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破锣画蛇添足何其多,照相机和胶卷还有照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阿破锣画蛇添足何其多,照相机和胶卷还有照片

首先,我跟大家说一点逻辑,要证明一个东西是正确的,必须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反过来,要证明一个东西是错误就不需要证明那个东西的每一步都有错儿,只要证明那个东西有一步有错儿就足够了。

西方人说信处女生子的,至少美国主流是信的,所以他们有真理,有真理就有精神力量也精神支柱,有真理就有恃无恐,所以,美国人办事往往是一根筋,越多越好,因此,美国人画蛇添足起来也是一样,那就是越多越好,美国人为阿破锣画了很多很多的足。

中国文明讲究中庸之道,毛主席说的“有理,有利,有节”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家喻户晓了。

可是呢,西方人就不是这样的了,比如说阿破锣项目。

先说有理,有真理就是有理,美国人已经有理了,所以,不必废话。

次说有利,阿破锣显然有利,不然美国人也不会搞阿破锣,对吧?

再说有节,阿破锣项目就不管有节不有节的问题了,结果呢,那就造成了阿破锣画蛇添足何其多的现象。

阿破锣画蛇添足最明显的应该说是阿破锣离开月亮的发射的视频,都要离开了,还要实况转播,唉。

阿破锣画蛇添足最多的应该说是阿破锣拍的照片了,总共好几千,除以阿破锣在月亮上的总共时间,阿破锣宇航员在月亮上那是不到一分钟就拍一张照片,唉。

请大家注意,那年代还没有数码相机,阿破锣宇航员用的是普通地球上的用胶卷的照相机,当然了,阿破锣用的照相机是高级的瑞典造照相机,可是呢,阿破锣用的胶卷就是普通的地球上用的柯达胶卷啦。

大家还记得柯达胶卷吗?

老美NASA的阿破锣项目用瑞典造照相机和柯达造胶卷就是添了两个大足。

为什么我说老美NASA的阿破锣项目用瑞典造照相机和柯达造胶卷就是添了两个大足呢?

我先请大家看看昨天我在我的《抛砖引玉帖:关于载人登月》已经提到了一个我以前说过的我相信阿破锣是假的的一个理由:

6,一个神七就涉及几百上千个公司。几乎没有几家美国公司号称为登月干过事儿................ 当年美国人号称“登月”那么多次,几乎跟每年例行的度假一样年年登月。可是我现在还没见过几个公司号称他们对“登月”作过什么贡献。而跟那几个航天飞机有关的公司们则经常作广告说他们对航天飞机作过什么贡献。现在号称跟“登月”有关的美国公司只有TWR一家了。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多用一个公司就等于是添了一个足?

当然了,如果是真的就无所谓,但是,如果是假的就不同了,知道的人越多就等于是画蛇添足添的足越多。

老美NASA不研发阿破锣专用照相机表面上看来不是画蛇添足,因为是没添足,其实是添足了,因为添了制造阿破锣用照相机的瑞典公司的足到了阿破锣的这个蛇上,结果呢,阿破锣用照相机的信息就不得不公开了,当然还有阿破锣用柯达胶卷也是同理。

由于阿破锣用了瑞典造的照相机和柯达胶卷,阿破锣就添了瑞典造的照相机和柯达胶卷这两个大足,关于阿破锣用照相机和柯达胶卷的信息我附在后面。

继续说阿破锣宇航员拍了很多很多照片,总共好几千,牛吧?就算是平均一分钟拍一张那也是很牛了!

而且因为阿破锣宇航员不是专业摄影师,还要在月亮上做很多别的活动,比如说开月亮车兜风,嘿嘿,兜风,还有各种各样的科学烟酒实验,等等等等,还有面子工程,比如说打高尔夫球,等等等等。

如果除去阿破锣宇航员在月亮上干的别的事情的时间,阿破锣宇航员在月亮上拍照片的速度还要远远大于平均一分钟拍一张哪!

这里我必须请忘了用胶卷拍照片回忆一下用胶卷拍照片是个什么概念,只用过数码相机而没用过胶卷拍照片的网友也可以学习学习,用胶卷拍照片是要换胶卷的!



阿破锣宇航员的照相机是挂在胸前,大家看看阿破锣宇航员的大手套,照相机就是瑞典造Hasselblad 500 EL/70,而且没有经过改造就上月亮了,有Hasselblad 500 EL/70的网友可以试试带上手套操作一下换胶卷,嘿嘿。

关键还不止阿破锣宇航员拍了很多很多照片,总共好几千,这很牛,关键是这些只是公开发表过的阿破锣宇航员拍的照片,就好几千了,更牛了吧?

所以,阿破锣宇航员拍的不能发表的废照片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嘿嘿!

请大家不要忘了啊,Hasselblad 500 EL/70是需要换胶卷的,所以,阿破锣带到月亮上的胶卷有多少,还有胶卷的重量,唉!

如果大家再想想,阿破锣宇航员的照相机是挂在胸前的,他们拍照时完全凭感觉,因为他们看不见他们拍的是什么,他们还不是专业摄影师,他们不仅仅是平均一分钟拍一张照片,而是平均一分钟拍一张发表质量的照片!

当然了,阿破锣等月最多是三个人在月亮上拍照片,所以,应该说是平均三分钟拍一张发表质量的照片!

不是专业摄影师,照相机挂在胸前完全凭感觉拍,还要换胶卷,而且是带着手套换胶卷,还要在月亮上做很多别的活动,比如说开月亮车兜风,嘿嘿,兜风,还有各种各样的科学烟酒实验,等等等等,还有面子工程,比如说打高尔夫球,等等等等,在这种条件下,阿破锣宇航员还平均三分钟拍一张发表质量的照片,还是在月亮上,精神压力就更不用说了,牛吧?

地球上的专业摄影师都去死吧,哈哈哈哈
 

附: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照相机和胶卷(图)

这是我从网上抄来的。我瞎翻译一下。大家凑合看吧。

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照相机

关于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照相机

Hasselblad were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camera that took all of the photos on the Apollo missions. Jan Lundberg was the Manager Of Space Projects at Hasselblad from 1966 to 1975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building of the Hasselblad 500 EL/70 cameras that were used on the Apollo Missions. He says 'Originally NASA made all the alterations themselves, then they presented what they had done to us and asked if we could do the same, to which we replied yes we can, and we can do it better. We proceeded to make the alterations that were accepted by NASA.' Protective plates were added to the case and film magazine.

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的全部(all)照片(photo)都是用Hasselblad生产的Hasselblad 500 EL/70 型照相机拍摄的。1966到1975年,Jan Lundberg 是Hasselblad的空间项目经理,负责生产阿婆锣用的Hasselblad 500 EL/70 型照相机。他说开设时NASA做了一些改动,后来他们给我们看了他们的改动问我们是否可以做,我们回答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NASA接受了我们的产品。机身和胶卷合加了保护板。

关于美国人“登月”的阿婆锣项目用的胶卷

H. J. P. Arnold is an astronomer and keen photographer, an expert on space and astrophotography and was the assistant to the Managing Director at Kodak during the Apollo years. He has authored many space photography books. He comments that the film that was supplied by Kodak for the missions wa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used here on Earth. it was ektachrome 64 ASA or ISO as it is called today. He has commented that you would expect to see some small dots on the films where a high velocity nuclear particle had hit the film, however no evidence of this whatsoever has come forward. The only thing that would protect the film from this damage would be a thick layer of lead around the camera casing, which according to Hasselblad was not used. Let's also remember that the films were changed whilst outside on the Moon's surface and not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H. J. P. Arnold 是一名天文学家和摄影爱好者,是空间摄影方面的专家。在阿婆锣项目的时候,他是柯达的Managing Director的助理。他还写过一些空间摄影的书。他说阿婆锣项目用的胶卷基本上(essentially)就是地球上用的胶卷,当年叫ektachrome 64 ASA现在叫ISO 。他还说由于高速粒子打击胶卷,预料可以期看到在胶卷留下一些小斑点,但是没有看到任何有过斑点的痕迹。唯一保护胶卷的是保护照相机的一层铅板,据Hasselblad(生产阿婆锣项目的照相机的厂家)说当时没有使用保护铅板。请大家都记住换胶卷是在月亮表面而不是在有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

阿婆锣宇航员在“月亮”带照相机的照片

照相机就是直接挂在胸前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is the great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that the film would have had to endure whilst on the lunar surface.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Apollo missions were recorded as being between -180F in the shade to an incredible +200F in full Sunshine. How could the film emulsion have withstood such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The astronauts can be seen to move between the shadows of the rocks and then into full sunlight in some shots. Surely the film would have perished under such conditions?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胶卷必须承受的月亮表面的巨大温差。在阿婆锣项目的时候,月亮表面的温度记录是阴处-180度华氏(-118度摄氏)到阳处+200度华氏(+93度摄氏)。底片怎么可能在这种温差下保持正常呢?阿婆锣项目的宇航员也从石头的阴影处到阳处。胶卷在那种情况下肯定是要完蛋滴。



 

z2g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味苦' 的评论 : 你碰过Hasselblad500EL/70的相机(你有2台)所以能怪你。建议你戴上厚手套操作一下,你忘了月亮上不能用手直接操作。
另外(很重要),即便是相机是经过改装的。1.即便是用了电动马达,即便是1分钟拍几十张根本不是问题,但是也不等于是发表质量的照片,你偷换概念空想的没有说服力
needtime 发表评论于
咱也曾经把自己的小知当成了普遍知识,搞了不少笑话。

原来世上真有很多特别的技术,不是我们公众使用的技巧啊!
味苦 发表评论于
你没碰过Hasselblad500EL/70的相机(我有2台)所以不能怪你。这种相机的优点就是不用换胶卷,胶卷在相机的后背,后背可以任意装卸(只要1-2秒)
另外(很重要),相机是经过改装的。1.用了电动马达,1分钟拍几十张根本不是问题 2.减小了画幅=减小了胶卷重量/体积 3.胶卷盒用铅板保护。所以你的论点都不成立,sorry。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ebay买本brochure看看。看完后改写这篇文章。可能比你空想的更有说服力
终南居士 发表评论于
看来地球人被愚弄了40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