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乱弹]哀将——国民党的末代兵团司令们(五)


五、第三兵团司令朱鼎卿

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



朱鼎卿(1902.3.2-1982) 又名万均。湖北黄冈(今武汉市新洲区)人。朱怀冰之弟。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兵团中将司令官兼暂编第八军军长。

人物简介

朱鼎卿

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其父早丧,由母亲带着朱鼎卿兄弟姐妹七人,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朱鼎卿是家中长子,要靠他支撑门户,所以尽管穷困,母亲还是让他断断续续读了七年私塾。

1920年,朱鼎卿随堂兄朱怀冰离开家乡,到江苏准阴镇守使马玉仁部当兵。不久,又被朱怀冰介绍到石青阳部,在连队当书记。当时,军队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穷书记,富军需”。朱鼎卿对于佣书于人,遭受歧视的境遇十分苦闷,随时准备另找出路。

1922年10月,石青阳部在军阀混战中被击溃。朱鼎卿便辗转到四川,投入川东边防军教导营。该营营长石润碧,欣赏朱有文化,处事干练,让他当了几个月书记以后,擢升他为排长。石青阳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就鼓励朱鼎卿报考这所学校。1923年6 月,他考入该校第十八期步科,在那里接受了两年军事教育。

毕业前夕,朱鼎卿接到在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任团长的石润碧的信,邀其前去共事。他考虑在云南和家乡湖北都没有人事背景,难得升迁,于是毕业后欣然去广东投入石部。他先当参谋,后当连长,参加了讨伐广东境内邓本殷等军阀的战斗。

1925年12月,朱鼎卿所在部队的领导人因“西山会议派”嫌疑被革职,该部军官也都被遣散。那时,他到广东不过数月,人地两生,不知到哪里去找出路,只好随石润碧来到重庆。

1929年上半年,朱鼎卿指挥部队,在麻城一带参加了对鄂东苏区的“围剿”。他把所有壮丁编为 “铲共团”,参加站岗放哨;在防区实行五家联保制,挨户清查赤卫队员,对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限期自首登记,在赤卫队活动的山区,划出二十里警戒线,将居民一律搬出。这些办法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人物生平

朱鼎卿(1902—1982)生于1902年3月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湖北黄冈人,又名朱万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

1925年讲武堂毕业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9师(兼师长朱培德)第26团(兼团长李明扬)中尉参谋、上尉连长等职。

1926年8月调升第9军(军长彭汉章)第1师(师长贺龙)少校参谋兼教导大队大队附。

1927年2月第9军瓦解后离职返乡。9月出任第19军(军长胡宗铎)第3师(师长郑重)第 10团中校副团长。

1928年2月所部改称第61师(师长郑重)第183团(团长吴良琛),仍任中校副团长。7月所部改编为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暂编第3师(师长胡宗铎)第9旅(旅长郑重)第9团(团长吴良琛),改任中校团附。10月所部改称第16师(师长胡宗铎)第48旅(旅长郑重)第9团(团长吴良琛),仍任中校团附。

朱鼎卿起义故事

1929年4月跟随所部反蒋失败后离职。5月出任第13师(师长夏斗寅)第 39旅(旅长卢本棠)第78团(团长张亚一)第3营少校营长。10月调升师参谋处(处长金巨堂)中校参谋。

1931年12月7日获颁六等宝鼎章。

1932年9月考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学习。

1933年5月军校毕业后派任第11师(师长萧乾)第32旅(旅长黄维)第65团(团长陈希平)中校团附。8月调升第67师(师长傅钟芳)第399团上校团长。

1935年5月18日叙任陆军步兵中校。12月调任第11师(师长黄维)第33旅(旅长莫与硕)第65团上校团长。

1937年4月升任第11师(师长彭善)第33旅(旅长王严)上校副旅长。5月6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11月调升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39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8年12月升任第13师(师长方靖)少将副师长。

1940年4月16日升任第13师(辖三团)少将师长。

1943年4月1日升任第75军(军长施北衡)少将副军长。7月13日调升第86军(辖第13 师、第67师、暂编第32师)中将军长。

1945年2月20日晋任陆军少将。6月23日调升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中将副总司令。9月22日晋颁四等宝鼎勋章。10月调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8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同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5月调任第1补给区中将司令。

1948年6月调任第9补给区中将司令。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

1949年1月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2月21日调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军管区司令。7月所属保安司令部、军管区改组为湖北省绥靖总司令部,兼任总司令。11月5日所部改编为第3兵团(辖暂编第8军、暂编第9军),改任司令官兼暂编第 8军(辖暂编22师、暂编第23师、暂编第24师)军长。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率部起义。

1950年2月入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高级政治研究班学习。5月转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2月出任西南军区高级参谋。

1954年9月转业后聘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2月调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4月当选民革湖北省委员。

1959年4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6月当选政协湖北省常委。

1961年9月当选民革湖北省常务委员。

1979年10月当选民革中央委员。

1980年1月当选政协湖北省副主席。3月当选民革湖北省副主任委员。

1982年5月24日在湖北武汉病逝。

大事年表

192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八期,后在国民党军担任过第 13师,第11师团附,团长,师长及第86军军长,第一补给区司令等职。

1948年任联勤总部第九补给区司令。

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湖北省主席,后任第三兵团司令。

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军事审核委员会委员。

1950年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西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谋。

1954年转业。同年9月,被聘任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调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2年去世。

人物事迹

1949年12月26日,国民党军第3兵团司令官朱鼎卿率兵团部、暂编第8、第9军共7000余人,在四川省金堂县举行起义。

朱鼎卿曾任国民党军第9补给区司令官、湖北省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大举向西南进军,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情势下,川鄂绥靖公署主任孙震,向朱鼎卿转达了国民党国防部的命令,将所有以湖北军政名义的机构一律撤销,改为第3兵团,由朱任兵团司令官。绥靖总司令部及保安部队编入第3兵团暂编第8、第9军,李朗星任暂8军军长,杨达任暂9军军长,驻防万县以东、长江西岸的龙驹堤。

11月下旬,孙震命令第3兵团担任万县以东至忠县的江防守备,然后再逐次退到渠县附近,对东作战,防止人民解放军西进。但是,刚组建的第3兵团大都是由文职人员和保安团队组成的,在人民解放军大举进攻面前无力抵抗。朱见机行事,命令各部停止作战,立即从江防线上撤下来,分别向垫江、梁平撤退,一路上班不成班,连不成连,与解放军先头部队稍一接触就缴械投降。朱见此状况,命令部队一直向西奔逃,于 12月23日到达新都县附近。经与成都国民党驻军联系,得知孙震、顾祝同、胡宗南等都逃走了。这时,朱召集李超君等人商议,决定派人到成都与王瓒绪联系。兵团副司令彭旷高在抗日战争时期当过王的参谋长,利用彭与王的关系,派其前往联系。25日上午,朱没有得到彭的回报,十分焦急。因兵团正处要冲,为避免同沿公路前进的解放军发生冲突,命令部队避开新都,向金堂西北转移,等待成都方面的消息。下午16时许,部队行至金堂赵镇附近时,探知前有解放军部队向该地急进。此时,朱接到暂编第9军军长杨达送来的报告:还是起义好。朱看后在报告上批示:已派人赴成都接洽。此时,第3兵团先头部队已被人民解放军发现,双方展开枪战。该部派第1营副营长同解放军联系,申明已派人去成都接洽起义。暂编第9军军长杨达也亲赴解放军前线部队联系,并下令第3兵团的部队立即停火,一场枪战结束了。

朱鼎卿面对第3兵团装备缺乏,补给无源,官兵疲怨的情况,委派李超君和副师长刘巷霖赶赴赵镇,找到解放军第60军第180师,该师政委张其善、政治部主任朱向璃接待了他们。李和杨向张、朱表明了谋求和平道路的态度,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朱向璃当即称赞了他们的义举,解除了李和杨的顾虑。

张其善政委、朱向璃主任要求李和杨回去后转告朱鼎卿:将金堂附近的部队集中到大面铺,听候整编,生活供应由解放军负责发给。26日,李超君、杨达将解放军第180师师长、政委联合签发的信带给朱鼎卿。朱阅后,立即命令部队经赵镇向石板滩集中。部队到达石板滩后,兵团部即召集官兵大会,朱宣布全军起义。

第3兵团起义后,分别集中在石板滩和大面铺一带,听候整编。1950年1月1日,贺龙司令员在住处会见了朱鼎卿,当他得知朱曾在他部下当过参谋时,鼓励说:起义就好,从头来。解放后,朱先后任过西南军区高参、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李超君先后任解放军重庆炮校教学组组长、战术教员。杨达先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山东省民政厅福利处处长、山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人物性格

十三师官兵全都是湖北籍,朱鼎卿视这支“家乡子弟”部队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对部队的训练要求比较严格,也比较体贴士兵的疾苦。当时国民革命军“吃空额”现象十分普遍。

1945年5月间,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一期整编,八十六军被撤销。朱鼎卿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但还未到职就改任第八军军官总队队长,负责资遣安排编余军官。当时,这些编余军官有门路的经过活动,仍然可以回部队任职,无门路者则怨天尤人,为去向惶惶不安。在这样的环境里,朱鼎卿也感到难安于事,希望军官总队早日结束。

1947年5月,朱鼎卿调到徐州担任第一补给区司令,归顾祝同指挥。上任时,郭忏对他交待说: “你到汉口虽然受白崇禧指挥,但除了法令规定的东西以外,不要随便接受他的补给命令。

朱鼎卿一直在军界任职,对如何组织“省政府”,心中完全无数。恰巧,朱怀冰赋闲在武汉,便帮助其物色省政府人选。那时,许多官员都在做逃跑的准备,对当省政府的这“长”那“长”都不大感兴趣。朱鼎卿原拟由廖廓出任教育厅长,廖坚辞不就。

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以后,武汉惶惶不可终日,省政府公务人员的薪水无处可领。

7月,朱鼎卿来到鄂西。这时候,他还没有看清蒋中正政权已经全面崩溃的形势,想在鄂西打开一个 “新局面”,提出了“一切从头来”的口号,企图振奋人心。他把从武汉跑去的人员和鄂西行署人员合并,重新组织湖北省政府,并抓节约开支,筹划财政。规定上至省主席、下至士兵公役,每人每月薪金八元,愿留则留,不愿留者可自由离去。收入来源,除向“中央”催领经费以外,由省银行经营贸易和发行辅币。将湖北军管区和保安司令部撤销,合并改编为湖北绥靖总司令部,自己兼任司令。建立湖北干部学校,轮流训练文武职员,以期形成私人力量。

人物评价

朱鼎卿和周士第司令员见面以后,又回到贺龙那里,并和贺龙一起参加了元旦会餐。席间贺龙对他说:“你过完节就回部队去,把部队好好整编收容,不能再坑害人民了。从前纪律不好可以原谅,以后纪律不好就不行了。把部队整顿好以后,再回成都多住几天。”后来,朱鼎卿又和贺龙见过几次面。成都警备司令部迅速派出两个骑兵团,和朱部一起会剿叛匪,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后来,成都的《川西日报》发表文章表扬朱鼎卿部说;“在平定石板滩叛乱中,起义部队第三兵团与解放军并肩作战,颇著成绩,应予表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