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错了

        由于中国贫富差拒拉大,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有人就怀疑“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有问题?我们十分理解这部分人的心情。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不是政策出了问题,而是发展阶段不同,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第一、是针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和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生产力下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不能改善的突出问题。也可以说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更大的提高,我们必然被社会淘汰,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言。    
        第三、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别”的,既有体力的差别,更有智力的差别。如何调动起亿万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人间奇迹,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继续执行平均主义政策,必然严重挫伤群众积极性,社会失去活力,那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第四、小平讲“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勤劳致富,并不是非法致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从农村的包产到户到民营企业的出现;从工厂的关停拼转到减员增效;从城市的再就业到星火计划的实现;从自筹资金到引进外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亿万群众的积极性空前调动起来了,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资本主义国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成果,今天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能不说这一政策获得的巨大成功。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不能不看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出现了贫富不均的严重现象。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多数是靠勤劳致富的,但确有少部分人是靠非法手段致富的。
        第二、拜金主义抬头,社会道德下滑,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腐败现象严重,不平等竞争严重存在。
        第三、经济还未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提早到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企业转型升级艰难,就业形势严竣,加之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困难。企业效益下降,税收减少,财政公共按排受限。 
        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
        事实上这几年中央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并己初见成效。如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己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多次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三至五年内新建三千多万套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城市化的推进,大批农民进城,特别让那些失地移民和贫困山区移民得到妥善按排;城市建设和篷户区改造使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都是为共同富裕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要“钱”。钱从那里来,靠税收。国家己免除了农业税,也就是说农民己不交税了;工人普遍收入不高,交税很少;国家工作人员中高收入者交部分税,但也很有限;那么税主要靠谁呢?主要是靠企业,这里包括国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等。而企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经营也十分困难,破产倒闭,时有发生。所以我们不要光看到它们赚钱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付出的心血和承担风险的一面。
        现在部分人中心里不平衡,出现“仇富”心里,并不是针对这些合法经营者,主要是对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利者,特别对政府中有些工作人员利用“权力”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更是深恶痛绝。解决这部分问题,一是靠法律,二是靠时间。随着法律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情况会慢慢好转。要知道这类问题,发达国家曾经同样有过痛苦的经历,我们应该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一顽症。
        中国有句谚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试想如果没有当年“允许一分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万马齐喑的死沉局面,能有今日的大好局面吗?
        历史是不能倒退的,它的发展是波浪式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解决矛盾,不断推动社会前进。任何不正视矛盾的盲目乐观情绪,或无所作为的悲观情绪都是不对的。我们只有站在历史高度审视前进中的问题,就会勇敢的承担起历史责任,勇往直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