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历史学者___http://dingdong1951.i.sohu.com/blog/view/148009931.htm____收藏到手机 转发 评论(7)
2010-04-09 14:33
张光渝的《告别元老》
深圳朋友张光渝在香港出了一本书,名为《告别元老》。他不是专业的史学工作者,只是在经商之余从事研究。因为其父是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文革”中死于非命,他想为父亲立传,在写作的过程中,采访了很多父亲的朋友和同事,从而感受到党史中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盲点,于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梳理,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挖掘。其父的传记完成之余,日积月累,居然研究了几十个开国年代的将军、部长、封疆大吏。其中不少人物的研究都颇具新意。
举一个例子。说起陈光,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说起八路军,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零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他们在1955年授衔时,都是元帅。徐向前也是元帅,当时是一二九师副师长。1938年,林彪负伤,到苏联治病。一一五师代师长就是陈光。这么老的资格,按说,当不上元帅,也应当评个大将。然而,他却什么也没当上。因为与林彪、叶剑英不和,他仗着自己资格老,有战功,坚决不承认自己有错误,不但官越做越小,到1950年竟被开除党籍,软禁起来,直到1954年在软禁中去世,时年49岁。后来经罗荣桓夫人林月琴、刘伯承夫人汪荣华等联名上书,1988年中共中央才发文为其恢复名誉。
张光渝问道:按说陈光死不认错,最重处分是开除党籍,撤消开除军籍职务。但此后陈光就应该是个老百姓,该干嘛干嘛,自谋生路,为什么要把他关起来呢?这是凭哪一条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陈光不是某次政治运动的牺牲品。但他是运用专政手段处理领导层内部纠纷的牺牲品。因为意见不同,强势的一方就能把另一方关起来,这在共产党的历史上不是特例,而是常态。陈光因为地位高,才让后人觉得不可思议。
张光渝这本书之所以有味道,关键在于独立二字。采访也好,搜集资料也好,他用的都是自己的钱,而不是公款。所以,选择人物,分析问题,评说往事,分辨是非,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更不囿于已有的定见,只是力求出以公心,还原真相,公正公允。这就是私人修史的长处,也是读者看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