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像雾又像风


上厕所都有奖”,这话有点像开玩笑,但在南方就成了事实。收费厕所也要竞争嘛,来点促销手段不但正当,而且必要。奖励什么呢?你上我这厕所三回五回,奖给你一包手纸。据我到那边出差回来的朋友说,这办法还真灵,有奖厕所的承包者一年下来小发了一笔,而且把别的厕所客源拉过来了。

当然,“有奖如厕”只不过是目下轰轰烈烈的有奖促销浪潮中的一朵浪花罢了,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国人对“有奖”的迷恋。正因为这迷恋,厂家商家就耍开了花招,消费者有时就成了哑巴吃黄连,权益也由此受到损害。比如最近南京的一位消费者买了一箱方便面,打开一看中了厂家许诺的大奖── 一辆小汽车!他来到上海,找到厂家,又对身份证,又填大奖表,忙忙乎乎折腾了一阵,最后终于看到了大奖── 一辆食品做的、面包般大小的小汽车!消费者不干了,厂家却很坦然:我们承诺的就是这样,是你自己理解错了。

我还没有看到有关这起争端的结果报道,但类似的受骗上当的故事却听了不少。 厂家商家们一方面“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一会儿在广告和橱窗里把“上帝”喊得震天响,一会儿又要“诚实无欺欢迎打假”,假模假式恨不得把心窝都掏给你看;一方面却挖空心思钻空子、打擦边,在“有奖”的幌子下,尽做些偷梁换柱甚至无中生有的游戏。这种游戏,大至豪宅华屋出国几日游,小至可乐酸奶针头线脑。

如果分析起来,游戏的规则大约有以下几条:一是文字上模模糊糊,让你一时看不出毛病,但真要较真起来他又找得到托词;二是数字作假,本来一万筒才能有一个什么标志,他告诉你中奖比例百分之几甚至几十;三是大奖化小、小奖免了,电台里的有奖竟猜常常让获奖者到一个偏僻角落去领奖,领回来的东西还不如车票值钱,多数人因此也就“免了”;四是倒打一耙反辱相讥,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见钱眼开,一点小奖就没完没了,消费者又“心太软”,最后反而是他占了理。

要我说,消费者还得自己眼明心亮。假如你明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在“有奖”的大浪面前就得先稳住阵脚,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当然,有的“有奖销售”是别人追着你来的,你事先根本不知道。比如前不久广州就有人挨个打电话,告诉你的大哥大号码中奖了,奖给你七折价格的灵塔墓穴一个,这时的你就不单是受骗的感觉,而且简直愤怒到要揍他了。

诗曰:一枕黄粱轿车梦,遐想翩翩入怀中。 醒来仍觉心余痛,“有奖”像雾又像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