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道(2):时空孤岛中的求索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在它最原初的意识活动中,都包含着天地万物起源的基本观念。甚至每一个孩子,面对这个世界,不久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周围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的这种意识,导致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和自然崇拜的传统。宗教理念固然能够唯象地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但却无法真正满足人的心灵;而各种宗教的内在矛盾,又使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它们里面包含着不少迷信的成分。因此,很多人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迷信,把神当成人头脑里的杜撰。但是,那种寻觅“源头”的潜意识好像是被烙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根本无法抚平。因为找不到答案,人常常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

 

于是,人类转向科学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研制出一些探测外层空间的技术手段,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一些。但是,当我们放眼无边无际的宇宙时,又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是被囚禁在一个时空的孤岛上。也许是在恐惧的驱动下,寻找外太空的智慧生命,就成为过去半个世纪中人类最浪漫的科学探索计划。然而,五十多年的寻觅,人类一无所获;就在去年,那个称为SETI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即“搜寻外太空智慧生命”)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终于被迫关闭。不料,这件事却激起一次热烈的讨论:万一找到外太空的智慧生命,会有什么可能的后果?

 

想到这里,未免感到有些滑稽。其实,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经遍布了足够多的“智慧生命”。我们在一起偶尔有快乐,更多的是苦难;感觉很精彩,实际很无奈;无交情不被利欲扭曲,有隔阂就成猜忌仇恨;和平很难得,战争不间断;人与人面对面,心与心很遥远……不但我们所在的星球是个时空的孤岛,我们的宇宙是个时空的孤岛,人群中的每颗心也是一个孤岛。像我们这样的孤岛囚徒,即便找到外层空间的智慧生命,也不过是增添一些“狱友”而已。即便他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站与我们交流,至多也只能加入我们,悲怆吟唱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所以,与其白白浪费大量钱财进行那些科学研究,倒不如回归自己的内心,认真对待我们潜意识中那些被理性忽略、压制的本真念头,看看在那里有没有隐藏着特别的奥秘,那些奥秘或许能满足我们真正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认真问自己:为什么人会有“万物起源”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万物有源头,这源头究竟是什么?这源头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源头到底能否使人摆脱孤独,归向安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