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日,二女,本人及社区一对华人夫妻,出游Annapolis(家夫坚持工作)。 夫妻二人,来美十多五载。现小孩暑期放回囯内外公外婆处休假。都是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妻学地质专业。来美之后皆有硕士文凭。 夫现谋职于计祘机公司。妻于一家经融公司上班。 本人提议去那海军指挥学院参观。 一行五人,到了市中心迷了路。可能因不是假期,路上行人并不多。开了半天,遇见一黑人,那夫自告奋勇上前询问后。回来,答,黑人口音重,没弄明白怎么走? 幸好对面护栏旁有贴地图。就派人上前查阅。想着那夫人本行学地质,看图应在行。就请先阅。半天后回来后,答,比例尺不对,无法看明白。 这时大女自告奋勇,过了大约五分钟,指明了方向。问,怎么弄明白的? 答,图下有座标说明。 参观完海军学院。回程车上,找话题闲聊。问那夫人为何上名牌大学地质系? 答,当时是从广东考去,地质系招收基本分数线最低,自己虽不敢兴趣但硬着头皮去学了四年。基本上是混出的文凭。 哦,难怪连地图都瞧不明白。不应该呀? 那为何大女认图?难道五年级就可认图? 其夫问大女,有学过地图吗? 答,是,不但学过,还开始学作标填图。问,感兴趣吗? 答,my favorite subject. 帮答,经常说,如果science 是only subject in school then school is fun to go! 但可惜还有很多別的学科。 不过,说明美国学文化还是以实用为基础而非死读书。 二女突问,what is a Cherokee? People or car? 夫,妻,答,不知。小女自答,Native American 。大女答,one of cars 。本人答,两者皆是。那夫,答,哦,见过那车。 大女问,How to spell Mississippi? 夫二人不答。小女一口气答出。 小女问,spell Pennsylvania 。夫二人又不答,本人答一遍。二女齐答,wrong! 还是大女有了正确答案。 又问那夫,你知道刚才为什么没听懂那黑人的问话吗? 二女答,It was fine for us! 那夫,答,他口音太重。那请问在国内时,各地方方言普通话你能听懂吗? 答,大部分?那就是。 其实好些华人经常抱怨印度或黑人口音太重,就认为他们英语差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华人语法学得很精,但口语和听力能力不敢恭维。不常听別人说话所致。 这在前几年我刚在学生堆里最明显。两三个黑人学生,大声七嘴八舌,本人就晕。但如今至少无论其声大或小声,也知其是嘲笑或尊重本人与否? 且听后不悦之后,能让其更正。 这则故事说明,一些华人常借故抱怨他人。严于待人,宽以待己。 总以为自己有理,不思己过。以至于不前进,反落后。 在美不入乡随俗,不了解美国文化,地理等,让人觉得无聊,无趣。 但我们下一代不应该也如此吧! 所以尽量创造条件,让下一代多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知识面越广,人越有趣,越利于社交。生活也就越多趣。 另一方面,美国教育以实用为本。小学五,六年级就对一些学科,辟如科学中的地震,飓风,海潮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至少二女可以深度解释hurricane seasons昰怎么形成的及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而国内学生只学书本知识而不结合实际,至少要等到大学阶段。甚至数学也是如此。这里学长度,量度时,以学以至用为准。老师拿出各种器具对比实际进行教学。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量具。如测量miles 的小车,用不同大小刻度的容器装水等等。让学生有实物概念。 去年二女学校,NASS 甚至把一个小型Hurricane实验室搬到其校,让学生体验风速对人的影响。 这种愉教愉乐的教育方式比囯内只学书本,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里会让学生学以至用,不会使知识太抽象,容易理解吸收。 再者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去投入更多精力和学习。但这对决大部分学生昰受益非浅的。 本人还是倾向这种教学实物式,而不是只拿知识去应对考试式。那不是死读书是什么? 知识学会的关键在于运用,活学活用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