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好心惹的祸
上海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渺小,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肯定也不多,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制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三个人:中国妈妈和她上初中的儿子,另外一个主人公是一位在上海混的印度人。
一天晚上,暮色沧茫,在上海黄浦区的一家点心店里,前去买点心的中国妈妈和她的儿子遇到了这样一个难堪的场面。一位肤色黑,个头矮,说话滴滴咕咕的印度人,正在和售货员用英文嚼舌头。若把这位印度人从口头发射出来的成串儿英文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要买点心,但我没有人民币,只有美金,为啥不行?”
上海各大派别的售货员,天天见识世界各国人民,估计他们连欧美人都不放在话下,哪会把一个小小的印度人放在眼里?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习惯势力。中国商人容易对欧美人点头哈腰,这是美国费城唐人街的一个打工伙计告诉我的。再说了,这个店不是国际联锁店,他们没有接收任何外币的业务,别说是软绵绵的美金,就是硬棒棒的英镑照样不好使。
印度人站在柜台前央求着,上海售货员守着钱柜继续坚守着人民币。就在他们双方冷战时,中国妈妈和他的宝贝儿子到了。这位中国妈妈任职于上海某高校,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教授。站在她身边的儿子虽说刚上初中,也算是个见多识广的小伙子。
几年前,他们刚刚从美国海归回国,一听到点心店里有人讲英文,小伙子下意识地想起了当年在美国上小学的日子。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基本没什么心眼儿,又特别喜欢助人为乐。看到印度人为难了,男孩悄悄地对妈妈说:“咱们给他换点儿美金吧。反正过几年我要去美国上学,美元还用得着。”
教授妈妈对儿子向来鼓励有加,儿子的建议,只要合理,她统统接纳。于是,女教授用英文和印度人很快完成了美金对人民币的交易。结果呢,印度人如愿以偿买了一堆点心,他在点心店里直接就米西米西起来了,小伙子和妈妈则开心地哼起了小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谁说不是呢。女教授从东北移居上海多年,至今依然保留着东北人的热情和淳朴。那天,她的好心成就了印度人的胃肠,他的儿子无不欣赏妈妈的善良。
一个月后,在男孩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出了道作文题:我的妈妈。一看到作文题,男孩马上想起了点心店里的妈妈。对,我就写写妈妈给印度人换美金这件事儿吧,我用不着浮夸妈妈的青春不老和发表的学术文章。
打定主意后,男孩以“好心的妈妈”为题,写了一篇纪实作文。因为故事新颖,男孩的作文几乎得了满分。拿到分数那天,男孩高兴地把作文呈给妈妈看。哪知道,教授妈妈在看了作文以后,忍不住叹了口气:“儿子,妈妈今天去银行存美金,你猜咋得啦?印度人的美金是伪钞!”
啊,这太意外了。印度人居然把从美国海归的女教授给骗了,这是什么世道?男孩越想越不解,一个月后,在语文课上,他以“都是好心惹的祸”为题,又写了一篇作文,披露了妈妈给印度人换美金的故事续集。因为故事令人警醒,这次男孩又几乎得了个满分。
两张美元假币,换来两个满分的作文,这是多么的滑稽。
说实话,对在美国的印度人,中国同胞们也颇有微词,我本人就对印度人排队加塞儿这种事深恶痛觉。没想到,活跃在上海的印度人居然胆大包天,在中国的地盘上骗我们中国人。听了这个故事后,我真想对这个印度小鬼子喊一声,滚回你的老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