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的绝对和相对

说到古希腊哲学,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苏氏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了,不过对黑格尔影响最大的古希腊哲学却是在苏格拉底之前的赫拉柯利特与巴门尼德。这两个人的著作都仅存有一些残篇,而两个人的主要著作都以《论自然》[1][2]为书名。哲学史家们把赫拉柯利特与巴门尼德刻画成了古希腊哲学中代表了相对性和绝对性世界观的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其中赫拉柯利特以他那句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的名言表明这个世界上除了“变化”是绝对的之外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存在,而巴门尼德则以他在诗篇中表达的“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现在”的绝对主义思想而著称。

其实,两个人的思维反映了存在的两个不同层次上的特点。如果我们从不同的层次来看待他们俩的哲学思想的话,会发现他们的思想并不象表面看来的那样完全地抵触。巴门尼德实际上在他的《论自然》中已经指出了绝对和相对这两者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他的诗篇的分为开篇部分和两个正文部分,正文的第一部分谈的是非凡的境界的真理,那是不变的;正文的第二部分谈的是凡人的境界的真理,那是相对的,变化的。而在开篇的部分他指出世人只有通过对第二部分的认识才能达到对第一部分的认识(他认为的终极真理)。所以,就巴门尼德来说,相对性也是世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另外,柏拉图也在他的《巴门尼德》[3]一书中记载了巴门尼德的一段精彩的哲学思辨。有人把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看作是柏拉图假借巴门尼德的名来谈自己的看法,我却不这么认为。这是因为在这篇文章中柏拉图最尊敬的老师苏格拉底表现得是个很不成熟的年轻人,我想柏拉图不会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损害自己的老师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该书也一定有着柏拉图自己的笔墨参杂其中,这是因为该书记述的是一个柏拉图也是听来的故事,在没有录音录像的两千多年前,要想把几万字的论述逻辑思辨的细节完全记录清楚,至少在今天看来是不太可能的。

该故事中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另外两个大家熟悉的人物就是巴门尼德与那位喜欢讲悖论的芝诺。而读了该书中记载的巴门尼德的思辨之后,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把巴门尼德视为老师的芝诺会写悖论了,因为该书整个就可以说是一本悖论经典(这一点又不太象苏氏三杰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说不太可能是柏拉图借巴门尼德的名编出来的)。

在该书中,巴门尼德从绝对的假设出发,最后得出这样一个非常悖论性的结论:“不论一是或不是,一和其它不论对它们自己还是对它们彼此之间来说,或是对它们的总体来说,无论如何都既是又不是,既看起来是又看起来不是whether one is or is not, one and the others in relation to themselves and one another, all of them, in every way, are and are not, and appear to be and appear not to be. )。

 

所以说,柏拉图的《巴门尼德》(我相信是表现了巴门尼德自己的观点)表明了,就人类能够理解的逻辑来说,即便是从绝对的前提出发,最后也只有得出相对的结论。。。。。。



 

慕容青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这是万维的microsoftbug网友的博客里对巴的《论自然》所作的中文翻译(可能也是抄来的):

.........
凡人是没有真正的信仰。然而,
你要学习这些东西,因为你必须经过
常人的信念,这些都是你学习的必经之路

快来吧,我会告诉你 - 记住我说的
并带回去 - 只有两种方式找寻(真理),
可以想到的。第一,即,它是(存在),因为它不是(存在)
是不可能的,这是唯一可确定的信念,

因为真理是通过比较的。另外一条,即,它不是(存在)
, - ,我告诉你,是一个
全不可信的路径。因为你不能知道是什么不存在
- 这是不可能的 - 更不用说陈述它们了;

因为这是同样的事情,可以被想到的,和它是(存在)。

必须懂得可以想到和说出的,都是(存在);
因为它是可能的,而不是(存在)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所吩咐你作思考。我只限你从这两种方法思考

无知的凡人每至此只会三心二意;
犹豫徘徊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心间,使
他们像又聋又瞎者一样。
无辨别能力的人群,在其眼中同样的事情和不
同样的事情,即存在又不存在,而一切正相反!
........


至于你的问题,既然原文没有答案,你就自己从上面的翻译中去理解吧。。。。。。
无知无为 发表评论于
请教:“正文的第一部分谈的是非凡的境界的真理,那是不变的;”那个所谓的境界在哪儿或是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