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借着主日礼拜的名头,在北京连续的戏剧创作的忙碌中偷的半日的空闲,星期天的上午是唯一我能自由活动的时间。周日之所以叫做礼拜天,是因为那一天我们应该去教堂做礼拜。我,当然也不列外。前一周去了海淀区的大教堂,非常惊奇地看到北京的双语教会的现代和先进,又一个周末降临,我想选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堂去看看,查到了宽街教堂,不仅那个教堂的建筑是一个七十年历史的建筑,而且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经去那里与民众一起做过礼拜。还有一点,那里离锣鼓巷不远,做完礼拜,我还可以顺道去锣鼓巷逛一逛,一举两得。
布什总统一家在宽街教堂做礼拜
据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后的第三天,小布什在胡锦涛的安排下,一家人前往宽解教堂参加了主日礼拜,看到那张布什与教会会众的合影,我以为宽街教堂应该与海淀基督堂差不多,去了一看才知道完全不同,不仅建筑风格不同,而且教会的形式和会众礼拜的过程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海淀堂让我感受到我曾经在硅谷的生命河教会里精英层知识阶层的氛围,那么,宽街教堂就是让我感受到美国东部一些华人教会的传统的底层民众的氛围。那里,完全是用中文交流的,不知道小布什当时是如何听得懂的?当然肯定有翻译,但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双语海淀堂不去呢?也许宽解教堂更接近普通民众,我坐在那里感觉左右隔壁的人都是北京老城区胡同里出来的老百姓,很是亲切,但是听他们一个接一个像表决心似的发言,又让我情不自禁会联想起一些电影中文革的镜头,在海淀基督堂,这样的感觉完全没有。不过,我还是从中感受到一种普通民众对信仰的强烈需求。
宽街教堂里面
做完礼拜从教堂走出来,过了马路就是锣鼓巷,第一次听说锣鼓巷还是读到文轩的文友杏子花开的一篇游记提到的,那里其实就是京城的一个古老的缩影,一串串的胡同被这条锣鼓巷从中串起,因为这里曾经住过不少文化名人,比如齐白石、老舍等,这里的生活经由这些文化巨匠的画作或者文字呈现给大家一种特有的京城韵味,中央戏剧学院也在那里,天之骄子的才子美女们可能也常在那里留连,酒吧、咖啡馆里可以常能见到中戏的学生和老师,加上一部热播的电视剧《锣鼓巷》的推波助澜,这条古老的巷子因而焕发出崭新的气息。
沿着这条大约七、八百米长的巷子走了个来回,不时地还钻进两旁的胡同里探索京城胡同四合院的神秘,品尝着各式老北京的名点小吃,花不多的银子买些小玩意儿把玩,转眼一个既带着清新主日的感动又有着古老韵味的城皇根儿气息的上午就过去了。
这个不敢吃
这个很好吃
穿梭于青灰色的街巷胡同中,我仿佛在传统和时尚间徜徉,看见时间长河的流淌和河岸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切都似过眼云烟,京城在这里依然年青却也已然老去。
胡同
中式餐馆
顶上的西式餐厅
这不是人家,是家咖啡馆的进门处
小轩窗 老记忆
坐在这样的窗子里面,喝杯咖啡,谈场恋爱......
特色咖啡馆
门当户对,就是这样来的
手工做的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