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人那,就是贪,说起容易做起难。谁不是面对问题就急驰火燎,急于下手反而越搞越糟。为什么惠普会连续出现减计:上季度为收购的EDS憋胀108亿,这一季度又为收购的Autonomy撇帐88亿,究其原因,就是贪婪的惠普领导人,看到这家传奇的企业在自己手上表现不彰濒临绝境,就希望当救星反盘拯救,结果个个操之过急,不择手段,两次暴食都给噎住了。这就是典型的欲速则不达,为偷鸡(机)结果融了太多的米。我们只要稍稍回顾那不远的历史,就能看到事情发展的端倪。
急于转型而操之过急,结果惠普不得不为领导人的冲动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2010年Leo Apotheker出任CEO,此时惠普面对很多问题:受困于各个部门徘徊不前业务低迷,包括电脑、打印机、服务器和网络各部。他认为惠普以硬件为寄托的大平台正在萎缩,必须强行硬转软的大战略,因此主张休克疗法。为此,他错误地放弃智能手机的开发、放弃对平板电脑的提升,减缓对云计算等趋势的追求。
当时Leo的总看法没有什么大错,但对惠普这样的巨兽公司,不是靠一下子砍几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的,更不能为了无休止地压缩成本,就把未来极有大增长希望的研究投入给放弃。这类急功近利的手法,其实,Intel的Paul也犯过 --- 他为了保住主机芯片和CPU主业务,也把未来具大利润的移动芯片研究开发给卖了。就是说,你的看法不错,目标正确,但手段过激的话,也是徒劳无益的。
首先,2010年8月,他把刚发布了6个月的TouchPad平板电脑给绝然放弃,让多少WINTEL人捶胸顿足;那可是Windows的希望那。那一代不敌APPLE产品,其实又不是他的错,主要是微软的开发不力,晚了至少两年。但多少年来,你惠普吃的就是INTEL+微软的饭,知道因为Intel多核多路有问题,还不是另选高明走出低谷。这次你不能等待微软的产品,又不想坐以待毙,所以选择了彻底放弃。当时的他可以说也是无计可施,但彻底放弃就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至少,这对聪敏的Leo来讲,自我构铸人生的这么大污点,实在有点大可惜。
接着,他开始谋划出售处于全球第一位的传统PC业务,结果遭致大银行大医院大国防等大客户的一片恐慌,他们大有舍惠普而去Dell和Lenovo的趋势。为此美国会还演绎了一场抵制Lenovo进入美国防领域的大秀。惠普董事会毅然决然拒绝了Leo这项自刎举措。当时,Dell乘大客户的恐慌心理,全力攻城略地拿下那些新的或惠普到期的合约,赚得手里流油,大力买下了在云计算有实力的核心技术,给惠普的业务造成巨大打击。这是Leo的错误思想给惠普造成的巨大而不能弥补的历史性损失。这也是惠普人不能原谅他,让他下课的最大原因。
再是,他马上接着宣布斥资103亿,收购英国的软件公司Autonomy。这就有了上历史的一幕“会计欺诈”。按甲骨文CEO Larry Ellison的说辞,惠普的高管们实在是喜欢当冤大头。其实,就是在平板手机受挫、传统PC又被吞噬的尴尬大势下,Leo和董事会一片惊慌不知所措,所以就饥不择食地摊出了他们看到的所有可能,不择手段地要捞一根稻草。此时的惠普,已经没了谋略,行使的不是战略,都仅仅只是无头苍蝇的闹剧嗡嗡叫而已。至此,Leo玩完了,他的11个月的惠普历史到头了,人生的事业也到头了。
2011年9月,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惠普董事会决定炒掉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冒进家伙。接着任命了Meg Whitman为继任。她虽说不放弃平板,但也就清了一下库存再也没下文;明白宣布不放弃PC,但一年来也没大起色,一年里又下降14%。整合Autonomy不彰,其价值还剩惠普当初收购时的15%。可以说,今天的惠普,连续撇去200亿的巨额帐面资产,就是急剧转型改革闹剧的应有下场。Leo、Meg以及现任的董事会,你们可以轻易地撇去会计帐,但你们可永远撇不去自己对历史的责任帐。
软件真的就是惠普的极乐世界?
看看Leo那短促而不堪的任期,是人都能为惠普的种种失误找到注解。加盟惠普前,Leo曾在德国的一家软件公司SAP长期任职,据说成绩不错。很多与他共过事的SAP员工表示,很赞赏他的才能(据说会五国语言)和干劲,但执着的方式,形成了他专制的管理风格,时不时就会扰乱董事会的决策,也让他自己迷失方向。像对Autonomy的看法,它的产品就是帮大企业大组织挖掘电脑网络中的海量数据,是很有前途,但那时该公司到处在找买家出手,很多投行明星都为它推销,像Qatalyst Partners的投行家Frank Quattrone就扮演了舞台的帮办,你Leo就不必以超64%的溢价出标了。可见他的处事多么一意孤行。
2010年4月,Frank和Autonomy的CEO Mike Lynch首先向甲骨文展开推销。虽然未披露价格,但CEO Larry Ellison就坚持认为Autonomy的财务状况不足以支撑60亿市值;甲骨文联席总裁、惠普前CEO Mark Hurd认为,Autonomy的增速太慢;负责并购的主管Doug Kehring甚至质疑Autonomy的利润率虚高。所以同年9月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甲骨文CEO Larry Ellison直斥:Mike疯了,要价高得离谱。在竞争对手这般压价下,Leo酬铸满志,志在必得,竟出了比60亿还高一倍的价格。可见,不是Mike疯了,是Leo疯了,是惠普的董事会疯了。
Leo的背景,使他把Autonomy视为惠普进入软件世界的通行证。其实,当时Autonomy的业务根本不到惠普总收入的3%。就是说,即使100%整合,也不过养活3%的员工,你说有必要砍左臂伤右臂,如此孤独一掷?Leo和他的首席战略技术官Shane Robinson聘请了毕马威来评估德勤2月份出具的Autonomy审计报告;2011年7月末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就将这一并购计划提交给董事会;8月,HP CFO Cathie Lesjak认为交易成本过高,表示反对。但其他董事成员支持Leo的选择。他们一直认为这是HP的前途,是惠普离开地利润硬件平台的出路,是惠普走向高利润软件行业的第一张牌。可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操弄一意孤行的人。如同中国的大戏捉弄执着的薄西王和一意孤行的温管家一样。
再说,软件行业,真的那么好赚?SPA小,可以。至少,惠普太大,Autonomy那个平台即使赚钱也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撑惠普这个庞然大物。
何况,Autonomy的利润率被表述大
虽然Autonomy财报显示,在被惠普收购前的12个月,该公司营业9.31亿,营利3.95亿,但这里包含了对软件Zantaz的年度使用收入,Zantaz网络程序是帮银行和律师事务所按有关法规保存流水文件。这类业务一般应按合同期分月/分季计入收入,但Autonomy却一次性计入了所有收入,从而粉饰了利润数据。(其实在年度会计结算上,根本没什么区别)。
还有,Autonomy的电邮和文档存储系统Arcpliance并未普及,但公司依旧通过会计手段夸大了真实利润率。专门提供法务会计调查服务的CBIZ MHM公司董事Dana Basney说,“在软件行业,很多公司靠修改收入确认方式,来表明自己高利润,这一惯用手段在软件业评估很普遍,也很好用。”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Michael Cusumano认为,由于不像实体产品那样容易计算,导致会计准则很难在软件行业推行。自1990年以来,有高过半数的软件上市公司,由于账目问题而要重新发布财报。有的是因为对销售额和产品回收科目的分类方式错误,有的则是将持续性的技术支持服务收入记入了产品授权收入。他说,“很多时候,会计师事务所并不擅长这类作业。就说是欺诈,也隐藏很好。除了软件行业的“工业会计”能审计这些问题,一般的全能会计是不擅长这些作业的,即使大的跨国会计行。”
对于Autonomy,惠普是接受后,业务不彰,才怀疑公司有问题。在Autonomy的问题披露后,惠普股价跌至10年新低,令这家在五年间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的公司雪上加霜。虽说两任CEO Leo和Meg都对Autonomy的交易过程和审查流程进行了辩护。然而,他们的失职是很明显的。
虽说,惠普并未安排Meg接受采访,但她在公司的第四财季电话会议上表示,惠普董事会是依据德勤和毕马威的审计报告做出决定的。德勤拒绝发表评论。毕马威则表示,他们仅为这起交易提供了有限的服务,与审计无关。而惠普总法律顾问John Schultz说,“德勤当时显然没有发现问题。对我们惠普来说,要我们自己去发现这些问题则非常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
John透露,Autonomy虚报了2亿美元收入,其中包括将PC和鼠标的销售额也记为软件收入。Mike则辩称,那些PC和鼠标是和软件绑在一起销售的,不仅符合欧洲会计准则,而且,不能因为你惠普有硬件销售部门,就要人家软件公司都把捆绑一起的机器和鼠标都分割开来计帐。你们只是希望通过这一指控来掩盖你们对Autonomy的经营不善。你们要找替罪羊,我恐怕不会替你们背黑锅。
并购的败笔凸现惠普的整合无能
历史上,惠普的并购出现过太多的败笔。1)对Palm的收购让投资者失望至极,一个伟大的掌上鼻祖到了这一代惠普手上,就自宫废了。2)对webOS操作系统和TouchPad平板电脑的开发,毫无长进,从未对市场带来过任何惊喜,这样一个划时代产品,就这样陨落了。3)康派克这么一家本来就业务重复的并购,没有发挥市场效益,20%都没有,并购两年后,并购所带红利消失矣尽。4)本来如日中天的EDS到了惠普两年,已经没落于IBM的进取和印度IT服务外包企业的大军中。5)这次Autonomy,不到一年,85%的认定市值不见了。
从这一系列的惠普并购看,这代惠普人的短期行为太重。虽说有长远的战略预期,但没有任何长远的战略整合,更没有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战略预期的努力实施。大概就是因为惠普的CEO换得太快的缘故。这也让我们担心,Intel开始考虑外来CEO,这个问题是否该慎重考虑:外来人,尤其非行业人,他们能对Intel有长远的实践、奉献、和牺牲精神吗?惠普的路线图,不得不摆在Intel董事们的面前。这可是个普世的警种。
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连续折腾
截至10月31日的财年,惠普的现金流有106亿,超过迪士尼、联邦快递、麦当劳和Visa。就是说惠普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所以这些外来的CEO才敢折腾。折腾了两年,惠普的大状况没有丝毫改变,今天Meg所面临的问题和两年前Leo上任时的问题,没什么两样,战略挑战一样棘手。
如今,HP的对手个个彪悍,强手如云。一方面,要在企业市场挑战手头现金更丰厚的IBM、甲骨文和思科,还要对付一群中小公司的撕夺;另一方面,在消费PC市场遭遇Dell、联想、宏基的多面夹击;在手提电脑市场,不仅面对传统的对手Dell、联想、宏基、东芝,还有面对如日中天的苹果、新秀华硕、和当今新贵三星。至于在通讯移动计算领域,惠普已经全面败北,但目前有了Intel的超薄结构,有了微软的WIN8,惠普完全有重整旗鼓的大好机会,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通常心,而今迈步从此越,就有望成功。
家底厚,也经不起这么连续的多次折腾。要是再来一个EDS或Automnomy整合,再来一次减计100亿,惠普就会成为5年前的AMD,就真的耗光了玩完了。所以,庞大的惠普还有一线之隔才能到溃败的地步,还有一线希望去争取进一步的发展。今后两年,是惠普的关键。不过,去年秋天Mege接替Meg,被业界看为惠普的希望。现在希望变失望,市场没了定心丸,惠普该怎么办?再换CEO,再折腾新概念?显然,虽说老婆新的好,老换那家财可是会被折腾光的。不是吗?中国如今能发展,重要的就是大局总体稳定。当然什么事都有例外,像人家泰康,换老婆换成了驸马爷,立马身价翻几番飞黄发达,羡傲世人。所以惠普的领袖,宜将思痛追新秀,不可沽名学老庄。
我们必须说,惠普的领导人目标还是对的,都是想拯救自己手握的这家濒临绝境的硅谷传奇企业。但他们实在都操之过急了,让惠普为他们的冲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启示我们,中国的改革也不能按普世派的快速疗法,也要按两头腿走路的老办法,逐步减弱一惯制,逐步减弱既得利益的垄断。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要让民众富起来吗。你看惠普的一系列激进改革手段,不仅没有让大股东小股民受益,而且还要每股亏损,那你转型何为?过去十年,中国民众收入占GDP逐年下降1%,中国十年的董事会把改革本末倒置了。现在必须把他们改错的再逐步改回来 ----加大蛋糕分配,提高税收基点,回收不明来源财产,加大打黑反腐。长风破浪会有时。
俱往矣。雄关漫道,沧海横流。而今迈步,千万别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公司的转型是这样,国家的改革是这样,个人的人生发展也是这样。让惠普的冲动故事给我们一个警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