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读《大秦帝国》的一点感悟

谈天说地,寻密探幽,暂不定位,有益自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


           ——读《大秦帝国》的一点感悟


经过春秋时期的长期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七国争雄的局面。各诸侯国为了在大争之世富国强兵独占鳌头,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掀起了变法的运动。变法措施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坚持“尽地力之教”、“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制定《法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使魏国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由于法制不健全,加上缺乏英明的国君领导,自魏武侯以后,变法未能坚持下去,魏国逐渐衰落,再无昔日之辉煌。


楚悼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吴起推行变法。政治上,“三世而收爵禄”,取消世族特权;“损不急之官”,精简机构,裁汰官员,提高行政效率。军事上,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加强军队训练,严格赏罚制度。吴起的上述改革,使楚国由弱转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诸侯震颤。但是,支持改革的楚悼王一死,吴起变法便宣告失败。此后,楚国虽地大物博,但屡败于邻国,国势日衰。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最彻底、成效最显著、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当属秦国。秦孝公任用卫鞅推动变法。军事上,训练新军“锐士”,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勤罚懒,鼓励耕纺,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废除世禄制,以耕战获得爵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迁都咸阳。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商鞅后来虽被处死,但新法已深入人心,法制基础已比较稳固,秦国持续强盛下去。


此外,战国著名的变法还有韩国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国邹忌改革,燕国子之和乐毅改革等。虽然这些变法,或者称之为改革的结局不一样,但最终都指向一个结论:要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富强,改革是最终的动力源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二者和谐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否则则会减缓甚至抑制生产力的进步。然而,二者的步伐通常不一致,生产力总是跑得快一些,而生产关系则稍微慢一些,常常会稍微滞后于生产力的步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常会呼唤生产关系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需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纵观今日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改革开放后,仅用30多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如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公平正义等一些西方社会曾出现过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冷静客观看待,做到“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只要这些问题处理得当,中国必将顺利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解决这些问题,深化改革无疑是必由之路。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要求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前提下,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前些时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