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胡易之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高中毕业N周年聚会结束,我们回上海的动车上,碰见A班的胡易之。阿朱去买水的时候把他给捡着了。当时他正孤零零地坐在7车厢。他拎着一堆零食儿跟到我们B班在的1车厢里“凑个热闹”。大家本来相熟,一见自然欢喜,说“易之兄来了!”


易之兄其实比我们小一到两岁,黑黑壮壮的样子,大脑袋长长方方的,颧骨高高,配上头发显得很有型。两只细长的眯眯眼,一张大嘴微微上翘,带俩酒窝,看起来随和喜庆。他本名胡超,丈母娘给女儿女婿测了八字,说他们的名字跟对方的八字相冲,所以两个人同时改了名儿。我们好奇地问那你爸乐意吗?易之兄一笑,说他采取先斩后奏的法子,联合他妈,就把老头子搞定了。他爸要想以一打三,实在力不从心也。


易之同志高二时考去了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经历复杂。火车上闲来无事,聚会的热闹劲还在,于是上海帮的同学们第一次从他的大嘴巴里呱啦呱啦听了个过瘾。


他父母本是上海人,毕业后托人将独子从合肥收进上海广播局,在陆家嘴东方明珠上班。人家要他,是因为他是办公室里唯一懂电脑的人。他每天的任务是给人找游戏玩,然后自己看看报纸中缝儿,一个月拿三千块大洋。那时候,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一个挺好的单位里,一个月工资不过一两百。他干了两年,觉得无法忍受这样的虚度光阴,就辞职了。辞职时欠债两千五。胡公子那时候每天上班打的,估计还交了个女朋友,花销了得。


辞职后的易之兄无依无靠,租住在一个小亭子间里,上下左右住的全是老太太。说他无依无靠,是因为那时他为了秘而不宣的事儿和父母闹翻,家回不去了。易之靠坐公交车去郊区批发服装,拿到市里的几个商店寄卖赚钱,不足糊口。但天无绝人之路,四个老太太每天下午的牌局,因一人离开变成“三缺一”,易之兄于是补了这个缺,每天精确计算着,要赢仨老太太两块三以上,三块以下。少了,晚餐解决有困难——那时一碗面条两块三;多了,老太太们一不高兴,明天的晚餐就没了。他那科大少年班的头脑,不是吃干饭的,关键时刻挺身救主,解决了那段时间的温饱问题。


 长此以往终不是个办法,易之兄好歹也是一名牌大学毕业生,于是奋起发简历找工作。两家公司先后给了他offerL公司的先来,香港一家广告公司的后到。虽然广告公司的起薪是十万年薪,可易之兄已在L上了一星期班儿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易之还是抹不下这个面子,在L坚守下来,月薪一千。回头看去,L还是L,那个广告公司早已不在。而且那时广告行业特别不规范,飞单遍地,秩序混乱,没准儿什么时候被人在街头暴打一顿废了也难说。


 易之在L的广州公司干得有声有色,两年后他离开前,已成为L的第三号人物,统领广州团队。公司里有几个骨干出去开自己的市场调查公司,易之的心思也有点活了。正好这时有一笔一百万的业务,L公司不能接。胡易之遂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做这笔单子。


 他回到上海,发现这生意不象想象的那样赚钱。钱嘛赚了一点点,他把公司卖给那几个出去自己单干的前L同事,换取了一些现金和同事公司的股份,自己则跑去澳门。去澳门是为了他爸。他爸老觉得他学历低,所以他拣个不用考试即可上学的机会,到澳门念MBA


 


学成回上海,易之兄进了G集团做marketing。干了一阵儿,他被派去东北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具体操作一个公司独立运行时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如财务、人事、战略制定、日常管理、公关等。这为他日后的老板生涯积累了宝贵经验。不幸后来公司进了一个主管,跟他非常不对路,所以易之在工作两年后,再次离开,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主打手机网络广告推广,这一年是2006年。


 公司几乎就要签订一个价值五百万的单子了,突然国家信息产业的主管部门发了一个文件,规定手机广告的发布者,电话号码由56位一律变为13位。这个文件象天上落下的陨石,把公司的业务砸得粉碎。因为做网络广告推广,多半需要把客户的商业号码在电视上广而告之。一个超长的号码,消费者不可能记住。他们公司专门做了测试,发现观众就是跟在后面巴巴地用笔抄,都来不及在几秒钟的广告中记下一个13位的号码。没有多少客户愿意再在这种网络广告上砸钱了,易之的公司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再次遇见胡易之的。2006年底我回国,几个月后上海帮的同学组织了一年一次的大聚会,去郊外一游。在学校时和胡超打过几个照面,好像他还蹿过来和我们打过排球。印象中他是个爱热闹的小男孩儿,再见时已经高高壮壮,只不过黑颜未改,童心不泯。他开一辆SUV,十分得意,嚷嚷着要在马路上超车过瘾。回上海时他负责送我和孩子回家。小弟弟在车上探头出去和人招手。他见了,说这pose酷,不枉坐了他的SUV08年上海帮再次聚会时,他给大家看电脑里上次照的照片。远远听见他用热情的语气介绍说:“这,是XX家的保姆。”这可真让人不好意思!我赶紧赔不是——那次带去的人多了点,占用了大家拍照的空间。现在想来,那时候应该正是他陷入困顿之时,我却一点没感觉到——他依然嘻嘻哈哈,毫无愁苦之色,好生令人佩服!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以前卖公司换得的股份给了他急需的现金流,加上找家里借了点钱,易之兄挺了过来,开始新的征程。他的公司现在做的是引导舆论的工作,就是在网络上发布为客户策划的消息、评论,做consumer education。同时为客户监测、疏导网络上恶意的舆论导向攻击。据说他们公司在这一领域属top 3. 我们说私人想引导舆论太难了,而且网上什么鸟儿都有,枪手也是满天飞,要做好这份儿工作有点难。易之兄坚定地说,他觉得这件事很有前途,而且他的公司坚持一条,就是不说假话,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胡易之的故事还将继续。我看着他,那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

可爱的家伙,估计有时候会很“疯狂”。我对他的认识不深,但非常赞赏他做一个不说假话的枪手的打算和勇气。祝愿他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可以长治久安的事业,用他科大少年班的头脑,为社会和个人创造巨大的财富——在给朋友们创造欢乐之外,which is already the case

 


P.S. 2010年的聚会中,发现胡兄的兴趣又转了,和朋友做起了鞋生意。在回上海的火车上,我们的投资总监曾这样说道:你看,你现在名字也改了,说不定运气就来了,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行当,坚持做下去,就能成功了。我想,唉,谁让他叫胡易之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