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刚离家,2002 (图)


  目送母亲和先生的身影消失在候机厅内,心中一阵发慌,离别的滋味真的是酸酸的。     

回到家中,忽然觉得房子太大太空旷。四周静静的,餐桌上还摊放着母亲用完的餐具,卧室内还堆放着母亲用过的被褥,母亲的金鱼还等着我去喂,母亲的花草还等着我去浇。静静地坐在母亲的房间里,此刻什么也不想做。

 屋内,仍弥漫着母亲的温馨;宅中,仍保留着母亲留下的痕迹;耳边,仍回响着母亲的叮咛;眼前,仍浮现着母亲的身影。。。。。。

 母亲来到美国一年了。家有老人的滋味真好!

 清晨,迎着朝阳上班去,母亲总是要打开车库大门,将我送至路边,并约定左手挥动是安全倒车,右手挥动是一路平安。那份认真俨如一名真正的交警,那份温情终日温暖我心。

 黄昏,披着彩霞归,母亲又打开车库大门迎候着我们。阵阵暖流扑面而来,一天的劳累顿时消失了许多。

 有时,工作上延误些时间我们便会急忙电话禀报,因为我们知道:冬天,一双焦虑的眼睛就会在窗前张望;夏天,一位慈母的身影就会等候在路旁。

 八旬老母至今耳不聋,牙不缺,背不弯。眼睛虽有些花却仍然喜爱看书看报看新闻联播,尤其爱看人物传记。古稀之年的她记性依然很好,说来让您见笑,有时我忘记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跑去问她,还别说,大部分情况下她都能告诉我在哪里。她一生喜爱整洁,有条不紊,哪里有她哪里就衣柜整齐,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神清气爽。周末花晨月夕,母女清茶一盏,对坐窗前,纵谈往事,闲话当年,真乃天伦之乐也。母亲善于勤俭持家,西瓜皮能炒出冬瓜的味道,普通的原料到她手里也能变成美味佳肴。自从有她替我管家,免去了内顾之忧,除专心工作外暇时尚能涂抹,几篇散文问世,皆离不开母亲的功劳。母亲热衷于养鱼种花。自她来后房前屋后便多了不少的花卉。前不久买来一盆扶桑,几日后便花开花落十分的热闹。虽然花期太短,令人感叹;好在新花层出不穷,竞相开放。母亲养鱼也十分有趣,她不仅精心照顾且常听到她与金鱼聊天儿,猛一进屋还以为她在与孩子交谈。
照相,也是我们的乐趣之一。母亲应该算是世界上最随和的“模特”,无论我选择什么样的内景和外景,无论我建议她以什么样的姿势,她都欣然接受。为她的相片题字作诗更是非我莫属。记得国庆节,许多老兵身着当年的戒装,英姿飒爽地列队表演。休息期间,他们非常和蔼地接受了邀请与母亲合影。十来位老兵排成一排,留出中间位置给母亲。“夫人与老兵”便记录了这感人的一幕。在哈佛大学,母亲也照了不少相片,其中一张是摸着巨大的哈佛铜像的脚照的。“触摸过哈佛脚的老人将青春长驻,学海无涯”的题字或许会给母亲一点激励,当然这个学是指生活,情趣与消遣的丰富。此外还有“喂松鼠”,“温柔的查尔斯河”,“只缘身在松林间”,“ 老炮手 ”,“从此网上常相见,笑声常伴八旬人”。。。。。。一年下来竟照了几百张相片。我想,等有一天母亲走不远,玩不动的时候,相册将会是她亲密的伙伴,张张都能带来美好的回忆。

 母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的事情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也就激发了我们为她安排活动的热情,也使得我们许多看似很平常的家庭活动凭添了乐趣。打乒乓球,她是热心的裁判,有她在场,比赛便显得生龙活虎,超常发挥;打气枪或扔飞镳,她是热情的观众,偶尔也会参与一下,尽管命中率很低仍然兴致勃勃;“拱猪”是她从未玩过的一种扑克牌打法,几盘下来居然打的有模有样;打麻将可是她的强项,为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外孙的参与热情,常常是甘做人梯。母亲年轻的时候不仅漂亮且多才多艺,唱歌跳舞弹钢琴样样在行,有时我们唱卡拉OK或弹琴的时候她就静静地听,偶尔也小声的唱,那一刻的她,娴静安祥,全然不象是一位八旬老人。最暇意的活动莫过于周末或饭后的散步,漫步在鲜花绿草树丛之间,随意地聊着家常,悠哉,悠哉!天冷的时候我们便会到附近的商店去闲逛,琳琅满目,随意观赏,加上顾客不多,真是冬季散步的好地方。

 浪迹天涯多年,逢年过节常有一种寄人篱下,凄凉寂寞的感觉。于是,便省去些中国传统的节日,倒也省去了些惆怅。自母亲来后,所有的传统节我们都要过:春节,圆霄节,清明节,中秋节。。。。。其实吃什么并不重要,那份欢乐和温馨真的是使人“酒不醉人人自醉”。细细品来,家有老人最让人欣喜的是那份家的感觉:上有老下有小,三世同堂,和睦亲切。这,才象一个完整的家。

 虽然我早已步入中年,在母亲面前,却仍可象个孩子:撒一点娇痴,说几句傻话,做几个与年龄不符的嬉戏。母亲那真心的抚慰,实意的熨贴,带着爱怜口吻的责备,衣食住行的规劝常如涓涓小溪,甘露心田。当我们约定下年回国与她共度春节时,她是那样的欣喜,不仅现在就开始为我们设计食谱,等待我们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

 当然老人也有糊涂,絮叨的时候,同样的事情能讲几遍,也曾有过生香肠切上一盘便上桌,馒头在微波炉中热成了“石头”。不过我想,等我80岁时若能有母亲这样,该是心满意足,笑眯眯地与孙儿们话当年了。不过“家有老人是个宝”能否引起他们的共鸣?只能试目以待了。

 

曾发表于波士顿美洲时报200292026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