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偶然淘到一本四十年新的“古籍”:
书是1972年版的,但看起来1970年就写好了。
领袖的“思想”是如何融入半导体的?咱正传归书。
太祖好斗,所以科学不是工具,而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武器。科学称为武器还是别的在这里倒无伤大雅,国学的要害不在此。
如果上一章还边缘了“科学”一下,这章的“国学”层次就更高一档,太祖爷这段说的什么呢?别一根筋。这与半导体收音机的元件选择有何关系?不忙下结论。
此处的国学更简单,“普及”就是“简易型”,“简易型”就是-----不能乱衍生,国学是单向的,先哲引导你,不可开导先哲。
这段从国学到“超外差”,不能说全不沾边,太祖爷说要“善于学习”,自然没错。老汉的奶奶在老汉小时候让老汉学会某事时也常说,“动动脑子”。老人家虽一双小脚,但认识些字,回想起来,老人家小时候教育老汉的有很多国学。除了“动动脑子”,还有“别犟嘴”、“走路看着点儿脚底下”。
这一段太祖说的其实比“摸着石头过河”要靠谱,船与桥都是比涉水高一个档次的手段。只是,依然是很大的国学,很小的半导体。除了半导体之外,“德智体”,“宋体”,“保存尸体”等都能受此国学的指导。不知各位有何想法,老汉的感觉是到此为止本书的国学基本是走“笼而统之”的路线。
笼统之后,国学的奥妙还在于要有魅力。比如这里,魅力就是把“学习”用很不同的语音语调说出来。“你对那个汽车不能开么?那么,你去驾驶学校去受训吧!等你的师傅教会了你,你就能开汽车了”。
表扬太祖一下,这一段说的不赖,虽然还是大国学,小半导体。这里太祖爷说认识世界需要不断前行,其实是对钻故纸堆“国学”的否定,包括他自己的东西。
这本“古籍”一共七章,到此结束。
文革时,别的国学都废了,太祖的东西成为唯一国学供大家享用,这种用国学指导某个具体学科的套路很普遍。这本书,抛开“领袖”的“教导”,对半导体收音机从选件到线路到加工再到调试写的满专业的。 而太祖爷的“教导”,也没有选用“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那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斗争经典。像“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能说全不靠谱。可是,“国学”的致命要害正在于此。像下面这个在当时算是复杂的线路图:
如果你原来不解此图或是不能设计此图,在高声多次朗诵了“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完成解决任务的方法问题”之后,你依然处在不解或不能状态。国学是国学,半导体是半导体。半导体为了国学而国学,虽劳神,撑死了就是拉大旗作虎皮:
那几个字应该不至于让收音机失灵。但是,靠国学指导半导体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在这本书出版前后的1971年,这个东西诞生了:
是的,电子邮件,还有这个符号。互联网完全是独立于“国学”之外发明的,反过来说国学没能指导出一个互联网的创意。无论半导体还是互联网,国学指导出来造福全人类的大手笔还没发生过。
这个世界一百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当全世界只有咱一个国家有“国学”时,这门学问给咱们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未来的益处咱也该好好思考一番。国学曾让中国进步吗?国学会把咱们带向光明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