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像纽约,让人恨也让人爱。
七月初的上海,依然是梅雨的季节,琢磨不定的气候,忽雨忽晴,空气中充斥着湿热的烦闷。站在浦东机场停车场里,仿佛气有些短,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
孩子的叔叔开着车来接我们,我们躲进汽车里,汽车的冷气令我们精神一振,沿途的高速公路竟然很顺畅,转眼就来到我们预定的靠近上海老城-城隍庙附近的万丽酒店。
到底是美国的连锁酒店,服务设施都不错。自从去年回国,我在北京住了两次中国式的酒店,不仅失望而且临走前在北京住的那一晚可以说有种被骗的感觉,这次我对我们家的老总说非美国酒店不住,我这人可以吃很多种苦,吃的喝的都无所谓,唯有一点比较挑剔,就是住的酒店,可能与我学酒店管理有关。住进酒店的第一件事,我通常会四处查看,一扫之下就大概能明了酒店的方方面面,这么多年下来,老总也了解我这点“怪癖”。
万丽酒店
豫园城隍庙旁
酒店房间可见东方明珠塔
万丽酒店近邻城隍庙(走过去五分钟不到),地理位置非常好,地铁站就在酒店的马路对面,出租车也很容易招(酒店代招)。我还注意到酒店对面就是工商银行,第二天取钱给助学的孩子们也方便。
隔天一早,趁着两个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差就把我拖起来,在上海朦朦胧胧的晨光里,我一个人漫步老城区,领略一点老上海的味道。
走回酒店的时候,城隍庙的各个空地上,都是晨练的人们,看着老阿姨和老伯伯们跟着音乐跳舞打拳,我没来由的眼睛发热。
晨练的人们
宛如当年的广播体操
绿波廊前跳舞的人
等太阳出来,带着两孩子逛城隍庙,他们兴高采烈地在一个个小店里选择喜欢的小玩意儿,热得受不了时,我们就躲进南翔小笼包的二楼餐厅边吹冷气边品美味,他们的爸爸千叮万嘱让他们帮他多吃点小笼包,可惜,二楼只卖蟹黄小笼包,我们家的妹妹说味道很怪,她从小不吃水里游的东西,包括鱼虾蟹,这蟹黄小笼包她勉强吃了几个,连声说没有美国的好吃!呵呵,真正的洋盘。
著名的南翔小笼包店
楼上有冷气的雅座
蟹粉小笼包
正午的太阳和气温都让我们三个从地球另一边过来的人一下子适应不了,我们逃回酒店。天天健身的儿子要去酒店的健身中心,陪着他去,一看酒店顶层的游泳池真是太好了,开阔的视野,看出去就是黄浦江和东方明珠,可惜,我们都没有带游泳衣游不了。女儿遥控给美国的老爸下令,一个月后回上海时还要住这间酒店,一定要在游泳池里游次泳。
酒店顶楼游泳池
酒店大堂里陈逸飞的画
三个人失望地回到房间,整理行装预备离开酒店。
这天下午,我和一加州的朋友约好在田子坊见面,朋友曾经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职,也是我的文字拥戴者,一直说要介绍我认识影视界的大腕们。几年前,我的小说《冰雹》风靡海外的网络,她就热心地介绍我认识姜文,这次,她和上影厂的江导约好与我在田子坊喝咖啡。 两个孩子与他们的叔叔也约好逛上海的时装市场,我们各有各干,在田子坊分道扬镳。
田子坊的猫屎咖啡馆我还是在一档子东方卫视的征婚节目上看到的,那次的节目,猫屎咖啡馆的少东家在那里征婚,青年才俊,万贯家产,却找不到心爱的女子。听他介绍,之所以叫猫屎咖啡,是因在印尼的小岛上,有一种野山猫,这种山猫喜欢在咖啡树下方便,久而久之,这种咖啡树的咖啡豆有着特殊的香味,渐渐的闻名起来,一杯猫屎咖啡要比星巴克的咖啡贵很多倍,两三百块人民币一杯!(大约40到50块美金一杯)
猫屎咖啡馆
我这杯是猫屎咖啡馆的冰霜
童年时就认识的小朋友在上海重逢
江导和两位归国的女人
江导和我们两个女人的一席谈也颇有趣,我们从中国的影视业谈到美国的影视界,我了解到江导与陈凯歌他们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们那一届真是人才辈出,除了陈凯歌,还有张艺谋等,都是那年(77届)的电影学院的学生,江导觉得现在的中国影视界处在一种浑沌的状态,即不知道什么样的题材是能迎合观众的口味。现在好剧本非常难求。我送了江导我的一本小说,并和他探讨了一些小说题材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可能性,从中我也看到国内的导演们的视角和想法。
以前,不大明白从文学到戏剧的走向,也曾经摸索我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道路,今天我已有了一些认知,知道好的剧本其实不愁投资商和导演,中国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好的剧本。海外的题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边缘的文学体,为此我一直持不同的意见,我认为文学是人学,只要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情感和真谛,就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不在乎你的地域性在哪里。当然,这是从文学性上谈。影视界更加注重观众的口味,商业性相对来说较浓,中文电视电影的受众主要也是大陆的中国人,海外的华人也算其中,却不是主要的,但这并不代表海外题材的影视作品就不受中国人欢迎,当年的那部《北京人在纽约》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程度就说明了这点。
与江导道别之后,我和朋友一起穿梭在田子坊的小弄堂里,几十年前的上海特色弄堂,今天植入了外来的风格,酒吧、咖啡馆、西餐厅、礼品店,真是犹如时空错乱,难以分辨自己身在何方!
昔日的弄堂
中西新旧的混合体
这家餐厅很特别
坐在马桶上就餐,头上还有便池
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地方,它让你体验中国的味道,也体验来自世界各处的不同的滋味,就在这样的一种混合的氛围里,上海让我们陷入了一种莫名的高涨的情绪里。
夜晚,朋友坚持,一定要我们去她哥哥的家里吃饭,她的哥哥和嫂嫂都是上影厂的工作人员,他们热情好客,嫂嫂的厨艺了得,一桌子的上海菜吃得我们不想离去。
上海朋友家的家宴
人生,也是这般奇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建立在不经意中,那种诚心诚意的信任和友爱,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异和不同消失贻尽,剩下的就是闪光的珍贵的友情。
我爱你,上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