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刺激?战机?

林彪和粟裕,刺激?战机?

几乎没人没听说过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比不同时代的人是笑话。

打仗不仅有时间因素,用通常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就是天时因素,还有地利因素,还有人和因素,比不同时代的人是笑话,比不同地利因素还有人和因素的林彪和粟裕即便不是笑话也好不到那里去,尤其是捧一个压另一个就是特别愚蠢的了。

前几天我写了个帖子指出香椿树朋友的贬林彪的帖子《Zt 台湾朋友为啥推崇林彪 2013-07-06 06:57:33 》有很多自相矛盾也就是说自打耳光的地方,请看我的《香椿树朋友为啥贬低林彪?》,后来我还写了《林彪和粟裕,指挥?战略?》。

后来,pta说他认为粟裕打仗刺激,林彪打仗不刺激,他用的粟裕打仗刺激的例子是孟良崮,请看《一个军事指挥家,强不强在与他有没有敏锐的眼光抓住战机,并取得胜利.》。

这里,我要指出香椿树朋友不仅自相矛盾自打耳光,他还打了pta的耳光,请看:

这是香椿树朋友用来贬林彪的原话:“吹捧林彪在井冈山上的功劳其实无法证明林彪是战神, 井冈山时期基本上毛泽东主政则是胜利, 毛泽东被夺权了则井冈山失败, 林彪并没有被夺过权, 他不能左右胜利与失败。 简单说, 林彪在井冈山就和张灵蒲在王耀武手下一样, 不过是别人筹划好了让他去冲锋陷阵而已, 最多调整一下进攻节奏, 把遭遇变成伏击(这是扯淡的事情, 如果又足够的时间与合适的地理条件, 谁会坚持遭遇而不是伏击?)。 林彪在井冈山的功劳都是战斗描写, 夸大吹牛的成分居多。 这同张灵蒲抗战时期的功劳一样, 把一个三五十米高的张古山硬说成是天险(不要脸的人先用海拔200米混淆山高, 被揭穿了之后再用数公里之外的低洼地与海拔高计算相对高差)。 中央电视台在为国民党招魂拍片, 顺便转张照片, 看看天险张古山是什么模样。”

pta认为粟裕打仗刺激的例子是孟良崮,而孟良崮打的就是张灵蒲,打一个抗战时期的功劳是“把一个三五十米高的张古山硬说成是天险(不要脸的人先用海拔200米混淆山高,被揭穿了之后再用数公里之外的低洼地与海拔高计算相对高差)”的张灵蒲怎么就刺激了呢?

我个人以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以弱胜强,都是以强胜弱,除非只看武器和只数人数,如果看到战术运用得当的因素,士兵的素质和精神的因素,指挥员的水平等等等等因素的总和,结果只能是以强胜弱。

粟裕在孟良崮打张灵蒲到底刺激在哪了呢?

武器,没说的,张灵蒲有美式装备,比共军强,美式装备很利害,因此很刺激。

人数呢?

这要看怎么算,都算上,肯定是国军人多,如果国军上下一致团结一心的话,局部的,共军肯定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具体到孟良崮就是张灵蒲孤军深入。

不会有人认为孟良崮打张灵蒲的共军人数比国军少吧?

当然了,也可以说74师士兵的素质和精神都比共军强,所以共军只能用人海战术。

虽说张灵蒲是抗日英雄,按照香椿树朋友的话,那也是“张灵蒲抗战时期的功劳一样, 把一个三五十米高的张古山硬说成是天险(不要脸的人先用海拔200米混淆山高, 被揭穿了之后再用数公里之外的低洼地与海拔高计算相对高差)。”

总不能把张灵蒲长的帅也当成刺激的理由吧?再加上张灵蒲的字写的好?张灵蒲还是北大历史系?

张灵蒲的遗嘱把老婆的名字都写错啦,而且还杀过老婆,他的遗孀嫁给他倒是够刺激的,玩命哪!

大家来看看,张灵蒲除了武器装备优势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优势?

张灵蒲长的帅不算啊,嘿嘿

都说粟裕在孟良崮打张灵蒲是以弱胜强,除了武器装备,粟裕比张灵蒲弱在哪了?

粟裕比张灵蒲弱在战术上了?还是粟裕的指挥能力不如张灵蒲?还是粟裕的战略能力不如张灵蒲?还是粟裕抗日不如张灵蒲?

粟裕没考上北大历史系不算啊,嘿嘿

74师的士兵在军事素质和牺牲精神等等方面比东野战士强吗?

反正是除了武器装备之外,我看不出粟裕在孟良崮打张灵蒲到底刺激在哪了。

不错,林彪是夸过粟裕说他打的是“神仙仗”,具体就是把握小,5、6分把握的仗粟裕就敢打,林彪说自己打6、7分把握的仗,林彪还说到了7、8分把握就无仗可打了,因为对手就会跑了。

因此,所谓“有没有敏锐的眼光抓住战机”其实是在有几分把握时打,打把握小的仗相对比打把握大的仗困难,打仗的困难就是牺牲会比较大一些,特别是对武器装备比较差的军队来说,这样看来,我个人理解林彪说粟裕打的是“神仙仗”应该是委婉的批评,因为比较好的战机是把握比较大而敌人没跑的战机,而不是把握比较小而敌人没跑的战机,也就是说耐心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孙膑“减灶”,难道第一天挖10万人用的灶的时候没有战机吗?难道第二天挖5万人用的灶的时候没有战机吗?为什么非要等到第三天挖3万人用的灶还不抓住战机赶紧打呢?难道非要等到晚上庞涓点火才射箭吗?

不错,“左倾”也许比“右倾”好听,但是共军的重要将领里,包括毛主席本人,又有几个没被扣过“右倾”的帽子的呢?

打“神仙仗”,也就是说打把握比较小的仗,也许这就是刺激吧,这就是打仗审美了。

《孙子兵法》的审美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