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环球时报:陈光诚和美馆都应保持角色清醒

陈光诚在进入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停留6天后,于昨天自行离开使馆。这一波折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始的前一天出现转机,显示出中美双方都不希望陈光诚事件干扰两国关系大局。

陈光诚的事情发端于中国山东临沂基层的纠纷,在西方舆论甚至外交力量采取不正常的干预后,逐渐陷入僵持。陈光诚被西方舆论和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些活跃人士捧为争取人权的符号,他承担的政治角色逐渐大得出奇,陈光诚似乎对扮演这个超级角色挺愿意的。

实际上不管愿意不愿意,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配合这些政治力量的摆布,大多都别无选择。

在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中,陈光诚的支持者们大概比他本人更清楚,事情后来所涉及的,早已不仅仅是基层乡村如何调整对陈光诚的态度。炒作者们致力于把陈光诚描述成绝对受迫害的盲人,并把他个人的事情上升为这个国家的缩影。

西方一些力量和他们在中国的支持者们永远需要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做斗争的工具,“有幸”或“不幸”成为这个工具的人和事,都会变形,被标签化。做这样的工具,可以不寂寞,也会有其他利益。当然如果他们做过了头,也会付出代价。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陈光诚的事情只是中国社会前进路上极小概率的事件。它不会给中国社会的稳定带来实质伤害,也不会影响中国人权事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中国官方完全可以更坦然些。

陈光诚事件值得总结,但借它攻击整个中国的人权是无聊的,在中国也只有闲得无聊的人和决心否定一切的人,才会参与应和。中国人权这些年的进步明摆在那里,哪是一些舆论攻击就能抹杀得了的?中国微博上一些“抱团取暖”的边缘情绪代表不了中国社会的态度,中国大多数人的心里,都对国家人权领域的进步有一杆公平的秤。

中国稳定的根恰恰就在基层。中国基层的问题最多,但基层一年年的向好趋势明确无误,乐观主义远比悲观主义强大得多。尽管中国因为很大一些对抗点会不时出现,但它们总是被周围的主流乐观情绪淹没,它们没有在今天的中国现实中连成片的机会。

西方舆论常常找中国的一个茬,并把这个茬夸张放大,这次,陈光诚及其支持者与西方舆论相互利用,重复着抹黑中国的惯性。但这些人也只能过一过口舌之瘾,怎么样不了这个国家。舆论工具在西方人的手里,他们这里不骂中国就会那里骂中国,这些骂声有时可以给我们有益的提醒,但如果我们听烦了,也完全可以把它们当成中国航船前进时两岸传来的猿鸣。

希望美国驻华使馆谨慎行事,主动远离与其职能不相符的活动。美国使馆应把兴趣放在博取中国主流社会的好感,而不是做中国极端情绪者们的精神倚仗。因为后一角色实为美国使馆的不可承受之重。

陈光诚的事情会就此平息吗?希望是。但中国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些人未必愿意。那就让我们多看一些堂吉诃德式的妄想症好了。中国的崛起也是世间丰富多彩的舞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