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罪之爱

作家胡曼荻,著有长篇小说《美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爱的智慧(三十四)

一封离奇的来信,让朱令案重新进入人们的眼帘,此信寄自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但此信写信人却似乎住在洛杉矶,究竟谁在十九年前下了毒手,书写此信的冬冬究竟何许人也?心中指责朱令父母教育无方,人们看到的是朱令父母无私的奉献,博大的爱,如此爱的熏陶,朱令自应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止罪之

文/胡曼荻

 

    竟然以为“铊(ta) ”字念“坨(tuo)”音,看到朱令事件,才想起上学时学化学背诵的元素表,是它了,一种原本无辜的原材料,成了杀人帮凶,将一位身材修长、容颜清丽、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又多才多艺的完美女生摧毁。天理何在?法威何存?凶手逃之夭夭,何以不受良心谴责?何以不夜夜难眠、日日不安? 人命关天,希望真相终有一天水落石出。不过天网恢恢,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作案者即使躲过一时,在逃亡的日子,也会日日惴惴不安,夜夜遭受精神凌迟。

 

    惴惴地活着,如小鼠,形同行尸走肉,生命的意义何在?为何总有这样的人,心怀恶心,总是害人?如果是年轻无畏、幼稚妒嫉,一时意气冲动,那么,人到中年的罪犯,为人妻,也许为人母,或为人夫,做人父,如何去面对配偶,教诲下一代?原本一直以为人心本善,嫉妒和羡慕是天性,虚荣和气恨是本能。

 

    然妒嫉羡慕恨怎能成害人动机,杀人之藉口?嫌犯口口声声为自己辩护,说朱令多么令人讨厌,多么骄横,是她的父母培养失策。但是看到是是朱令父母对女儿多么无私之爱,近二十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照料,无边无垠的爱。耳濡目染,和如此善良充满爱心的父母生活的朱令,怎会被培养成嫌犯口中所说的讨厌之人?

 

   “罪恶也是人的一种本性吧。人有好奇心、同情心、贪婪心、罪恶心。善恶完整的人才是一个正常的人。每个人心里都有罪恶的想法,只是会被压抑住。压抑不住了,罪恶就发生了。不过小的罪恶多,这种大的罪恶并不常见。这是人性吧。”这是一位博友在我微博下的留言。某种程度上他言之有理,然人贵为大自然最高级动物,和一般禽兽的区分便是,人类会思考,能够区分善恶,心中的爱能够战胜邪恶,将犯罪扼杀在思想中,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永远不要让之滋长萌生,永远不要付诸行动。

 

    朱令,十九年前的清华之花,就那样枯萎凋零。铊是一种剧毒化学物,直接破坏人的神经系统,据说四到六微克就可致死,而朱令体内被查出有一千微克的铊!她的生命,是如此顽强,坚挺着,因为她不愿瞑目,让毒害自己的恶人逍遥法外。虽然智力已下降到如七岁儿童,但她对生命的渴望,足以令任何人动容。

 

    年迈的父母,此生最大的希望,固然希望希望医学出现奇迹,朱令能恢复如初,更大的心愿,便是了解内幕。究竟是作案者是谁?动机何在?目的何意。如果嫌犯无辜,心自坦然,襟怀荡然,做个测谎鉴定,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执法部门不要陷入死循环,不能全力缉拿真凶。二0一一年二月美国新泽西州惊曝:四十岁华裔女化学家李天乐涉嫌用铊毒死丈夫王晓业。李天乐和王晓业分别毕业于北大和清华,几乎和清华才女朱令同龄,不知她和嫌犯是否有关系,冰雪聪慧的朱令铊中毒事件,难道要像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般成为不解之谜吗?人祸怎能像天灾般无解?如果历史证明某人在诈骗作假作恶,您会不会觉大跌眼镜?且看历史怎么审判。

 

    清华园,一直都是心中的圣地,莘莘学子的最高追求。原本应该一片净土,普天之下的伊甸园。可惜,教育,关照的是知识的传播,成绩的提升,却将人类最基本的爱的教育,遗忘在角落中。朱令的才华,换来的不是欣赏的眼光,分享的快乐,是得不到而诅咒之的罪恶之心。高等学府的天子骄子们,为何有些被蒙住了良心,无法识别善恶,甚至助纣为虐?

 

    如果人人都有朱令父母对女儿那样的无私之爱,都有人性中本应该拥有的无疆之爱,这世界便会到处充满爱,罪恶自会灭绝。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千古遗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如果爱无法感化罪恶,就让罪恶被归宿。罪,终会有伏法的一天。

 

2013-4-23完稿@美国费城

注:《爱的智慧》系列专栏专稿,刊登于2013年每周三出版的《天津日报》副刊上,本博客也同步更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