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陈再道同志
刘华清 宋任穷 陈锡联 孔庆德
陈再道同志与世长辞了。我军这位杰出的战将,以卓著的战功、坚强的党性、磊落的人格,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悼念逝者本来就是哀痛的,何况又是这样一位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我们和陈再道同志相识在红军时期的艰难岁月,和他一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金戈铁马,以及和平年代的忧患奋进,深知他的逝世对我们党我们军队是多么重大的损失。
在我们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陈再道同志的英勇善战是出名的。毛泽东同志说他是“一员战将”,陈毅同志盛赞“再道之勇”。而这“一员战将”,这“再道之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战争烈火锻造出来的。
陈再道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使他一心向往革命事业。1926年,他17岁时就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浓重的白色恐怖和反动派的屠刀,陈再道同志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勇猛地参加了1927年9月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并于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遭到敌人的血腥镇压,有人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生怕自己脑壳搬家,悄悄离开了队伍,甚至投敌叛变,成了叛徒。可陈再道同志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仅存的一部分起义人员毅然奔向黄陂县木兰山地区,坚持武装斗争,是著名的木兰山七十二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随红四方面军拚杀于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驰骋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战役中。他和他指挥的部队,攻空山坝,保万源城,渡嘉陵江,三过雪山草地,历经无数恶仗、大仗。由于他骁勇善战,忠诚于党的事业,几年间,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到师长、军长,成长为我军早期的优秀指挥员。
陈再道同志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再道同志由军长改任129师386旅副旅长。同年10月,按照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他率领仅有5个连队组成的东进纵队,由太行山区根据地奔赴冀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冀南地区处于平汉、津浦两大铁路经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这里是一片大平原,要在此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比在山地困难得多。同时,这个地区不仅有日本侵略军,有被日军收编的伪军,还有土匪、会道门、游杂武装。他们各霸一方,到处烧杀掳掠,社会情况复杂,秩序混乱,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再道同志紧紧依靠地方党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我军很快在冀南站稳了脚跟。不久,成立了冀南军区,刘、邓首长又任命陈再道同志为军区司令员,并派宋任穷同志到冀南军区任政治委员。经过他们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协助冀南地方党组织建立了二十几个县的抗日政权,地方武装由5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东进纵队也由原来的5个连队发展到3个团。1938年5月,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同志来到冀南。在徐向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陈再道同志指挥东进纵队四处征战,积极打击日军,严惩汉奸,向敌人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伪组织,建立抗日政权和群众团体,使冀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到1938年6月,东进纵队3个团发展到7000人,还建立了8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团,共2万余人。冀南根据地的开创、巩固和扩大,不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延安和太行等根据地,而且为后来参加“百团大战”、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清剿”和“铁壁合围”,打下了良好基础,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指挥员都是党指挥下的忠诚战士。陈再道同志的一生,自觉地坚定地听党的话,对党赤胆忠心,党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党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工作经常调动,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同志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司令员,中原野战军二纵司令员等职,在刘、邓首长的领导下,他率部激战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羊山集,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转战桐柏、江汉地区,决战淮海战场……在这些战役战斗中,他始终听从党的指挥,以军事家的全局眼光和广阔胸襟,积极率部完成本部队担负的任务,主动协同配合友邻部队作战。二纵主力在鄄城战斗中,担负攻坚战斗任务很重,当六纵在打任庄的时候,苗庄的敌人来援,给六纵造成困难。陈再道等二纵领导同志发现这一敌情,未等上级命令,就立即果断行事,主动调所属五旅去打苗庄,使六纵顺利完成了战斗任务。1948年我军进入全面反攻作战,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过去多以纵队为作战单位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于是改变为以兵团或集团为单位作战,不论是围歼战或阻击战,多是以两三个纵队为一个集团,往往根据部队所处位置与作战任务来确定指挥关系。比如1948年4月,野战军决定由二纵和华野十纵为一个集团作战,由十纵宋时轮同志指挥。后来为了配合粟裕兵团西进,上级又命令由陈赓来指挥二纵、四纵和华野十纵以及桐柏军区主力。不久二纵配合华野部队进行淮海作战,上级又决定中野的一、二、三纵队为一个集团,统一由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同志指挥。无论指挥关系怎么变动,作为二纵司令员的陈再道同志,总是从全局出发,自觉服从指挥,协同友邻部队,共同完成任务。他曾说:“整个中原战场是一盘棋,在中原地区的两大野战部队和各军区部队都要在这盘棋上活动,达到高度集中统一,特别是在大兵团集体行动时更是如此。指挥员必须胸怀全局,服从大局,否则,就不可能和敌人在中原决战。”陈再道同志在听党的话、维护我军集中统一的指挥方面,确实堪称楷模。
陈再道同志虽然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员,但他一贯关心政治工作,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并且拖住了国民党三十几个旅以后,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野战军的部署,利用大规模反攻的间隙,进行了整党和整军,开展“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活动。陈再道同志亲自深入部队了解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了有些基层干部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以及担心开展民主以后,部队不好管理等等思想问题。经过发扬民主,密切了官兵关系,部队生龙活虎,一片欢腾,为转入战略大反攻作了很好的思想动员和准备。陈再道同志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与他共事的人不管来自兄弟部队,还是来自地方,他都赤诚相见、密切合作。有一段时间,他当纵队司令员,晋冀豫边区省委书记李菁玉同志当政委。他对李菁玉同志很尊重,凡事都一起商量,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东进纵队不长时间就打开了局面。许多老战友谈到他,都称赞再道同志胸襟宽大,好相处,好共事。有不同意见,他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从不往心里去,事情过去了,又和好如初。他爱护干部,爱护战士,尊重地方同志,关心群众疾苦,他工作过的地方,上下关系、军政关系、军民关系都比较好。
陈再道同志杰出的战将品质和风格,在和平时期也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建国之后,他长期担任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总是坚决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民兵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六十年代,他在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时,发现培养了“硬骨头六连”等典型,为推动和平时期部队的全面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当林彪搞“突出政治”一套,有人要批判管训练的一位军区领导时,他挺身而出,在大会小会上说:“不要动不动就整人,抓训练,是我们党委集体定的,要说有责任,首先由我司令员负。”当有人向他搜集彭德怀同志的反面材料时,他大声痛斥:“我说彭老总是大好人,他做的好事你怎么不往本子上记?”在军委的讨论会上,他同样敢于对林彪的话提出不同意见。他就是这样旗帜鲜明地敢于批评,敢于斗争,敢于抵制错误的东西,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所谓“七·二○事件”,对陈再道同志进行了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面对强大压力,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与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一个浑身铮铮铁骨的战将本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的陈再道同志,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拚命精神。1972年,他重新工作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冒着重新被打倒的危险,不知疲倦地下部队,上灾区,搞训练,抓廉政。粉碎“四人帮”后,他已近70高龄。在担任铁道兵司令员期间,他还像当年战争年代指挥打仗深入前线一样,到南疆铁路、青藏铁路等铁道兵所在的各艰苦地区检查考察工作。从吴八老岛到金沙江畔,从长城脚下到巴山汉水,从南疆边境到唐古拉山巅,都留下了他不辞辛苦的足迹。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再道同志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为铁道兵部队的建设和祖国的铁路建设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即使不担任部队的领导工作了,还是时时关心军队建设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他病重住院,我们和中央领导同志到医院去看望他时,他一面为十四大的胜利召开而高兴,同时向我们倾吐他对部队建设的看法,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他所了解到的农村情况,希望抓紧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还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多么可歌可敬的战将啊!陈再道同志永远离开我们了,他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坚决听党的话,对党赤胆忠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英勇顽强,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优良作风;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关心部队,热爱群众,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高贵品德,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我们常青的事业中!
亲爱的老战友,陈再道同志安息吧!
悼念逝者本来就是哀痛的,何况又是这样一位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我们和陈再道同志相识在红军时期的艰难岁月,和他一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金戈铁马,以及和平年代的忧患奋进,深知他的逝世对我们党我们军队是多么重大的损失。
在我们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陈再道同志的英勇善战是出名的。毛泽东同志说他是“一员战将”,陈毅同志盛赞“再道之勇”。而这“一员战将”,这“再道之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战争烈火锻造出来的。
陈再道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残酷的阶级斗争现实,使他一心向往革命事业。1926年,他17岁时就参加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浓重的白色恐怖和反动派的屠刀,陈再道同志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勇猛地参加了1927年9月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并于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遭到敌人的血腥镇压,有人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生怕自己脑壳搬家,悄悄离开了队伍,甚至投敌叛变,成了叛徒。可陈再道同志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仅存的一部分起义人员毅然奔向黄陂县木兰山地区,坚持武装斗争,是著名的木兰山七十二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随红四方面军拚杀于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驰骋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战役中。他和他指挥的部队,攻空山坝,保万源城,渡嘉陵江,三过雪山草地,历经无数恶仗、大仗。由于他骁勇善战,忠诚于党的事业,几年间,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到师长、军长,成长为我军早期的优秀指挥员。
陈再道同志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再道同志由军长改任129师386旅副旅长。同年10月,按照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他率领仅有5个连队组成的东进纵队,由太行山区根据地奔赴冀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冀南地区处于平汉、津浦两大铁路经过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这里是一片大平原,要在此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比在山地困难得多。同时,这个地区不仅有日本侵略军,有被日军收编的伪军,还有土匪、会道门、游杂武装。他们各霸一方,到处烧杀掳掠,社会情况复杂,秩序混乱,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再道同志紧紧依靠地方党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我军很快在冀南站稳了脚跟。不久,成立了冀南军区,刘、邓首长又任命陈再道同志为军区司令员,并派宋任穷同志到冀南军区任政治委员。经过他们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协助冀南地方党组织建立了二十几个县的抗日政权,地方武装由500多人发展到1万多人,东进纵队也由原来的5个连队发展到3个团。1938年5月,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同志来到冀南。在徐向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陈再道同志指挥东进纵队四处征战,积极打击日军,严惩汉奸,向敌人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伪组织,建立抗日政权和群众团体,使冀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到1938年6月,东进纵队3个团发展到7000人,还建立了8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团,共2万余人。冀南根据地的开创、巩固和扩大,不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延安和太行等根据地,而且为后来参加“百团大战”、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清剿”和“铁壁合围”,打下了良好基础,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军指挥员都是党指挥下的忠诚战士。陈再道同志的一生,自觉地坚定地听党的话,对党赤胆忠心,党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党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工作经常调动,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同志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司令员,中原野战军二纵司令员等职,在刘、邓首长的领导下,他率部激战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羊山集,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转战桐柏、江汉地区,决战淮海战场……在这些战役战斗中,他始终听从党的指挥,以军事家的全局眼光和广阔胸襟,积极率部完成本部队担负的任务,主动协同配合友邻部队作战。二纵主力在鄄城战斗中,担负攻坚战斗任务很重,当六纵在打任庄的时候,苗庄的敌人来援,给六纵造成困难。陈再道等二纵领导同志发现这一敌情,未等上级命令,就立即果断行事,主动调所属五旅去打苗庄,使六纵顺利完成了战斗任务。1948年我军进入全面反攻作战,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过去多以纵队为作战单位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于是改变为以兵团或集团为单位作战,不论是围歼战或阻击战,多是以两三个纵队为一个集团,往往根据部队所处位置与作战任务来确定指挥关系。比如1948年4月,野战军决定由二纵和华野十纵为一个集团作战,由十纵宋时轮同志指挥。后来为了配合粟裕兵团西进,上级又命令由陈赓来指挥二纵、四纵和华野十纵以及桐柏军区主力。不久二纵配合华野部队进行淮海作战,上级又决定中野的一、二、三纵队为一个集团,统一由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同志指挥。无论指挥关系怎么变动,作为二纵司令员的陈再道同志,总是从全局出发,自觉服从指挥,协同友邻部队,共同完成任务。他曾说:“整个中原战场是一盘棋,在中原地区的两大野战部队和各军区部队都要在这盘棋上活动,达到高度集中统一,特别是在大兵团集体行动时更是如此。指挥员必须胸怀全局,服从大局,否则,就不可能和敌人在中原决战。”陈再道同志在听党的话、维护我军集中统一的指挥方面,确实堪称楷模。
陈再道同志虽然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员,但他一贯关心政治工作,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并且拖住了国民党三十几个旅以后,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野战军的部署,利用大规模反攻的间隙,进行了整党和整军,开展“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活动。陈再道同志亲自深入部队了解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了有些基层干部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以及担心开展民主以后,部队不好管理等等思想问题。经过发扬民主,密切了官兵关系,部队生龙活虎,一片欢腾,为转入战略大反攻作了很好的思想动员和准备。陈再道同志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与他共事的人不管来自兄弟部队,还是来自地方,他都赤诚相见、密切合作。有一段时间,他当纵队司令员,晋冀豫边区省委书记李菁玉同志当政委。他对李菁玉同志很尊重,凡事都一起商量,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东进纵队不长时间就打开了局面。许多老战友谈到他,都称赞再道同志胸襟宽大,好相处,好共事。有不同意见,他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从不往心里去,事情过去了,又和好如初。他爱护干部,爱护战士,尊重地方同志,关心群众疾苦,他工作过的地方,上下关系、军政关系、军民关系都比较好。
陈再道同志杰出的战将品质和风格,在和平时期也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建国之后,他长期担任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总是坚决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民兵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六十年代,他在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时,发现培养了“硬骨头六连”等典型,为推动和平时期部队的全面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当林彪搞“突出政治”一套,有人要批判管训练的一位军区领导时,他挺身而出,在大会小会上说:“不要动不动就整人,抓训练,是我们党委集体定的,要说有责任,首先由我司令员负。”当有人向他搜集彭德怀同志的反面材料时,他大声痛斥:“我说彭老总是大好人,他做的好事你怎么不往本子上记?”在军委的讨论会上,他同样敢于对林彪的话提出不同意见。他就是这样旗帜鲜明地敢于批评,敢于斗争,敢于抵制错误的东西,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所谓“七·二○事件”,对陈再道同志进行了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面对强大压力,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与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一个浑身铮铮铁骨的战将本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的陈再道同志,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拚命精神。1972年,他重新工作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冒着重新被打倒的危险,不知疲倦地下部队,上灾区,搞训练,抓廉政。粉碎“四人帮”后,他已近70高龄。在担任铁道兵司令员期间,他还像当年战争年代指挥打仗深入前线一样,到南疆铁路、青藏铁路等铁道兵所在的各艰苦地区检查考察工作。从吴八老岛到金沙江畔,从长城脚下到巴山汉水,从南疆边境到唐古拉山巅,都留下了他不辞辛苦的足迹。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再道同志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为铁道兵部队的建设和祖国的铁路建设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即使不担任部队的领导工作了,还是时时关心军队建设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他病重住院,我们和中央领导同志到医院去看望他时,他一面为十四大的胜利召开而高兴,同时向我们倾吐他对部队建设的看法,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他所了解到的农村情况,希望抓紧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还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多么可歌可敬的战将啊!陈再道同志永远离开我们了,他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坚决听党的话,对党赤胆忠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英勇顽强,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优良作风;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关心部队,热爱群众,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高贵品德,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我们常青的事业中!
亲爱的老战友,陈再道同志安息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王季男(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