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特稿】吴放:抗日史诗国画长卷《浩气长流》(上) 没有硝烟的八年抗战

力刀,网坛上掐架论战化名“刀客”。曾插队落户。国内获外科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病理医生。美国病理医师协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国际病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CND特稿】吴放:抗日史诗国画长卷《浩气长流》(上) 没有硝烟的八年抗战
发布者 wy 在 13-11-12 09:05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八年(又一说为十四年)抗战。在这场抗战中,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含由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及第十八军团(简称八路军)的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长城。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之惨烈,可以从这段文字中领略一二:

“中国军队与日本虎狼之师展开二十二次会战、一千一百一十七次战役、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战斗,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整旅、整师成建制地慷慨赴死,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其碧血常新,庇佑神州,劫灰不冷,久为国殇;其惊天地、泣鬼神之壮烈勋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常昭中华而永垂不朽。”(王康:《血肉长城》弁言)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抗战死伤军民3500余万,为二战各国死伤之一半;中国阵亡将士340余万,居二战参战各国之首;中国阵亡将领200余名,是二战65国阵亡将领之总和。

对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我来说,国民革命军如此赫赫的抗日战功,我可以说是所知无几。直到2013年8月31日,我参加了在台湾北美协调处活动中心举办的《浩气长流》国画长卷报告会,从王康先生那里,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听到、看到、感受到,那曾经是一场怎样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战。

一、走近长卷

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

从朋友处获知,中国大陆民间思想家王康先生在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的华府华侨文教服务中心 (Culture Center of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举办《浩气长流》史诗国画长卷访美的第一场巡回发布会,我们准时前往聆听。

早在几年前,我就不断地从媒体上和朋友那里听到有关《浩气长流》画卷的创作消息。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我听说长卷远赴台湾,在台北的国父纪念馆举办了首展。





国父纪念馆室内展出部分



长卷总策划人王康先生在展厅里



长卷台湾展发布会上王康先生致辞



长卷台湾展发布会上连战先生致辞


长卷台湾展发布会上郝伯村先生致辞


长卷吸引了许多民众专程从台湾各地赶来参观,国民党及政府要员也纷纷前来瞻仰。











当时就已经有800多米长的画卷,在国父纪念馆中任如何辗转也承载不下,便有300多米长卷如滚滚黄河水般奔涌在了台北的街头。







 --------------------------------------------------------------------------------------

我是直到看到《浩气长流》长卷在台湾展出的一些图片以后,才对这部传世巨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一次,能够现场聆听长卷的总策划人王康先生的演讲,真是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尽管我们是提前到达,却见能够容纳百多人的会场已被坐满。后来主办人不得不加了很多座位,椅子一直延伸到相通着的隔壁房间。来参加会的听众多半是来自海峡两岸的中老年人,白发皓首者居多。这些人中,有国军共军的后代,更有亲身参与抗战的老兵。



一位90多岁却依然英气逼人的国军空军将领



报告会上,王康先生向大家介绍了长卷诞生的一些细节。讲话中他特别提到,长卷创作团队期待着,能够在201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的时候,在华盛顿和重庆同步展出《浩气长流》。



会场的四壁上悬挂着三幅总长度四十八米的《浩气长流》长卷复制画幅。尽管这些复制的画幅只有原作的二分之一大,但早已浸透画纸的浩然正气足已给每一位观者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长卷被印制成了长1116页、重36 斤的画册,里面只有一幅画,一幅承载着中华民族那一段被湮没了半个多世纪的悲壮的抗争史的国画。





-----------------------------------------------------------------------------------------

二、没有硝烟的八年抗战

连战先生在卸任国民党主席之前一日所提之《浩气长流》
haoqi0
《浩气长流》,创作历经八年尚未停笔,耗时与抗战时日相当。这部史未有之的长卷现已完成了1012米。两米多高、1012米长的画卷,可以覆盖故国2024平方米的土地,却又怎能够一一尽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那些可歌可泣可敬可仰的感人故事?

我有幸得到王康先生赠与的《抗战巨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的DVD和韩子渝先生于8年前撰写的《国画的诞生》一书,并得赐阅《浩气长流》画册。观之读之赏之鉴之,我得以近距离、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那一群自愿承担了民族大义、要“走出岩洞去打捞沉船”(王康语)的画家和史家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筹集民间资金,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心血甚至生命来完成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巨制,打完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八年抗战的。

在《浩气长流》图册的前言里,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让我们对这部传世长卷之巨稍有认知。

“自中国抗战胜利五十九周年(2004)至中国抗战爆发七十五周年(2012)八载春秋,50余位画家、史家于抗战陪都重庆连袂创制巨型长卷史诗国画。明堂史鉴,血肉丹青,艺术打造中国抗战忠烈堂和民族先贤祠,总长度逾900公尺,树碑立传者1438人;序、弁、跋及各类传文、标语、诗章、词赋、文献、说明文字12万余言,抗战歌曲22首;共耗丈八宣300张、八尺宣3000张、绫边5800公尺,挖补2800余处、装裱总面积达20558平方尺(全画总重4吨);铸刻石质狮印168枚(总重量8600公斤),卷帙之巨,气势之宏,中国自有国画、世界自有美术以来,未为有之。” (作者注:长卷现已为1012公尺,以上数字尚未及补充。)

这样一部巨制,没有立项、未经审批、没有政府拨款,耗资数百万元,完全筹集自民间,没有一分钱带有任何官方背景。创作团队的成员,从总策划王康先生到每一位策划人员、画家、史家、摄影师,都没有工资报酬。这些从山洞中走出来,要齐心协力打捞历史沉船的人们,把自己生命中的一年、三年、五年、八年甚至全部(年轻画家娄山因作画积劳成疾咯血而殁),都交付给了这个“向历史立项、让天地审批”的浩瀚工程。他们以艺术家的才华和史学家的良知,毅然肩起还历史本来面貌的民族重任。他们是一些最先走出“山洞”看见光明的人,他们又是何等的幸运!

关于《浩气长流》,媒体上已经有过很多的介绍。与其由我在这里根据自己的记忆只鳞片爪地写些印象,莫不如摘录王康先生为韩子渝先生写于2005年却只能“非法”自行出版于2013年的《国画的诞生》一书所作的序,让我们对艺术家们起意创作这一部世界美术史上空前绝后的传世之作的初衷得窥一二。

birth of hao
 

走出岩洞去打捞沉船(摘录)
王康

伯特兰•罗素认为,“一本大书是一场灾难”。然而世上真正的灾难是战争,记录战争的作品却占据了人类文学艺术长廊里格外显要的位置。从荷马史诗到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徳《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汤因比《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欧果佩德斯、索福克勒斯到莎士比亚、迪伦马特、从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到德拉克洛瓦、毕加索、从《伊格尔远征记》 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战争向来是西方和俄罗斯天才大师的心爱领地。中国一样,《左传》、《战国策》,《史记》,《通鉴》, 封神, 三国, 水浒 ……

中国现代最大一场国际战争,却至今尘封在历史阴霾中。白修德、贾安娜在其《中国的惊雷》中感叹,日本入侵导致数千万中国人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的家国故土逃亡,构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迁徙,“整个中国都在流动”。却没有一个中国艺术家记录下他们的同胞史诗般的“出埃及记”。

2005年,《浩》画主创团队在重庆一间闲置了八年的转换层改装的大画室开笔时,没有一个人料到他们能坚持八载春秋,没有一个人敢奢望《浩》画能东渡台北在国父纪念馆举行首展,也没有一个人预见到《浩》画从120米, 480米, 660米, 770米, 812米绵延到989米,形同“息壤”。不经意间,他们续接到远古先王“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的神话遗脉。——他们确实触碰到离他们最近又最难进入的一段沧桑,一艘沉船。

没有人願意耗时八年打捞一艘沉船,那船太大太沉,曾经拥有1040平方公里,4.5亿人,300多万子弟,1000多万百姓战死和殒命在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了八年的大船上。那船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的方舟——它迎头撞向无可?避的暗礁上,在滔天巨浪中沉入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的水底。打捞沉船谈何容易。挪亚方舟至今停栖在小亚细亚阿勒山区,它的信息数千年来神迹般地潜行于世,人类还无缘一睹它的容颜。

这是一群不自量力的家伙,企图用他们赢弱不堪的力气完成他们绝无可能完成的活路。与其说他们在打捞沉船,不如说他们被沉潜磨洗了70年的庞然大物拖下深不可测的万千溺水。

柏拉图的岩洞隐喻,正是这群人的写照。岩洞是一个陷井,一幕骗局。问题是走出岩洞的人们,未必寻得幸福——相反,他们通常不能忍受赤裸裸的真相和光明,宁愿回到黑暗而安全的岩洞。《浩》画诸君本可松开绳索,放下木屑,解除并无约束力的契约,回头涌入歌舞升平人头攒动的岩洞。事实上这个莫名其妙的群体早已如鸟兽散,这番没有止境更无前途的劳作一度乍显的光釆早已黯澹寂寥,这个来路不名血统殊异的傻家伙早已习惯在自生自灭中悄然独处发呆……

人活在时流和俗世中,其本性却趋向无限与永恒。必将终结的生命在全力索取现实世界入场券时,也暗中企盼追随某种终极性不朽。《浩》画绵延不绝的奥秘,正在撬开了他们抗拒并逃逸世界的意识之门,诱使他们成为走出岩洞见到光明的幸运儿。与所有人一样,只因洞外的阳光太耀眼,他们还是宁愿回到洞内,在温暖的火光和摇曳的壁影中享受早被安排的幸福。

事实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归于常情故态更符合人的本性。在这个礼崩乐坏专制与金钱结为神圣联盟世俗享乐几乎笼罩无隙的东方利维坦,他们毕竟走出过岩洞,哪怕只在旷野溜达一个傍晚,只在忘川之水里牵动过一根芦苇,甚或勘窥到那艘沉船微茫杳渺的桅杆,他们也跟洞里的人们不一样了。

事实上,《浩》画自始获得多位仁人志士的加持鼎助,私财与公德结手,俗情同高义连心。企业家、财主违逆金钱商业之道,不仅慷慨解囊,而且承受某种难为人道的隐忧乃至风险,以至于只有当《浩》画大白于天下,当人们争先恐后奔出岩洞、合力打捞沉船的时候,历史才会公正地把它们的大名刻在“非人工的纪念碑”上。——这一天很可能需待到他们全都撒手尘寰的时候。

……

我们这些洞中人,早已习惯黑暗和假象,那些曾走出岩洞的人们,大都不知去向。走出洞口需要奇迹,去做一樁让被阳光淹没的事物——比如打捞沉船——重见光明的工作,则需要持久的勇气和热情。我们在洞中太久,那沉船在水底太久,天地有足够的耐心,就看我们还能持续多久。(2013年6月23日重庆)

(待续)

【谨以此文献给曾竭尽一己之力孤身打捞沉船却被拖下那深不可测的万千溺水之大义奇女子张纯如(Iris Chang,生于1968年3月28日,卒于2004年11月9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