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一位风华正茂的孩子香消玉损,有点感慨中式的教育里太重理轻文了一些。逝者的学习重点是专业知识,她的生活重点是今后的成功,交朋友也好,读书也好,都是为着今后的成功而展开的。最后自己迷失在没有自我了。美国许多有名的州立大学其实是“职业培训”学校,这些学校与好的私立大学之间的差别在于对学生作为个人(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上不一样。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大学是为了找一个饭碗,上一所“职业培训”的学校,象A&M确实不错。可对一个心比天高,资质不错的孩子,也许人文的教育该多一些。不少象A&M的“职业培训”的学校其实对高资质孩子是提供跨系跨专业的选修的,可惜她只注重在科学技术上。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感慨和网上找来的逝者的背景资料。愿逝者Rest in peace。)
我的大学时代是科技兴国的时代。在经历了文革,中国教育荒废了十几年后,中国人终于领悟到了读书的重要。大学生被喻为天之骄子,而校园里的年青人也没有辜负国家和父母的期望,珍惜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校园里到处是为占据教室前排的座位而早起的同学,而傍晚是灯火通明教学楼。。。
天天捧着教科书渡过了大学的前三年。英文不好上最差的班,天天在自己补习;别的同学拿着英文的专业书(还记得Stryer的Biochemistry吧?那是教授讲课的蓝本)在为出国准备的时候,而俺只能复习自己的课堂笔记和中文的教科书,试图把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逻辑地串联在一起,便于自己记忆和应付考试。。。一天一天就这么三点一线,重复地渡过。
大四终于来了!考试没那么多了,同学们开始考虑今后的去向了,生活也变得轻松了。我呢,也“失恋”了。
又拿起了书本。这次是闲书,文学名著了。英文功底差,只能读中译本,好在大学的图书馆这些书是没有人和我争的。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让我懂得了人生本来就该是充满迷惘、失望、挫折和痛苦的,正好印证了我们中华名著“红楼梦”关于人的命运是先天就定好了的哲学;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让我真正理解了人生来是平等的真正含义: “虽然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魂墓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我站在这里,并不是用习俗、惯例,甚至不是用凡人的肉体——而是用我的灵魂告诉你,我们是平等的!”多么的回肠荡气!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又把我带进了一个阴沉窒息的世界,让我理解了人性的贪婪和占有欲的永无休止,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人性和理解他人;让我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当数雨果的“悲惨世界”,从那里终于领会了人生历经艰辛,要追求的Happiness其实就是看到他人的笑脸,并从中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
没有了怨天尤人,生活里才有阳光。而这些文学名著正好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低沉期,给迷茫的我指点了迷津。回头看,如果说专业知识让我现在还能挣回面包的话,这些闲书正好是我厨房里的调味品,它们让我烹调出来的食物味道各别,丰富多彩。。。
如果有轮回的话,我的这一趟算得上没有白走。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附背景资料:
November 2, 2012
Heng “Nikita” Guo, an MBA student in MIT’s Sloan School, passed away last Friday in her apartment in Cambridge.Her death has been ruled a suicide by the Medical Examiner’s office. She was 28.
Her death certificate, filed Oct. 30, states that she hanged herself. She was discovered by her husband, Bochao Zhang, on Friday evening.
Guo was born in Lanzhou, China on June 5, 1984. She lived in Shenzhen, China before moving to the U.S. in 2001 to pursue a B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Texas A&M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her LinkedIn profile, while in college, she was involved with The Academy of Future International Leaders, the Asian Presidents Council, and the Aggie Band.
Upon graduating in 2006, Guo moved to New York City and worked on Wall Street in investment banking, private equity, and hedge fund roles before enrolling in Sloan’s MBA program in 2011.
Nikita was also the Founder and CEO of Natural Loong Group, a startup tackling preventive healthcare by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Indian and Asian healthcare knowledge, according to Guo’s blog.
She was expected to graduate from Sloan in 2013.
The news was announced to the MIT community on Tuesday, through a campuswide email from President L. Rafael Reif. “Such a loss of a promising young person is intensely painful,” wrote Reif in his email. “Our hearts go out to Ms. Guo’s husband and her family.”
He encouraged students to reach out to those around them, with a reminder that students should contact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t 617-253-2916 if they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A private funeral service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Those looking to send flowers to the service should emailjmwong@mit.edu.
独立思考,规划未来,建立正确求学理念
来源:《人生设计路线图》 作者:郭晏均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01日 03:11
高燕定:郭晏均的成功路线图 (作者为逝者的留学升学指导)
在充满幻想的17岁花季,深圳少女郭晏均背着书包上学来
2001年夏天,我到休斯敦机场接一位深圳的高中生,这是一个学业优秀、性格开朗、雄心勃勃的17岁小女生。途中,小女生说,准备第一个学期就修24个学分,一学期后转学到斯坦福大学。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学生,但是,如此轻狂者倒不多见。
小女生认为得克萨斯A&M大学名气不够响,甚至还有人叫她“农机”大学,很多中国学生就因为这令人哭笑不得的校名,怕“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对它望而却步。实际上,这是一所世界著名的超巨型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全校4.5万学生里,2001年入学的新生中有171人是国家荣誉学者,总数居全美大学第六位。
还怕没有对手?只怕你自己不够强!
学校的名声不够响,问问你自己,上大学,为的是什么?
我说,上大学,接受教育,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生存,为了获得理想的职业,达到美好的人生目标。
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是什么?
小女生是我见过的少有的、有理想抱负和宏大目标的中国高中生,满脑子的生意经。她准备学习生物化学,将来组建自己的生化技术公司。不难理解,这几年媒体对生物技术的爆炒,使很多人产生这样轻松的想法。她的理想是用学到的技术经商,而不是搞研究。她在国内曾获得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数理化基础皆好。不过,我说,学化学、生化,只读个硕士不算啥,如果读博士,从大学本科算起,到工作,拿绿卡,得经历十多年。
小女生大喊,晕了,晕了,那还不得熬成个老太太才出头?罢了,罢了。
她的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医院的科主任,父亲是成功的电子商人。第一学期末,父母来探望,讨论孩子的未来。母亲认为,辛辛苦苦来留学,一定要读个博士,最好还要个博士后——据说,在国内博士后甚至被当作最高学历,能进博士后实验室的,名声就响当当。父亲经商,注册公司的名称都用女儿的名字,可见他的期待。他直问我,有什么意见。
我的意见?
转学的事就别提了。强手如林的斯坦福,初来乍到的外国小女子,准备去垫底?要在那里“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我担保,只要你自己够优秀,这个大学足够你翻腾,足以帮你达到任何目标。
为何大一入学就参加军校?“为了以后不后悔”,她说
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5个小时的“持久战”,一直到半夜,我硬是狠心粉碎了高知慈母的博士情结:博士,读不得,读博无异于自毁她的理想、前程,那绝不是通往华尔街的“捷径”!
接着,再细画路线图:大学毕业,千万别读研,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远远强过研究生的招牌,最好去投资银行、顾问公司。优秀学生个个可以读研究生,华尔街却只在优秀学生中百里挑一。找份好工作,先干两年,再读MBA,这是通向顶尖商学院的最佳“捷径”。
修课要悠着点,千万别自我陶醉,第一年成绩很重要,没有好成绩,什么都没希望;只有好成绩,还缺一大半,社会活动很重要,没有工作经历,没有工作经验,什么好事都轮不上,想都不要想;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有了一份工,就要找下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要出头,先得“下地狱”,美国机会均等,但是绝对不养懒人。
这份“计划书”、这张“路线图”,当然是根据小女生已经具备的优秀素质和她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她绘制的。
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她以一个大学本科生,不但担任数学系初级微积分的助教,还当上了化学系25个学生实验课的助教,时薪17美元。她得意地来报喜,我吝惜地只轻轻给她一句赞扬,紧接着就大泼冷水。这有啥稀罕?暑期在哈佛大学修8个学分的化学已经拿了A,成绩单上一直保持的4.0,早已证明了你的学业能力。可是,上次物理比赛,1 200人参加,你得了第一,教授同意让你进设备昂贵的大型磁场实验室当助手。因为没有工钱,自己还要开车,一直就没想去。本科大学生,能挤进实验室,给教授当助手是最稀罕的,不挣钱也罢!有限的时间应该拿去做最震撼人的事,挣钱的日子在后头嘛!
不想,她真听了我的——这个很多家长常常听不进去的古怪建议,她能接受,真是难得。她还真舍得辞了那两份“高薪”工作,钻进教授的实验室,做分文不挣的实验助理。这是一个专门研究运用于高能电子加速器超导磁铁的实验室,全美国只有3个类似的实验室。这位教授曾任得州加速器中心主任,现任加速器技术公司总裁。能够进入这样的实验室,说明很多问题:高智商、研究精神、耐心、成熟……她在不断更新的简历上,把这个经历摆在工作经验栏的第一位。几个月后,她找到了第一份暑期工,在一个生产电气阀门的公司做设计,月薪3 500美元,还有加班费。
不是说美国经济不景气,就业难吗?
3个月的暑假实习结束,公司老总的信件跟着来,希望明年暑假再来干,希望把本公司作为你毕业后的选择,希望……那时,她才19岁,读大二,然而,人生设计、职业发展的谋略已经学得不错。此刻,她把眼光转向了华尔街。
小女生的脑袋已经转开了。
靠着“人生设计”的理念和自己的顽强努力,在这个有4万多学生、数百名国家荣誉学者的大熔炉里大练身手、游刃有余,小女生一直红到当上了亚裔学生会主席联合会的主席,每星期和副校长共进工作餐;在这个白人学生占83%的典型的白人学校里,她入选为全校仅有18人的“未来世界领导者”,照片和个人简介整整一年挂在大学官方的网站上……
我揶揄她,还去不去斯坦福?
她摇头笑答,不去了。
有没有过受歧视的经历?不但从来没碰到过,反而处处被善待,什么好处都得到。
刚到20岁的她,如今已不再是满脑子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小女生。只不过短短3年的时间,获得十多项荣誉和奖励、6份荣誉奖学金。这个世界很“不公平”,金钱总往不缺钱的人手里塞。
全校300多名学生申请花旗集团投资银行的工作,她与绝大多数商学、经济“专业”的学生竞争,成为仅有的两名“幸运儿”之一,以投资银行新聘人员的市场价,年薪6万美元计酬录用,还会有美元的年终奖。投资银行的竞争惨烈,即使在哈佛、斯坦福的申请者中,也只是屈指可数的“百里挑几”。她的成功,令我这个规划师也为之狂喜。她确实是过早地脱颖而出,加入了精英的行列。
我把她的故事展现出来,是为了再次证明,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职业路线图是需要好好绘制的。在规范化的社会里,具有科学理性的人生设计,人们完全可以不靠机遇、不需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上的成功。
没有能够快速接受新思维、新概念的她的了不起的父母,她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母亲在一个晚上放弃一辈子的博士情结,父亲既没有“名校死结”,也不担心“女生不适”的工程专业影响对她在商业上一展抱负的期许。他们一旦认清形势,就鼓励她在科学的人生职业规划的路上大步前行。
(本文摘自《人生设计在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