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譬如百万佛号闭关、“五·一”黄金周佛七、“十·一”黄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答: 计数念佛方法乃中国净宗祖师的传承,这是针对众生心性特点来施设的。由于我等凡夫妄心波动大,又有与生俱来放逸懈怠的积习,而且初心念佛易生厌倦,常常会 为自己不想念佛的懒惰而找种种的借口。由此就得对症下药,规定一个数量,就像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如果不完成,第二天就要罚站。这样强制性地规定数量, 或能令念佛渐上轨道。另外,亦是念佛功夫的必需,以数量求质量。如果没有一定的念佛数量,想要臻入清净念佛境地是不可能的。心是否清净,不必顾及,你就注 重你念佛的数量。在100万的数量里面,也许不期然地会有若干句比较清净的佛号,水到渠成,无心而得,所以宜注重计数念佛。古人对每日念佛数量的规定或3 万,或5万,或7万,或10万。底数是3万,可见古人办道之笃实。现在吾人根器陋劣,又生存在这个忙碌的竞争社会,所以我们提倡每日念佛的底数是1万。如 果1万佛号都不能保证的话,就很难说你是真念佛人了。1万声佛号约两小时能念完。一天24个小时,再忙碌两个小时总是能抽出来的。
另 外,东林寺为了方便上班的净业行人念佛,特地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组织佛七,海内外四众弟子云集,效果良佳。制度化的每月两次10天百万佛号以及每周的 昼夜经行念佛,亦令全国各地同仁颇得法益,目前亦开展21日闭关,以及49日乃至百日闭关。净土法门贵在信愿行统一,以平实的念佛行持落实信愿、增上信 愿,并由此令念佛功夫更为纯熟,良性互动。东林祖庭愿为十方净业行人提供服务,同登极乐,共证真常。
答: 蕅益大师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能不能往生就看有不有信愿。为什么呢?由于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愿早已成就,如果以我们的信愿一感通到,弥陀的愿力就在我们 身上体现,我们就能往生。这里不在念佛的功夫。但是念佛的功夫,在信愿感通之后仍然有作用。你想增上往生的品位,你念佛的功夫念得深,你品位就会高。你念 得浅,品位就会低。这里面主要是指持名的功夫,但这个持名的功夫里面当然也包括信愿的深浅。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执持这个名号要有一个心态,是要以信愿来庄 严的。这个信愿就等于发菩提心,以菩提心去念佛,这个佛号感通佛愿力的力量就更大。就好像面对浩瀚的大海,你要舀海水,你拿的是一个很大的容器,一舀就能 舀很多水一样。这是广大之心。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建立信愿之后,还是要谈功夫。这里不能偏废,信、愿、行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会形成良性 互动。
由此,我们凡夫众生实实在在用功夫,还是要用笨拙的方式——计数为好。蕅益大师自己就是提倡计数的,他在一个开示说:我们计数,每 天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或十万。古人他修行真的是为生死心切,是动真格的,不是来作秀的。三万是蕅益大师提倡的底线,本人鉴于现代忙碌的社会——大家 工作很繁忙,我都不敢提三万底线。最后提了个一万的底线,至少念一万。但对于出家众和退休的人,可能我会提的多一点:三万。如果没有什么事,多多益善,多 念为好。三万声只要六小时,试问,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六小时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如果你真是生死心切的话,你说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作轮回之业,四分之一的时 间作点出离之道都不能保证的话,你怎么能够证明你是深信切愿呢?所以大家还是要从计数念佛下手。你有没有信愿,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因为信愿是一个很形而 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够一天念上三万、五万、七万,尽形寿你都能坚持,这就证明了你有信愿。如果你没有信愿,你不可能念这么多,也不可能不 间断的去念。所以理上的东西要靠事相上的东西来表达,理事要双备,理事要圆融。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计数念佛上不要放弃。
不要又去讲大话 了,我就常常听到一些居士,包括出家众讲大话,“哎呀,我念佛,不念自念,念而无念”。你能达到这个水平吗?祖师都在给我们表示每天掐珠,“不谈玄,不说 妙,数珠一串真风调”。宗赜禅师建立莲池胜会也是让大家划十字,念了一万划一横,念一万划一竖。都得要计数。而且最好有一个功课册,我们东林寺做了一个小 册子叫《东林莲社功课册》,这就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护照。你把那一册念完,就是一亿四千四百万声佛号。那你拿着这一本——而且不止一本,你说你多么放心, 我念了若干亿的佛号。“十声、一声都能往生,我念了多少亿”,你多么安心、稳贴地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会增上。你念上十亿比只念十万的人那品位肯 定要增上,没有问题。希望大家在这里用功夫。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问: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摘自《净土百问》
问: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除妄念?
问: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白念了呢?
答: 不会的。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存在的。但是不要紧,你在妄想的背景当中,这句佛号还能把 持得住,这就是功德。这就是善导大师有个比喻:水火二河白道喻。水河无量无边深不可测,火河也是漫无边际,常常烧到这个白道上。它就表什么呢?表我们众生 贪欲如水,瞋恨如火,常常会侵染到这个愿往生的心上。但是在水火二河的这里,你只要坚持信愿持名,你这个白道就不消失,也能够穿过去,你只要念佛的时候就 不会掉到水、火二河里去。为什么能不掉进去呢?就是有两土世尊的愿力的加被。所以我们常常就是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念佛的,但是如果你念得相应了,会心比较清 净一点,你清净的程度决定你往生的品位会增上。但你即便清净不了,你咬住这个名号,愿意去,也能往生,所以绝对不会白念。白念那还得了啊?!那这个净土法 门带业往生就落空了。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你只要念就能够走,不会白念。
问:早、晚课光念一部《弥陀经》,然后念佛号够吗?如有急事来不及,有罪吗?
答:在家居士还真是这样就好,念一部《阿弥陀经》,然后念佛号,足够了。成佛都够了,还有什么不够啊?!好,南无阿弥陀佛!
答: 不会的。我们念佛不能清净是正常的:凡夫众生都是妄想分别,所以很多的佛号都是在妄念的背景当中存在的。但是不要紧,你在妄想的背景当中,这句佛号还能把 持得住,这就是功德。这就是善导大师有个比喻:水火二河白道喻。水河无量无边深不可测,火河也是漫无边际,常常烧到这个白道上。它就表什么呢?表我们众生 贪欲如水,瞋恨如火,常常会侵染到这个愿往生的心上。但是在水火二河的这里,你只要坚持信愿持名,你这个白道就不消失,也能够穿过去,你只要念佛的时候就 不会掉到水、火二河里去。为什么能不掉进去呢?就是有两土世尊的愿力的加被。所以我们常常就是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念佛的,但是如果你念得相应了,会心比较清 净一点,你清净的程度决定你往生的品位会增上。但你即便清净不了,你咬住这个名号,愿意去,也能往生,所以绝对不会白念。白念那还得了啊?!那这个净土法 门带业往生就落空了。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你只要念就能够走,不会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