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将——国民党的末代军长们(二十)



二十、第十七军军长周文韬

周文韬,湖北沔阳(今属仙桃)人,生于1912年8月25日。这位诞生于民国元年的将军,毕业于资宁军官讲习所,他的早年军旅生涯是在鄂军中度过的。北伐战争时,他的部队依附于新桂系,在李宗仁反蒋失败后,便被编入了中央军第1师,成了胡宗南的部下。周文韬在军中属于能吃苦耐劳的军官之一,而胡宗南是很乐意培养这些军官的,于是他被送入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深造。

抗日战争中的周文韬是个敢打敢拼的军官。在经历过头三年的战争后,周文韬依靠着战功被提拔为第46师136团上校团长。此时,周文韬的部队在第27军的编成内被部署在晋南。当日军在中条山重创国民党军队的时候,别的部队要么撤过黄河,要么转移到太行山,要么投降日军,唯独这个27军还在坚持。这个时候周文韬已经和上级指挥机关失去了联系,他的部队现在是补给完全丧失,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官兵们只能依靠扒野菜充饥,情况十分凄惨。许多人都劝说周文韬把部队带过黄河南岸,但都被周一一拒绝,因为他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由于营养失调,许多官兵在艰苦的游击战中病死了。但周文韬坚持了下来,他一面鼓励幸存官兵树立抗战信心,一面派人寻求与军部或师部的联系。工夫不负有心人,周文韬终于和军部取得了联系,并且在军长周士冕的批准下撤过了黄河。

国军在经历过1944年的豫中惨败之后,胡宗南开始了对自己部队的人事调整。由于第8师前任副师长王剑岳阵亡,胡宗南便把曾在中条山坚持抗战的周文韬给调到这个师当副师长了。他希望,周文韬能发挥自己刻苦敬业的精神,辅佐师长吴俊重整军威。而就在抗战胜利的前夕,历史对周文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当时胡宗南和汤恩伯、陈诚两大派系有了一次人事交流。但这仅限于单一的人,也就是军官的交流。胡宗南到好,大笔一挥,把整个第8师给了陈诚。也不知道陈诚怎么想的,估计是想吞并这个师,你胡宗南既然给了,我就不客气的收下了,这就使得有了第8师的54军,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再属于“纯种”的土木系,周文韬却淅沥糊涂的成了陈诚的部下。

内战爆发后,周文韬跟随部队开赴山东与解放军作战。他到是不管属于哪个派,仗照打,力照出,就这样,他在辅佐了前后两任师长之后,终于依靠着战功,成为了第8师的继任师长。从1947年开始,周文韬带着第8师在胶县、平度、莱阳与解放军数次交锋,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都打赢了。这就使得周文韬在54军中有了常胜将军的名号。但个体的胜利,根本无法挽回整体战局失利的现实。于是周文韬只得带着部队撤守上海,随后他被陈诚架空,当上了54军的空头副军长。

这个时候,胡宗南的部队在西边打的也不顺,他手下的一批将军们竟然请假的请假,撤职的撤职,一些军、师长的岗位都出现了空缺。于是胡宗南想到了曾经的部下周文韬,一纸调令,把在台湾才歇息了没几天的周文韬给“空投”到陕西,并委任他为第17军少将军长。

对于周文韬来说,17军由于在反攻西安时遭到重创,这个烂摊子接着手烫啊。但碍于老长官的情面,他还是勉为其难的接了下来。周文韬接手部队后,带着17军残部从陕西一路退到了大巴山,并在那里和76军军长薛敏泉、98军军长刘劲持取得了联系。当他们三位得知胡宗南已从成都逃到海南,而成都的军队已经基本瓦解时,三位军长开始商讨起了出路问题了。薛敏泉主张打游击坚持到底,刘劲持则说游击战是共产党的拿手行当,还不如响应顶头上司——第7兵团司令官裴昌会要求所部起义的电报呢。薛、刘各有主张,争论不休,而周文韬则坐在一旁默不做声。

从事后的行动来看,周文韬是支持薛敏泉的主张的,但不只何故,却在开会时不表态。不管如何,周文韬在事后是跟着薛敏泉在山上打游击去了。但是以薛、周手下的这么点兵力,根本无法维持游击局面。很快,17和和76军就在解放军的围攻下完蛋了。关键时刻,薛敏泉扔下了跟随行动的周文韬,自个化装跑了,而周则在军部和参谋长邹彬一起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1950年1月,周文韬被送到重庆的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在那里,他见到第5兵团司令官李文、第57军军长冯龙等人。几人相见,是互相安慰,感叹命运的悲哀。在那里,周文韬度过了1950年的大部分时光,于同年11月,跟着李文和冯龙等人离开了战俘营,跑到台湾去了。

对于这一神秘事件,至今没有得到官方解释,目前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其一是中共为了统战政策而释放了他们,另一种说法则是在国民党游击队的化装下,冒充军方提审犯人而把他们救出去的。不管哪个解释是正确的,到了台湾后的周文韬先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随后再次回到胡宗南的部下,出任江浙反共救国军乌坵指挥部指挥官。1961年退役后,周文韬被公卖局聘为顾问,安然的度过了晚年。对于周文韬的去世时间,笔者一直没能查到,有朋友说他死于1981年,但没能找到出处。笔者在这里就权且记之,留做备考之说,如有知道周将军去世时间的朋友,还请不吝提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