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法国前LG曾在一家中餐馆打过一年多工。电视剧和小说中常描写中餐馆老板如何剥削恶待打工仔打工妹,可LG的老板夫妇却待他如兄弟。
“下辈子投生做狗也不做中国人”,第一次听LG转述餐馆老板这句话时的震惊至今我仍无法描述。听LG讲完老板夫妇的故事后却深深地同情并理解他们心中的悲凉及痛苦。老板全家是越南华裔,当年他父母被迫丢弃一切不动产买了条船拖儿带女逃离家园。怒海中担惊受怕颠簸了多少天,遇上海盗或政府军就用随身携带的首饰金条买命。饥饿,缺水,烈日,风浪,九死一生来到香港可祖籍国却拒绝接收他们。在香港难民营呆了几年后由联合国安置到法国。父母用剩余的金条换钱开了家中餐馆养家糊口。
几年后父母将餐馆交给他,由他夫妇撑起一个大家庭。平时夫妇俩一个掌勺一个端盘,弟妹轮流帮些忙,LG每周五,六两个晚上去当助厨。碰上整晚只有一,两个顾客的时候老板并不催LG去干各种杂活而是拉他喝茶下棋聊天。当然顾客多时LG手脚慢老板也会冲他发火吼叫。无论生意好坏,餐馆关门后老板夫妇总拉上LG去其它餐馆吃宵夜。他们全家去巴黎玩时也将LG带上。88年LG回国探亲他们还送我一条漂亮的法国产连衣裙。我拿到签证LG就将中餐馆的工辞了。我一到法国他们就请我去餐馆吃饭(记得有铁板烧,鱼翅汤,其它菜不记得了)。老板还特意让我尝他们自己喝的老汤,香醇甘厚鲜美异常。LG说他打工时喝的都是这种汤,餐馆永远似滚非滚地煮着一大锅骨头汤,每天将新剔出的各种骨头放入同时捞出原有的骨头,炒菜褒汤都用这汤调味。
2000年去法国旅游时去餐馆看望他们,不巧他们关门度假来了加拿大。去年去法国之前早早地给他们打电话以防再次错过,那天傍晚朋友夫妇开车拉上我们一起来到餐馆。见了面大家抱着不放,他俩眼里都含着泪,我俩也禁不住眼睛湿了。20多年过去老板似乎一点都没变老(老板娘变化也不大),只是头发稀少干脆剃成光头。招呼我们坐下后他拿出一瓶红酒和一盒巧克力说:2000年你们来法国我们不在,这瓶2000年的Bordeaux是给你们赔礼,巧克力是给小妹(我们女儿)赔礼。
喝着茶打量,餐馆格局基本没变,两个招待小哥看着像是留学生。朋友夫妇告诉我们 :法国经济不好,许多中餐馆倒闭关门。老板夫妇做得不错,楼上一间也改成餐厅(他们买下了房子,底层开餐馆楼上自住)。胡锦涛(温家宝?记忘了)访法时马赛领事馆还请老板去当厨。朋友夫妇让我们看墙上挂的国内哪位部长访法时在他们餐馆吃饭的照片,因那边桌上有2个顾客坐着我们没好意思去打扰。
老板说 :不请你们点菜了,我做主。LG说 :行,我看看你厨艺有没有长进。这是老板给我们上的菜:
1)春卷,带越南风味。蔬菜鲜虾馅,鲜香松脆,比一般中餐馆的春卷更爽口些。
2)油淋鸡,这是朋友极力推荐的一道菜。她说每次推荐给她的同事反馈都很棒。LG说当年他打工时就有这道菜,但不叫这个名且明显做法有改进。我家三口都非常喜欢,回来后试了几次很受朋友们欢迎。
3)椒盐虾,这道菜蒙特利尔几乎每家中餐馆都有,水平参差不齐。老板做的这道虾新鲜不用靠味精和大把调料调味。
4)橙汁小排,一道可口的家常菜,排骨滑嫩。
5)虾仁豆腐,虾鲜嫩,豆腐入味。
所有的菜精致清淡,原汁原味调料很少尤其是几乎不放味精。他家不是高档餐馆也不是名贵菜。但欧洲的蔬菜肉类等本身原味好,加上精心制作味道非常可口。 说实话我们只在温哥华(及Richmont)吃到过能与之相比的菜。LG说:我打工时你怎么不做这些菜,防着我啊。老板说:是啊,被你偷走了我今天拿什么请你们?
那天客不多(除我们5个外前后有十多个顾客),老板一得空就过来和我们聊天,他乐观能说也很幽默。他对LG说:你是我找的第一个工,我还清楚地记得你当时的样子。LG有点不信地说:吹牛吧,说说我当时什么样。老板说:小弟(他儿子,当时约5岁)看到你敲门进来,跑厨房来告诉我有个学生仔找工。你背一个黑间绿的书包,穿一件浅棕色亮亮的鼓鼓的羽绒衣。你有点不好意思,问我找不找工。 LG说:对,一点没错。我一直心存疑问:当时餐馆并不需要找人且LG没有任何经验,凭啥老板立马决定让他马上上班。 LG辞工后接手的也是个留学生(08年我们去纽约在他那住过,现他的俩小不点该上小学了。),以后接手的基本都是留学生。老板夫妇不但把所有打工者都当朋友待,而且愿意跟留学生交朋友。和我们一起去的朋友夫妇没在他家打过工,但他们是朋友常来往。问起在纽约那位朋友的情况,听我们说他家庭事业都很好,老板夫妇非常高兴。
后来的聊天中老板说了一句:“你们都是读书人,状元到我餐馆打工是没把我当下层人看”。这话是有客气的成分,但让我感到更多的是他心底对自己没能读书的遗憾和无奈。我绝对相信给他一个读书的机会,凭他的聪敏(没学过厨,靠自己琢磨将餐馆做这么好)和超强的记忆力,他一定会读得非常出色并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虽说如今流行以钱来衡量成功而他挣的绝对比很多博士们多,但没能成为读书人是他心底永远的痛。令他自豪的是儿女们都圆了读书梦: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卢浮宫工作了3年,我们去前3个月刚考上国际刑警组织她对口的专业;小弟大学毕业后去上海在一家法资酒店实习;我们在餐馆只见到硕士刚毕业的小妹和她的法国帅哥男友。
说着笑着已过11点。LG去厨房回忆当年打工的情景,我跟着他们进去:厨房不大窄窄长长,桌面地面干躁整洁,不锈钢厨具擦得铮亮。说是家庭厨房都算干净。给他们哥俩照了张像。LG瞧见洗碗机说:当年你为什么不买洗碗机?老板笑着说:不是有你吗,我干吗化那钱。告别时老板夫妇硬是送出两条街一直到停车处。又一次长久的拥抱,怕控制不住眼泪我一再催促他们回餐馆。上了车心里又一次感叹:LG命真好,我们命真好,遇上的都是好人,可交一辈子朋友的好人。
“下辈子投生做狗也不做中国人”,来魁北克后在一个华裔越南难民那第二次听到这句话。他们是几家合租一条船,船上太拥挤也没足够的首饰黄金打发海盗和政府军,有一半人没能活着到达香港,他也失去几个亲人。
宁可做狗也不做中国人,听者觉着刺耳觉着反感;可谁能体会说者家破人亡, 虽九死一生却身无立足之地之绝望之惨痛呢?但愿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永远永远再不听到这句话。
【 穷学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