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说说好声音的导师


这是给lucky姐交的作业,属于命题作文,比较辛苦的说。呵呵。


这个节目的几个月历程,几位导师,差不多也是从天真烂漫的童年长成了满脸青春豆的少年。最后,他们留给观众的,是少年的烦恼。


开始盲选的时候,他们就像在海边拣贝壳的五岁顽童。兴高采烈,无所顾忌。除了哈林这个海外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选择比较有所思索之外,其余的几个人,多少有点儿欢快的盲目。


这也跟海内外的孩子的成长现状有点儿接近。海外的孩子说是没有国内孩子读书的压力大,其实他们更早脱离了某种天真,成熟的资本主义体制,让孩子很早就失去了内心的自由。而国内的孩子,虽然学校、家长看上去逼着他们学习很多他们并不喜欢的东西,但是摩擦都是表面的,内心里,孩子还是孩子。即便说出许多小大人的话,也是一眼就能看穿的稚气。


到了导师考核阶段,导师们都玩儿得很认真。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最好资源,真心在抉择留下谁,放走谁。这时候,他们长到了10岁。小时候捡回来的贝壳,要扔掉一部分。只有最心仪的,才能保留。


在擦洗贝壳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这些贝壳有了新的认识。曾经最亮眼的,似乎不是那么闪亮了。当时随手捡来的,似乎看这比当初要漂亮,质地也佳。总之,贝壳们在导师心中重新洗牌了。导师之间也彼此交流了对自己手上的这些珍品的看法。所以考核的时候,本导师不方便说的话,其他导师会穿插着说。


这个过程,导师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就拉大了。导师有第一手资料第一手感受,观众没有。观众有的还是盲选留下来的感觉。所以有了第一波微澜。观众和导师之间的冲突还不算太大。毕竟学员太多了,覆盖的面积也广,再博爱的观众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选手都爱得不释手。除了特别受观众待见的个别学员有被保的嫌疑,基本上,导师的选择得到了认可。


这就是112岁的欢乐。这时候的孩子,有点儿顽皮,有点儿懂事,有点儿小判断。大人眼里,这时候的孩子,怎么都不会太离谱。所以导师们也还算开心。


到了164的时候,导师们就到了少年时期,156岁,该承担一点儿责任了。他们每人手上,不是有四个贝壳,而是有四个小宠物了。他们要调教一下这些小宠物,打扮一下他们,然后拿出去展示。


哈林属于从小照顾宠物的少年,他比较通达,跟宠物之间的关系拿捏得比较好。既表现了一个主人的恩宠,也有主人的威严,他的宠物过得比较开心,自由,也有教养。看上去都挺健康活泼的,表演上也能看出都是受宠的宠物。


刘欢自己当了多年的宠物,突然升级到主人的位置,就有些不适应。他自己属于威猛型宠物,比方军犬什么的。结果他也只能按照训练军犬的方式对手下的小猫小狗一视同仁。吉克就是花猫变军犬的实例。很令人同情那猫。


那英跟刘欢有类似的情况,但是她还好,自己是兔子,任何年代养兔子的人方式、爱心都类似,她的经验是养兔子的经验。也就是没法儿训练,喂点儿草给宠物们就行了。但是她手下有两只兔子,张赫宣和多亮,一只乌龟,梁博,一只蜘蛛,张玮。这两只兔子过得比较安逸。乌龟反正自己能扛事儿,基本上不需要照顾。蜘蛛就比较讨厌。没点儿怪僻的人,很难弄个蜘蛛回家养着。


杨坤吧,本来不是个养宠物的人,自己也是流浪猫长大的。让他来宠别人,还是有先天困难的。但是流浪猫也是有情感的,而且比当宠物长大的小动物情感更丰富,需求更饥渴。他怎么做,都做不对。他对跟自己一起流浪的猫咪更有感情,找到了食物更愿意跟他们一起分享,也是对的。所以他手下需要被宠的小猫小狗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总的来说,只有哈林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专业化的成熟。缺少专业化训练,是中国目前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社会环境也显得很有活力,也因为这个问题,社会环境显得很混乱。这是167岁的烦恼。乐观地讲,算有希望的烦恼吧。


最后164的比赛,导师们好像有拼死朝着自己的预定方针办的决心。其实作为观众,我真是觉得谁进谁不进都无所谓。大概是我的性格使然。我觉得他们都很好,说是比赛,还是应该把节目做得让人爱看才对。可是最终这个比赛没能做成好看的,却做成了可议论的。


最后国内民间高手说:神一样的开头,神经病一样的结尾。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