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从华晨宇这孩子开聊
从华晨宇这孩子开聊
华晨宇大概真是来自火星,已经火得不得了了。
回头看他一个夏天的变化,更多的感觉还是心酸。我总有一种不舍得孩子长大的情节。可他们就这么满不在乎地长大了。
我最初听到他的火星音乐时,是喜欢。可能并不是喜欢那音乐本身,更多的是喜欢那种他在音乐里放纵的感觉。
他说他喜欢泪滴嘎嘎。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那个泪滴。他说他喜欢她是因为他觉得她是自由的。我从来没觉得她是自由的,我觉得她是高端做作的。我跟他对自由的理解和欣赏不一样。可能是我们拥有的自由不同,向往也就不同。
我看到他的爸爸。跟他说的不一样。他说爸爸那样养他,是为了让他学会思考。他很尊重和高抬自己的父亲。比较成功的孩子都会这样。但屏幕里的那个爸爸,很普通,很像周围某个做工程师的亲戚。他有自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标准。单身带一个小娃的日子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他只能把自己调节到那个程度,对孩子有些小要求,也有些小忽略。那个乖巧的孩子自己摸索着长大。反过来说,即便不是这种状态,哪个孩子又不是自己摸索着长大呢?
那个孩子有了继母,继母和继子都是尴尬的。他们都很无辜。好在有了妹妹。妹妹是这个家里连接每个人的桥梁。她的到来,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偏向正常值。花花说不嫉妒妹妹。那当然。
从来没有出现的,是花花的生母。她似乎彻底离开了花花的生活。可花花身上的艺术气质,应该是母亲留下的。不管怎么说,要感谢那个母亲。
我回头去听那首火星曲,感觉开头那小段,很像儿子自己玩儿的一个曲子的开头。拉着儿子来听。儿子很给面子,边吃饭,边看我拿着的平板电脑上华晨宇的弹唱。儿子第一句评论是:他的牙龈是黑的吗?是我看花眼了吗?儿子也有点儿艺术气质,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歌者的牙龈。好吧,我是希望儿子有艺术气质,他或许有的是牙医气质。
我说,可能吧。其实我心里知道这孩子是抽烟的。像我们上大学时交的男朋友一样,很典型的大学男娃。我不好在儿子面前说出来。
儿子听了一会儿之后告诉我,他知道我为什以为这曲子象他的那首,不过其实不一样。我知道后面就不一样了。儿子的曲子很幼稚。但儿子接着说,这首曲子其实也不神奇,还是一首很典型的流行音乐的曲子。只是他做得很精细。为此我询问了女儿爱听的音乐,跑到网上听了一下,真的很厉害。相比起来,国内的音乐确实显得单调平淡。估计火星音乐实际上是更靠近西方流行乐曲,才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显得有些“异军突起”。花花自己也解释说,自己的演唱方法在国外的乐队里挺普遍的。
接下来我请儿子听小强的“姐姐”,儿子坚决拒绝了。我用华晨宇的音乐挖掘了儿子跟我交流中国快男音乐的耐心极限。我没儿子这么西式,也离开了中式的平均值。“姐姐”和“火星音乐”这种中国孩子琢磨的东西比草原之夜或者儿子女儿整天听的东西更靠近我的欣赏点。
我突然觉得那些孩子应该更接近我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似乎并不跟我生活在同一象限里。我们擅长的语言不同,听的音乐不同,看事情的方式相同也不同。我们最一致的地方莫过于从同一个银行账号花钱了。
由于花花的缘故,我也去看了一点儿尚雯婕的资料。在朱军的访谈节目里,她谈到自己如何看待当初参加的超女比赛,如何在过后的日子里失落,又如何很要强地开始自己创作音乐,不舍得离开这片领地。她至今不识谱。她的特长是耳朵好,她靠听来学习。所以她可以把外语学得很好。她也靠听别人的旋律来做自己的音乐。她励志的地方是“要强”,她依赖的东西是自己的“耳朵”。她是个挺聪明的上海姑娘,有着上海人的冷静和坚强。虽然我看不懂她的造型,也不那么陶醉于她的音乐,但她作为一个现象,还是很有观察价值的。
她作为华晨宇的“伯乐”也回到快男的舞台上跟花花合唱了一首她自己的歌曲《小星星》。那首合作曲目非常不错。以至于后来再听尚雯婕自己的演唱,都有点儿坚持不下去。所以说所谓的艺术,也挺占地儿的,一旦有一个形态占据了受者的承受空间,下一个就不那么容易进来了。有了合唱曲,这个类型就填满了。后面花花再夸奖说尚雯婕的作品如何空灵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一个好好的孩子也会说瞎话了。
回头说泪滴嘎嘎,尚雯婕估计也是喜欢她的,排除她把她当做竞争对手这一层关系的话。更让我感叹的是王羽佳也认为嘎嘎对她的影响最大。然后我就想起来20年前,婆婆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就追着要看打篮球的罗德蔓。语气延伸都透着坚定的神往。我和老公都很尴尬,觉得NBA那么老多的明星,追谁不好,为什么要这个罗德蔓啊?是不是太不顾及品味形象了?
从那时到现在,看看能在国内走红的西方明星艺人,怎么多少有点儿让人接受无能啊?一定是咱民间生活太压抑了。
再绕回华晨宇吧。开始10进9的演出之后,他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多真诚,多靠谱,多有男孩儿样儿啊。还有他在光谷的演出,谈吐举止多有荷尔蒙啊。可是后来这两个月,他的形象越来越中性化了。这是包装的结果还是明星这个职业对人抹杀的结果?他对记者的问题越来越有防范的心态了。看似机灵的回答,包裹着自我保护的一层冷。
如果说各行各业都在向西方文化取经,记者这个行业里有没有一些勇敢上进的火星记者?不要让对话变得那么蜡,你们从事的应该是挺有活力的一个行业吧。
再说一下这个造星的公司和受众吧。看来看去,就好像造星的目标是让星星们傍上粉丝这个“大款”。没傍上之前,那是相当矜持外加百媚生,我是说公司啊。一旦傍上了,就开始各种讹诈啊。先是说我们弄了个片子啊,能不能给你们看呢,就看你们能出多少钱了。如果某天某时辰之前购票数额达不到这个数字,那片子就不放给你们看了,你们看着办吧。这事儿怎么听着像是绑架之后的宣言啊?
然后就有人在“吧”里煽风点火,要给明星演出造势。这个造势,难道不是公司应该做的吗?你们办演出收门票,你们就应该打广告,给观众发小红旗。怎么就得观众捐钱买小红旗,还得跟隔壁家的旗子比大小。好家伙,一场演出下来一个明星的粉丝群就得募捐上百万的资金来运作。这是闹地震呢还是真演出呢。过一会儿又有微博站出来说,你们粉丝看着办,第一张唱片买不了好价钱,你们的星星就得被冷藏。威胁谁呢?这世界不是出了美女我们看美女出了帅哥我们看帅哥,他们老了之后我们就去看新一代的美和帅,你们怎么就这么有把握来要挟粉丝?时不时还弄出从一而终的口号。嫌自己活得不够累?
各种人气投票什么的,都有人开帖教授反复违规投票的技巧。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不教会你倒贴钱的架势。这不是办证文化的延展吗?怎么有一种怎么不健康我们就怎么闹的劣质心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