄化和对出口的依赖带来了潜在的挑战。
4. 英国
关键行业:金融服务(伦敦)、技术、航空航天、制药、创意产业(音乐、电影、时尚)、教育。
人口结构:英国人口相对老龄化,移民人数众多,尤其是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劳动力正在萎缩,医疗保健和养老金压力越来越大。
经济发展历史: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是19世纪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二战后,英国面临去工业化和经济困境,但金融业自20世纪末以来蓬勃发展。
未来展望:英国脱欧后面临贸易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然而,其强大的金融业、全球文化影响力和对绿色技术的承诺是未来增长的关键优势。
5. 法国
关键产业:航空航天(空客)、汽车(雷诺、标致)、奢侈品、时尚、葡萄酒、旅游、制药、核能。
人口结构: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法国人口相对年轻,大量移民来自北非和其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略有减少。
经济发展历史:法国历史上以农业为主,19世纪转型为工业强国,国家在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仍然是奢侈品和时尚领域的领导者,而其国家驱动的经济正在自由化。
未来展望:法国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强调数字和绿色经济。它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僵化和公共债务的挑战,但其全球品牌和旅游业是强大的资产。
6. 日本
主要产业:科技(索尼、丰田、松下等等)、汽车、机器人、电子、造船、化工、钢铁。
人口结构: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出生率低,社会老龄化严重。移民人数少,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带来挑战。
经济发展历史:日本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迅速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参与者,主要由制造业和出口推动。
未来展望:日本面临人口挑战,人口减少且老龄化,但正在大力投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它仍然是高科技行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7. 意大利
主要产业:汽车(菲亚特)、时尚(古驰、普拉达等等)、航空航天、旅游、农业(葡萄酒、橄榄油)、制药。
人口结构:意大利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市场面临挑战,但来自东欧和非洲的移民有助于支持劳动力。
经济发展历史:意大利的经济以工业制造、农业和服务业为基础。它是 20 世纪中叶欧洲的主要经济力量,但自 1990 年代以来一直面临停滞。
未来展望:意大利专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但面临经济停滞和公共债务问题。旅游业是一大优势,绿色技术提供了未来的增长潜力。
8. 韩国
主要行业:科技(三星、LG、SK 海力士等等)、汽车(现代、起亚)、造船、钢铁、化工、娱乐(韩国流行音乐、电影)。
人口结构:韩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出生率低,预期寿命高。移民有限,劳动力短缺正成为一个问题。
经济发展历史:韩国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为驱动力。它仍然是技术和重工业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未来展望:韩国正在投资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不平等是重大挑战。
9. 澳大利亚
主要行业:采矿业(煤炭、铁矿石)、农业(小麦、羊毛)、教育、医疗保健、金融服务、技术。
人口结构:澳大利亚人口相对年轻,移民数量众多,尤其是来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老龄化人口正在增加,但速度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历史:澳大利亚最初以农业和采矿业为基础,在 20 世纪实现工业化,其经济现在严重依赖服务和出口,尤其是对亚洲的出口。
未来展望:澳大利亚强大的资源部门与对技术和教育的日益关注相得益彰。它面临着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全球经济转变有关的挑战。
10. 西班牙
主要产业:汽车、旅游、农业(橄榄油、葡萄酒)、纺织、制药。
人口结构:西班牙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年失业率高。移民是维持人口数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经济发展历史:20 世纪末,西班牙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强国,旅游业增长强劲。2008 年金融危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未来展望:西班牙正在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转型。人口老龄化和高失业率是挑战,但其旅游业仍然是一项强大的资产。
11. 台湾
主要产业:科技(台积电等等)、电子、机械、塑料、化学品、纺织。
人口结构:台湾人口老龄化迅速,出生率低。劳动力正在萎缩,某些行业严重依赖外国劳动力。
经济发展历史:台湾经济在 1950 年代以农业为基础,但从 1960 年代开始迅速工业化。目前,台湾是半导体制造业的全球领导者。
未来展望:台湾的未来取决于其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台湾面临着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但仍专注于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12. 荷兰
主要产业:科技、制药、化工、农业(鲜花、乳制品)、金融服务。
人口结构:荷兰人口老龄化,但移民有助于维持其劳动力。劳动生产率高,重点是自动化。
经济发展历史:荷兰从 17 世纪早期专注于贸易和海上力量,到 19 世纪和 20 世纪成为工业化的领导者,近几十年来专注于高科技产业。
未来展望:荷兰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数字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增长条件。它面临着与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挑战。
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独特产业,而且还面临着与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转型和环境可持续性相关的共同挑战。它们未来的经济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其竞争优势。
总结一下上面的20/20俱乐部的国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建立在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以欧洲为工业中心的发端,但是核心还是在于科技,金融,其它包括文化,农业和采矿业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这十二个国家(包括地区)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的是一党制,也没有皇权制度,都是实行的国民自由选举,多党竞争的制度,也就是说是相对更加包容,而不是独裁或者威权的制度,显然更加不是攫取性的政府管制模式。
那问题来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规模,号称2025年(林毅夫评语)就要超越美国的那个东方大国,显然是威权制度(如果还不能算独裁政府的话),而且没有民族制度,尽管它尽量在经济结构中展现包容性,但是它的很多攫取性的政策(比如对于农民工的盘剥等等),仍然是它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底层竞争力。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能够突破人均两万美元的经济规模,那是不是就可以证明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观点本身就是BS,不过现在看来,还没有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存在,中国模式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一些现有模式的翻版,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放大化的结果,而且如果中国模式存在,它是否可以被复制(比如美国的模式复制于英国,而美国模式本身又被很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复制),如果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但是前提是成为一个制造业的黑洞,成为世界唯一独霸的工厂,这种模式的意义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和解答,可能都需要历史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