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去上海时,第一次走进上海博物馆,一座时尚别致的博物馆。它不同于故宫的金碧辉煌,也有别于碑林的厚重古朴,我认为只有上海这座有灵气的城市才会有中国最有特色的博物馆。虽然喜欢,但第一次涉足,毕竟有点不知所措,从一楼看到顶楼,看了很多,反倒没有注意到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座几千年前的青铜鼎。而上海博物馆就是按照这尊定的造型建造的,呵呵,我自豪啊,中国自有中国的气派。我还记得当时扎在我身边的某人对着一幅不太有名的人字画说,瞧这字写得,太棒了,名家也就这样了。此次三月行,在我们科长和我的提议下,增加了参观博物馆的内容,科长跟我说,他在中国驻在的时候,最喜欢带客人去这座漂亮的博物馆,而客人们看了都相当满意。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馆内有很多字画,所以,这一次我想好了,就看字。博物馆里的灯光都是感应电灯,等你站在灯下面,电灯就亮起来,这样既看得清楚,又保护文物,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我不会写字,但有兴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渐渐学会看字,有没有功夫,好不好看,喜不喜欢,什么书等等还是知道的,再具体就说不清了。 上海博物馆是让拍照的,所以,我对着宋徽宗的瘦金体字画照了下去。
这幅是宋徽宗的儿子还是父亲写的。
还有唐伯虎的字,还有没听说过名字的字。回到家来,我专门让某人欣赏,先问他字怎么样,然后再告诉他是谁的作品。我指着唐伯虎的字画说,你看这字怎么样,他说好。我又说,你仔细看,到底怎么样?他看看还是是说,就是好,你看这个字,那个字。。。。。。嗯,比我想的更有判别力,没有唬住他。
是的,人家家里有位舅爷爷,能写两笔,我家有一幅舅爷爷的字画,我也喜欢。 虽然不会舞文弄墨,但仍然想附庸风雅,家里的一间和室,专门有挂字画的一方空间,我们想当年搬进来的时候立刻就挂上了舅爷爷的字。如今这幅,是某人回国在扬州一间私人画室买的。据主人讲,这是他得奖之作,不卖,而某人就看上了这幅,非要不可,最后谈来讲去,说服了主人,就买回来挂上了。那位扬州书画廊的主人说,扬州历史长,会舞文弄墨的人多,所以字画水平高,这个,我信。
放大点看
正如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说,再好的画家,他的好作品也是有限的。如此推理,很多没有名气的作品也不见得差,我们百姓之辈,找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挂来欣赏,也是不错的享受。 写字这件事,不仅是普普通通的写和练,写久了,有工夫了,不见得就能写漂亮,最终,成了名家的人,还是靠自己的灵性悟性还有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中国的书法,就成了艺术的一部分。
当然,也有我欣赏不来的字。此书是一位书法及篆刻家写的,拍下来主要是因为我不觉得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