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驴兄长学问,原来伶人不识字
• 故事是乡野传说,剧本唱词是不识字的伶人师徒相传的,还要怎么民间? -FarewellDonkey18- ♂ (0 bytes) (1 reads) 10/3/13
我不知道啥是“伶人”,也不知道伶人不识字,上网搜了一下,很可惜,“自由的百科全书”没有关于这个的网页,只找到百度百科,大家凑合看吧
“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凸出的演艺人员。古汉语里优和伶都是演员的意思。现在伶人或伶多指戏曲演员,有时中文里也会把外国传统戏剧演员称为“伶”,如日本能剧、歌舞伎演员,西方歌剧演员等。“优”很少在现代汉语中指演员,但日语到现在还是把演员称为“优”,如俳优(演员,中文“俳优”本意为滑稽演员)、男优(男演员)、女优(女演员)、声优(配音演员)等
伶人(líng rén)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亦作冷人,如在《左传成九年》中就有“晋侯见钟仪问其族对曰冷人也”这样的记载。
人们常说“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充分地说明了在
中国的 传统文化意识里,伶人的社会地位之卑下。举个例子,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 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可以说,除非唱成名角,否则作伶人就意味着没有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永远要抬头看人,受人欺辱。就连著 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梅兰芳的夫人
福芝芳都曾经感慨地说:“干咱这一行,唱好了是‘戏饭’,唱不好了是‘气饭’。”
我还搜了一下”字“,整个网页没有”字“字,看来驴兄说的伶人不识字是对滴。
网页上还有经典:《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
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
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
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神马?!
“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好在居然还有翻译: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
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
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
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
父子,用
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
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
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
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原来是
“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的意思。
看来不仅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代战女,婚姻就算是家国不分,也是成人的选择,晋王还跟契丹结为兄弟哪!
原来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有跨国婚姻还有跨国兄弟姐妹概念,看来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还是挺普世的嘛,跟着驴兄就是长学问啊,哈哈哈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驴兄看古戏的用心,是在发掘中国古代大众文化里的普世价值呢啊
这下又给文革提供了一个理由,酱缸文化,不革行吗?
我说驴兄,你还是说点过去的文化的好吧,不然的话你就是在给文革提供理由和借口了,虽然这肯定不是你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