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行随感【1】- 慕尼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慕尼黑

2010 年夏初之时我第一次来到慕尼黑,当时曾在德国同事伴随下游览了慕尼黑市中心,还在可容纳数千人的著名的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 (Hofbräuhaus) 痛饮过啤酒和欣赏过啤酒馆小乐队演奏的德国民间音乐。尔后我自己又乘坐城市观光巴士 (City Tour Bus) 游览了慕尼黑,观光巴士游览包括慕尼黑市区, BMW 博物馆及工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巴伐利亚统治者的夏宫 - 宁芬堡宫( Nymphenburg Palace )。当时拍下了大量照片。回来后,曾有念头写一篇关于慕尼黑的游记,但始终没有动笔。直到一年之后,我再次去慕尼黑,这才有机会写下这篇巴伐利亚纪行。

慕尼黑是我心中对其充满好奇的城市。也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在我尚未踏上它的土地之前,已感觉似乎十分熟悉的城市。 我对其充满好奇的原因是它的历史,确切地说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最主要的是两个历史事件:纳祽崛起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 (Beer Hall Putsch) ,和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而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 , 意大利签署的慕尼黑条约 (Munich Agreement) ,史学家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Munich Scheme) 。

前者在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by William L. Shirer 有详尽的描述。而后者在中国和世界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前苏联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分析中被经常被提到。

我最初阅读《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在文革初期 , 我那时还是个少年。读这本书并不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因为找不到更想读的书。后来在文革期间及上大学前又陆续地读了好几遍,印象很深刻。我当时的主要感觉是这部书的信息量的巨大。作者根据纳粹遗留下的四百多吨档案整理发掘出来的信息,所重现的历史场景以及所用的手法比国内的各种历史著作要准确和精彩若干个量级。现在看来,《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也不是完美无暇,但该书作为二战历史的权威著作的地位是公认的。可以说《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一书对我的二战历史情结有很大影响。我很多关于二战历史的知识最初是从这本书里读到的。多年以后,对于纳粹德国的崛起,很多历史细节我都记不太清了,但慕尼黑啤酒馆政变过程却始终记得个大概。遗憾地是我的德国同事和一起工作的德国工程师中,没有一个人知道 Beer Hall Putsch 。

慕尼黑不仅是纳粹的诞生地,在二战期间也是纳粹的大本营和重要工业基地。整个城市在二战末期受到盟军的猛烈轰炸。许多建筑受到毁坏,包括市中心玛丽亚广场( Marienplatz )上的新市政厅和 Frauenkirche 教堂。但是大部分老建筑都照原样恢复了,仿佛时光凝固而让人没有陌生感。这个城市的老建筑使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这里交叉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永恒。

以下的 LINK 可以看到更多慕尼黑的历史照片。

http://www.thirdreichruins.com/munich.htm


玛丽亚广场上的新市政厅
 


 玛丽亚广场(Marienplatz)一角(图中的建筑物在二战中被严重损坏)


玛丽亚广场(Marienplatz)一角(图中的建筑物在二战中被严重损坏)


玛丽亚广场旁的Frauenkirche 教堂(在二战中被严重损坏)


巴伐利亚州 Chancellery


著名的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 (Hofbräuhaus) 里的小乐队
 


建于 1852 年的凯旋门(在二战中被严重损坏)

2011.6.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