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九把刀,和我们的青春

我读我写,因为我试着了解人心和人生。你哭你笑,因为你感我所感,思我所思,彼此明白,沧海一粟在宇宙荒洪中,并不孤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青春和爱情是文艺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连近来的电影也开始缅怀青春。从两年前,
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成为香港华语电影史上最卖座电影,到最近
赵薇刚破了五亿票房的"致我们将逝去的青春"。

虽然还继续管它叫爱情,但它的内涵和功用在每个时期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
在流行比基尼的时代,如果还穿着遮盖了乳沟的衣服,那免不了会招人耻笑的。

有位教堂的牧师在谈到孩子的成长时说,"家长不能从小教育孩子说性爱是罪恶的,
却指望孩子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面对这种敏感却又令人无法回避的话题,
既不能把孩子放纵成人尽可夫的淫妇,又不能把孩子束缚成性冷感的贞女,其中尺
度的把握常常让家长感到左右为难。

同样,在功利主义至上的年代,导演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如何在功利纵欲的时代车
轮下,守护住人心内最后一片净土,让薄如蝉翼的爱情,不沾染一丝世俗的尘埃?如
何才能把人们心中最柔软最美丽的记忆,捕捉呈现在两个小时的胶片上?

虽然爱有酸甜苦辣,有欢笑也有眼泪,两部电影都选择用唯美的轻喜剧来演绎现代
的爱情。在科技发展到可以上火星移民的人类,在看穿没了爱情并不会死人的事实
之后,更多人喜欢以打情骂翘的方式凌驾于爱之上,而不愿意为爱浪费一滴眼泪。

即使在同一个年代,海峡两边,对爱也有各自表达的不同方式。

大陆女生追着她中意的男生,"你说‘我不喜欢你’就是说‘我喜欢你’","你说
‘你烦不烦’就是说‘你真漂亮’"。在女方凌厉的攻势之下,被逼得无处可躲的男
生只能对向他表白的女生大叫,"你是神经病啊"。

台湾男生对他心仪的女生表白,"你是我追了N年的女生,我百分之一千万的要追到
你。" 而心里一百个愿意的女生娇羞低头 欲言又止,只为更长久享受爱情的花骨朵
将开未开时期待和甜蜜。

两部电影女主角的共同点,首先得是长相让人看着舒服,脸上再加点白嫩水灵的婴
儿肥,才能掳获人心。就性格而言,"致青春"里的郑微显然更富有杀伤力。她胆敢
三更半夜留在男生宿舍打牌,胆敢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人表达爱意。追求时是个义
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强悍。当爱逝去时又能壮士断腕,麻利得和尤三姐拔剑抹脖子一
般,从不给自己或别人留条退路。

而"那些年"里温情的乖乖女沈佳宜,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脸上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笑容,即使在责备人"你好无聊" “超幼稚"的时候,也难免给人
暗示性的鼓励。而面对爱慕的男子,她羞涩地说不出内心感受,只担心自己是否完
美到值得被人宠爱。

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除了同是帅哥,差别更是迥异。"致青春"里严谨内向的陈孝正童
年丧父,他的肩头承载着守寡母亲的期望,所以他不允许人生步步高的规划里出现
一厘米的偏差。读书对他是谋生乃至出人头地的手段,必要时可以为他的人生目标
而牺牲爱情。

而"那些年"里无聊幼稚的柯景腾却不介意做些徒劳无功的事,去寻找一些并没有答
案的答案。他崇拜李小龙,喜欢打篮球,偶尔编个鬼故事吓吓女同学。原本无可救
药常被老师体罚的差生,突然开始发愤读书,这一切只为了看一眼他心爱女子把头
发束起来绑成马尾的模样。他和她打赌,如果他拿了全班第一,她要为他扎一个月
的马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青春过后,大家开始回头找寻当年播下的种子。

即使对爱有不同的理解,两片却分享着同一个主题 - 对青春的致敬和留恋。 两片
中一些搞笑或温馨细节中都让人印像深刻: 等待恋人赴约时被咬的蚊子块,冬日里
和情人分享的一副手套,非恋到昏头不然说不出口的情话等等,都带给观众重回青
春的愉悦。

谁都曾经拥有,却又终将逝去的青春,温柔却又残酷,甜蜜却又苦涩。如一阵来去
无影的风,如一朵变化无常的云,在你还没完全领悟到其中的意味之前,它已经离
你远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