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界精英》背景的答疑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咱的《学界精英》第一卷《风华正茂》共约八十几章,说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书友们,可能对那时的一些时代背景不甚了解,咱尽量还原那时的情景,也因此被提出一些质疑,对于这样的问题,咱很欢迎,希望能更真实地再现那个时代。现将部分书友的问题和咱的解答罗列如下:

 

29章写道:秦媛给了郑毅燮100斤粮票,以及为了支持郑毅燮上大学,郑毅燮的母亲去别人家做保姆。

美国严教授的两点疑问:

1) 粮票100斤当时很难搞到,一个人的定量也就在每月28斤左右,不吃不喝要三个多月才能攒够。粮票取消在93年。

答:关于粮票,当时,刚出生的婴儿至学龄前儿童一个月15斤,小学生一个月25斤,中学生和大学生一个月32斤,有工作的成人一个月28斤。单说秦媛上大学时一顿饭不超过二两,一个月18斤足够了。小的时候吃的更少,单中小学阶段,她一个人就可结余1500斤粮票。她的父母,每顿也只吃二三两,家里结余粮票几千斤不成问题。要不然,秦媛看见郑毅燮一顿吃一盆饭怎么傻了呢?(我记得粮票取消的时候,我家里有几千斤粮票都作废了。)

 

当时比较惨的是,城市里,家中有比较能吃的男孩子中学毕业没有工作,每个月的粮票一下就从32斤减少到25斤,真的就不够吃;还有就是农村人是按人头分口粮的,他们没有粮票,因此,在城里是待不下去的,当时在商店里买点心、饼干都是要粮票的,油条、包子、馒头这些早点也都是要粮票的,不要粮票的反倒是饭店里卖的米饭,一两一毛钱,当时咱所在的城市普通大米一斤一毛二分钱,最好的大米一斤一毛四分九。

像郑毅燮这种从农村考进大学的,家中没有多余的粮票,一个月32斤粮的确不够吃。而当时大学里,很多女同学每个月粮票用不完,会有小贩到女生宿舍兜售煮好的茶叶蛋,袜子、围巾、发卡等小东西,可以用粮票换。

 

2) 供不起上大学的描述似有不当。大陆开始收学费当在96,97年。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八十年代,那时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分甲乙丙等,用不着老人供养。

答:大学助学金,当时一等助学金是17元左右,二等助学金是15元左右,三等是12元左右,对于郑毅燮这样能吃的,够饭费就不错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书籍、回家车费都需要自己掏钱。郑毅燮的母亲在当地县城给人家当保姆一个月也就只能挣10-20元,刚好补贴这些费用。

 

59-60章写道:张伟江患急性阑尾炎,需要动手术,因为一下子交不上500元押金,医院不办住院手续。

喜欢大自然书友提出:

这是说的哪个年代的事?在吃饭要粮票的年代,看病是不要钱的,公费医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发过急性阑尾炎,到医院看急诊,住院根本不要押金也不要钱。那是80年代。那时工资很低,一般家庭拿不出200元,更别说500元了。

答:咱经历的80年代,公费医疗也是要钱的,只不过一般由病人所在单位向医院交支票结账,自费就更是要交押金才能住院。您那时看急诊不要押金也不要钱,据咱估计,是医院相信您的大学不会赖账,就先给您看了(一般情况是这样),不是真不要钱吧。至于咱小说中的收费员一定要收500元押金才办手续,是因为刚被扣了奖金,气不顺,才一定要按原则照章办事,这才会有吵架发生。那时工资低是事实,不过,张同学父母都在大学工作,父亲还是系里的支部书记,收入在大学中属于偏上,家中就俩孩子,女儿也工作了,500元一下子拿不出,200元还是有的。不知咱的解释还通吗?

 

咱在这儿,再次感谢两位的认真,真心的!同时希望书友们继续跟咱较真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