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奇怪,希特勒为什么要去打苏联,日本为什么要去打美国。今天,在“几曾回首”论坛里看了千里的《朝鲜战争:美国民主决策机制与真相公开》(http://bbs.wenxuecity.com/koreawar/541255.html)一文,才若有所悟。这些掌握战争决策权力的人都是胜利狂。
“胜利,迅速而彻底地赢得胜利!”
“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这种话是典型的目的迷失。胜利永远都只是一种手段,它不会是目的本身。为什么要胜利?胜利之后会怎么样?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被抛开,胜利成了一切,一切为了胜利。称这种人是“胜利狂”应该不冤枉他们。
千里的分析很好:
可是,正如在朝鲜的步兵所了解的那样,获得一次“胜利”有时还需要另一次胜利来保障。夺取一个高地之后,为了巩固战线或者防止敌人观察,似乎总需要再拿下一个高地才行。而当时在我们大多数公民心目中的所谓“胜利”,可能只不过是打赢麦克阿瑟宏伟计划中的初战而已。
这样推理的结果,就是打一场你死我活的世界大战。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希特勒打苏联的动机——彻底的胜利!光拿下欧洲,不拿下苏联,总觉得赢得不彻底。打下小小的英国is not problem。他灵机一动,为何不利用打英国做烟幕,给苏联一个闪击?苏联肯定是块硬骨头,但只有拿下苏联,在欧洲的胜利才算是彻底。当然,如果他活的时间够长,这个彻底也会在将来转化为不彻底,必然还要打亚洲、打非洲、打美洲。只要有不听他话的,不服他管的,他看不顺眼的,他就要去打,不然就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日本人的思维也是一样的。满洲国搞起来了,但中国的威胁还在。打下了中国的北东中南部分(中国多大呀),东南亚的威胁还在。打下了东南亚,美国还在捣乱。不拿下美国,总觉得赢得不彻底,有后患,但也知道美国是块硬骨头,所以就搞了个偷袭计划。
就算打完了,又能怎样呢?人要么被杀掉,要么活着,活着的人无非还是过日子,想法子活着,再想法子活得好些,如此而已。希特勒、日本天皇、麦克阿瑟等人,就算占有了整个世界,还是和别人一样日作夜眠,变老死掉。卢梭在解释为什么原始人会杀死俘虏时就认为,如果没有现实的利益,没人愿意去奴役别人。说到利益,就有个边际效应的问题。显然,占有得利益越多,利益的边际效应越小,到后来管不过来、使用不上了,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了。
只有发了狂的人才会想着要“征服”整个世界。
当年马其顿的亚力山大王率领一支孤军竟然一直打到印度,估计也是被“彻底的胜利”的信念驱使的。他发现自己脚下的陆地原来那么辽阔,打下这一块,还有下一块,没边没际。他就一直向东打呀打呀,直到自己生病为止。等他死后,这个世界跟他一毛的关系都没有了。
中国的秦始皇也是这样。等他打下“天下”之后,感到让这件事有意义的唯一途径是自己长生不死。他灭六国后的余生都一直在忙乎着访仙寻药。因为当时传说仙人住在海里的岛上,所以他就一趟一趟地往海边跑,最后死在回咸阳的路上。
幸好杜鲁门总统否定了老麦的计划,不然美国就惨了,会死很多人,最后两手空空。打下中国会怎样?打下苏联会怎样?把中国人都杀掉吗?把苏联人都杀掉吗?又会怎样?全世界都是美国的殖民地又会怎样?美国人散布全世界又会怎样?还不是各过各的日子,还不是今天你和我好,明天我和你恼,时哭时笑,时吵时叫,如此而已。
关键是:你无法因为占有别人、奴役别人、屠杀别人而变得更美、更壮、更聪明、更长寿。你还是像别人一样,越活越老,最后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