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是一杯饮完的绿茶。洗杯子的时候,我会心一笑,因为那是儿子沏的茶。
我爱茶,从绿茶到红茶到花茶,都有所爱。一次跟儿子生气我说:“下次如果妈妈再生气,你就沏茶给妈妈,妈妈就不会气了。”没想到他居然记得,可今天他没犯错,我也没生气,这茶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差不多也能猜到,他是想让我同意他玩电脑游戏。为了保护他的眼睛,一星期一次的游戏时间被我取消了。可是看见细长的茶叶在茶水里站立和舒展的样子,我的心还是忍不住美滋滋地,于是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他:
“What do you want? ”
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先做妈妈欢喜的事,比如弹琴,比如洗碗,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他用了不是一次两次,而在这些可爱的小九九面前,我的严格难免要败下阵来。
说实话我不算一个很好的妈妈,因为我对儿子有时严厉过头,有时又溺爱得不行。溺爱造成他的依赖,严厉造成他的叛逆,当然说叛逆是有点言重了。他是一个在外面不惹事,在家里有点小脾气的孩子。我忽然就想,我说他叛逆,是不是因为他不是每次都听我的呢?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就是叛逆呢?
说到叛逆,其实每个孩子多少会有点,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过就算有战争,母子连心,他依然跟我最亲。儿子喜欢音乐,我也喜欢,音乐成为我们之间一种愉快的交流。我将我的喜好渗透给他,他将他的心爱介绍给我,渐渐地我们在音乐方面有了共同语言。
这些天我和儿子都喜欢上了一部叫《lost》的系列片,讲的是飞机坠机以后,荒岛上幸存者们的离奇经历。每天晚饭以后,看上一两集的LOST,成了我和儿子共同的盼望,当然前提条件是做完该做的作业。我们用netflix在wii上看,看什么和看多少完全自主,没有广告插播,很是过瘾。
孩子大了,不再喜欢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你从散步时他不乐意的表情就能知道。因此找到一件或两件你和他都喜欢做的事情,会是一项必要和值得的感情投资。男孩子可以从妈妈身上吸取感性元素,但太多太敏感了就不好。男孩子需要跟父亲在一起,从父亲身上吸取一些阳刚的爷们的东西,球类运动就是很好的选择。
儿子属虎,博客里我一直叫他小老虎。现在的小老虎,个子已经超过我,鞋子尺码也比我长一码,显然小老虎的称呼已经不合适。他的力气比我大,在我扛不动的米袋和纯净水面前,也可以请他帮忙了。
然而有一些是不会改变的,比如每天回家,我问他的第一句话总是:今天学校怎么样? 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依旧是他话匣子打开的时候;有事求我的时候,要么是看着我傻笑,露出两颗可爱的门牙,要么就是给我一个熊抱,现在偶尔还会主动给我捶捶腿揉揉背什么的。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小老虎长大了,不能再像对待小小孩那样对待他了,不要什么都帮他做好,也不要什么都替他决定,多给他一点锻炼的机会。我承认我是个喜欢担心和习惯了掌控的妈妈,一直以来我都在用我的翅膀保护着他。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最好的借口就是:我是在保护他,保护他不接触任何不好的东西。可是我能保护他一辈子么?最终他还是要面对世界,他的生活还是得靠他自己来过。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看一个有争议的有关bully的片子,里面是真人真事,而且有暴力和粗语,我当时就很纠结为什么学校要求大家必须看?bully现象肯定有,但毕竟少,影片里那种极端行为的就更少。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有bully倾向的学生,看了片子以后会想:原来还可以这么坏的啊,看来我可以再坏一点!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毒品,把毒品的样子、功能、吸食方法以及吸食过后有哪些感觉,都一五一十地说给学生听。我就搞不明白,关于毒品的事,学生有必要了解得那么详尽吗?学校是不是应该把毒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放在首位呢?要知道教育不同于科普,教育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再比如说性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必须的,但13号草案的提出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对学校的渗透作用,先有法律承认同性恋合法,同性可以组成家庭,后有学校借反bully运动,在学生面前大谈性取向问题,让多数孩子卷入到本来不用卷入的东西里去,这是什么道理?这些东西的渗透,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能带来的混淆,以及我们现在尚不能看见的影响又该怎么说呢?
回想我们小的时候,社会单纯,人也单纯,学校哪有什么同性恋和毒品的教育?看起来是学校有责任让学生了解,是尊重人权反对歧视,其实开展这些教育本身就说明了现在社会越来越败坏。最后还是那句话,教育不等同于科普,评估一项教育的标准,应该看它对学生是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