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述怀
前些天跟一位研究星象的朋友见面。
现在的她,还只是在业界小有名气,在几个杂志写专栏。过几年,应该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之一——就像她对我的期许一样。
我们的相识,起源于她邀请我写一本关于佛法的书——那时候她在国内最好的专门出版身心灵书籍的公司做总编——当时是答应了的,拖来拖去,终于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夭折。
我的想法是:书不是不能写,但是,我不想像马一浮先生那样,面对后生晚辈的提问时,只能回答“那时候年轻,现在恨不得把那些书都烧了”,我呢,也不想二十年以后面对年轻人的提问悔不当初慎重一些。
她一直劝我:没有人期待你写一本完美的书,只要一部分内容对人有用就好了。
她的说法,我很明白,因为我也是这样劝解别人——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有所不同。
对佛法,也不同。
她也一直劝我,就做一个身心灵的老师就好了,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干什么,浪费天分。世界上那些著名的觉悟者与老师,也都是在山林里修行或者隐居,做一个专业老师而已。
我只能微笑。
她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小乘佛法就是这样,解决好自己的问题,顶多再做一个专业的老师教几个学生,就够了。
如果只是到这个程度,佛法也就不过如此了。
做一个老师,很容易,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就难了。
佛,是天人师——不只是做人的老师,还要做神仙甚至上帝的老师。
这条路,更为漫长而艰难。
如她所言的那些修行人,只是出世,未必能入世。
南老师在“圆觉经略说”里开玩笑:在山里修行当然容易啊,每天只跟佛菩萨打交道,佛菩萨又不惹你!
真到世间,身边全是冤亲债主,每个人都那么讨厌,每件事都那么麻烦,每天都俗事缠身疲惫不堪,你怎么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时候还能如如不动,才是修行。
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跟自己习惯的人在一起,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谁不会?还修行什么呢?
问题在于,很多人都误会了修行的本质,或者说只了解一部分,觉得压抑自己的需要,否定生命的本能,逃离名闻利养,就是修行人了——大错特错。
佛法不是否定,否定就有对立,那就不是佛法了。
佛法是否定之否定,或者是超越否定与肯定。
小乘以后,还有大乘。
大乘,就是六度。
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世间解决,也只能在世间解决。
出家,是很标准的小乘佛法。
作为修行的一个阶段,没有错。如果看做修行的终结或者标准,就是误解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刚刚认识那位朋友的时候,我也是误解佛法的——幸亏那时候没有出那本书,如果被出名的想法控制,在不充分的情况下出了书,现在就后悔莫及了,根本就用不着等二十年以后。
那时候我的想法里,也是以小乘佛法为标准的。
那时候的我,在很多人眼里,算是比较有修行,也比较有志向的吧。
住在寺庙里,过出家人的生活,老实修行,普度众生,一副未来有道高僧的模子。
善哉善哉,都是假象。
做一个修行人很难,演一个修行人也不容易,但比真做,还是容易的多了。
——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是一位主持所言,我略加改造。
那时候,我以为我在做,真明白什么是修行以后,就知道,其实,我在演。
我按照想象中的修行人的样子要求自己,去学习,去猜测,去追求,去模仿。
那时候的我,外面看起来很像,内心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是被自己与环境所营造的假象所掩盖——如现在很多大家以为如何如何的人一样。
却不明白,真正的修行,是发现生命的真相,按照生命本来的规律实践生命。
回归真实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冰凌上走,刀锋上行。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需磨。
记得一次跟老师聊天。
我问老师:医者父母心,您这么辛苦,应付那么多无聊的人,没有做父母的心,哪里受得了啊!您这是不是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啊?
老师笑笑:“我就是在作之师,作之亲,作之君,作之友”啊。
我一直的没有座右铭的,这两年,这句话却一直悬在我心头,差不多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不是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而是有人需要你成为那样的人,你就显现为那样的人。
“妙法莲华经”里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示现于世。
不是佛要来这个世界,而是众生需要他来,他就来了。
佛菩萨本来无欲,以众生之欲为欲。
有人需要老师的时候,可以做他们的老师。
有人需要亲人的时候,可以做他们的亲人。
有人需要领导的时候,可以做他们的领导。
有人需要朋友的时候,可以做他们的朋友。
此之谓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