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爱情以外,古代诗词里也有其他讲亲情友情情真义切让人读之泪下的作品。
不说很古代,就举两首顾贞观的感人的《金缕曲》为例,我常读至泪下。
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 平生万事 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 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翻云覆雨手
冰与雪 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 依然骨肉 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梦薄 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 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成一诺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后 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 夜郎潺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 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 观顿首
需要了解背景,才能理解那里面表达的感情。顾贞观的这两首词,其实是一封信。他的朋友被发配宁古塔,他悲情溢于心中,自然而成,全词没有虚语,完全是肺腑之情。没有含蓄,完全直白。感人至深。
纳兰容若读了后,和父亲说情,放了顾的朋友。所以这词又叫赎命词。以词章能救人性命,可见真情相通。
千古之中,唯有真情能感人,能流传。
这首词的背景是清顺治十四年的江南科场案件,当时好多顾贞观的师友都被牵连,有的死了,有的发配。他的好友吴兆骞被流放宁古塔。他为了营救好友,数次入京,求取微薄功名,最后给纳兰性德之弟当家教。所以有,"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这当中有愧疚。别的师友都在受苦,自己却要去清廷钻营,低三下四,却依然没有人脉和能力救自己的好友。
顾贞观好友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 誓言。
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
二阕《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顾为了救好友,在纳兰府中跪过。)
顾贞观是江苏无锡人,我祖籍是江苏无锡,和他攀个同乡。
下半首词中最感动我的,是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吴比顾年长,17年过去,因为经历坎坷,两人都老了。"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他要朋友保存体力精力,留到活着回来见面的一天。还有一层意思是,即使二人相隔万里,或者即便不能活着见面,也要心魂相守。
友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